病名 |
赤鰭病 |
|
病因 |
由Aeromonas hydrophilla或Aermonas punctata細菌所侵襲而發,此病周年都有病例發現,不過在春秋間溫度較不穩定的高溫轉變期容易發生,當給予飼料及飼育不當時,會影響其體力,漸而發生消化器機能的障礙,進而影響到肝臟等內臟諸器官引起發炎充血的狀態。病魚的外觀有赤血斑出現,因此稱赤鰭病。 |
|
症狀 |
1. 在臀鰭、胸鰭及其基部、腹部、肛門等處會有赤血班出現。 2. 病情嚴重時,腹部有嚴重赤血班,肛門會鬆大,體軀皮膚也有壞死斑出現,甚至開始出現腐爛潰瘍而死。 |
|
預防 |
1. 注意魚池環境的淨潔。 2. 選購鰻種時,挑選健全的魚隻,並控制放養量。 3. 選擇品質良好的餌料,並酌量添加維他命E等營養劑。 |
整理自 郭河,1993。魚病專輯-鰻魚 營養需要及飼料管理。
病名 |
水生菌病 |
|
病因 |
為藻菌類的病源菌(Saprolegniles)所侵襲而發, 此病菌繁殖之適溫為5~ |
|
症狀 |
此種病菌在淡水中極易發生繁殖,其形狀為灰白色,略可長至1~ |
|
預防 |
1. 平時努力養成健康鰻。 2. 低溫時期的清池捕獲處理應特別小心,避免魚隻有損傷發生。 3. 選購鰻種時,挑選健全的魚隻,並控制放養量。 4. 選擇品質良好的餌料。 5. 提高池水溫度到 |
整理自 郭河,1993。魚病專輯-鰻魚 營養需要及飼料管理。
病名 |
爛腮、爛尾病 |
|
病因 |
爛鰓、尾皆是由同樣一種黏液細菌Chondrococcus columnaris的感染所引起的病害。在從鰻線養成到100尾公斤之程度很少有病例的發生,不過在養成鰻苗完全利用人工飼料者,通常在其成長優良群到六月以後高水溫時都會有患此病之可能。 |
|
症狀 |
1. 初期不易察覺,待病鰻活力降低、體力較差時才予捕獲檢查,可發現當以手指壓迫鰓蓋會有帶血或污黃色的黏液流出。 2. 病害更嚴重者,鰓弁會不斷流血致使鰓弁會由原來的血紅色漸變為淺桃紅色。通常鰓弁之缺損從低面之第四鰓開始後漸轉爛到第三而到表面全葉,最後引發爛尾。 |
|
預防 |
在養成健壯鰻的原則下,平常仍必須注意及維護池水水質,不要過於寶食,如能增添部分維他命E補強其體力似可避免其續發。 |
整理自 郭河,1993。魚病專輯-鰻魚 營養需要及飼料管理。
病名 |
赤點病 |
|
病因 |
為細菌性病害,由一種Pseudmonas anguilliceptica細菌所侵襲而發,發病期間多在春夏的交界,水溫尚未升高時期。 |
|
症狀 |
1. 病鰻當初感染的潛伏期約一星期內通常不易看出其病徵。但詳加觀察能發現病鰻體表透明的表皮下層有點狀出血的情形。 2. 嚴重時期,出血情形顯於體表,只要輕輕的加以摩擦,其出血點與其表皮就會容易一起脫離,而在其胸鰭、尾鰭、肛門等則無顯著發赤之現象,此與赤鰭病顯有不同。 |
|
預防 |
此病菌之蔓延甚速,且有抗藥性,所以對於此病之防治,應在其容易發生的低溫期就隨時提高警覺,注意鰻魚健康,仔細觀察預早發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