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稔臺鰻風雲40年的張贊化
鰻魚是臺灣重要外銷水產品目之一種。臺灣鰻魚,六0年代成立鰻魚輸出業同業公會,七0年代,經濟部成立臺灣區鰻魚產銷聯繫小組,當時張溪圳、許樹恆、黃一峰、蔡能;鰻魚生產合作社則是陳壽昌、李華洋、張贊化等都是鰻界知名人士。
有謂不識張贊化者,不要做鰻魚生意,他共擔任九年、三任臺灣區鰻蝦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擔任第五屆臺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的張贊化在歲末,接受訪問,細數40年在從鰻的日子。
他回顧了臺灣鰻魚生產史指出,臺鰻產業始於六0年代末,在近20多年中,產量達七萬頓,銷售金額達七億美元,是臺灣所有農水產品中的唯一選項。
六0年代(指民國50年至59年)以還,臺鰻生產與外銷日本,年產值在80億元台幣。惟因鰻苗、偽鰻、毒報等事件,加上經濟不景,產業低迷。
雲林縣莿桐鄉出身和鰻魚打上交道,是因他的尊翁張林滕昌,他的父親在日據時期,當過漢
就是那個時代,為著突破一些關鍵,他和水產試驗鹿港分所的分所長郭河合作,向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申請「活鰻之海上貨櫃運輸方法及其裝置」並取得15年的專利證書。(如下圖)
1977~1978年間,張贊化鑑於臺灣及日本鰻線的不足,影響臺鰻生產甚劇,因此,在美國尋求鰻線來源,當時他掌握了大部分美國鰻線來源。同時間並與韓國五大貿易商之一的高麗鰻販賣株式會社完成購買1100萬尾的交易合約(時價值600萬美元,當時100尾黑子鰻線值130美元),此舉動即為引起臺、日、韓三地區譁然的「張贊化事件」。當時,財團法人韓國內水面輸出振興協會,還頒感謝狀給他,表彰他對臺韓鰻業的貢獻。(如下圖))
1982年元月開始進出口活鰻魚苗,他從福建廈門轉進活鰻魚苗(規格:每公斤四千到八千尾/公斤),與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簽訂江蘇及浙江省的鰻線10噸由香港中日產業有限公司出口活鰻魚苗再轉進臺灣,供應台灣養殖戶價廉且充足的日本鰻苗。當然,也從事鰻苗轉口日本的買賣。
1984年,由於時值鰻魚淡銷季節,為調節與安定鰻價,維護養殖業利益,產銷正常經營,由他的長暉公司為主導,在鹿港登高一呼,結合臺灣各地鰻魚業者,訂定和奇美冷凍食品公司、瑞洲冷凍食品公司三方劃時代的《合作外銷合約書》。展開加工鰻外銷契作,使得當時混亂的外銷市場能夠恢復穩定。
1992年11月鰻魚基金會,委託水試所舉辦鰻魚產銷問題研討會,張贊化在會中發表:臺灣鰻魚生產及消費之現況與展望。1998年10月經濟部核定他是優良商人。
2000年,台灣鰻魚產量達三萬噸,同時中國外銷日本約六萬噸,日本市場供過於求,價格劇跌。當時他任鰻魚基金會董事長,為了挽回頹勢,積極向政府爭取補助二千萬元,進行國內鰻魚促銷。基金會在高雄勞工公園、台中公園、淡水火車站等地,進行「寶島鰻波」行銷活動,並在全臺設25家直營專賣店,促銷加工鰻,成果極好。
2004年12月他又再接任公會理事長,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台鰻發生四次輸日鰻魚出現恩若沙星(Enrofloxacin;屬動物專用殺菌劑)違規事件,為追究真正的恩若沙星污染源,花費半個月時間與提供樣品的鰻魚養殖戶,從鰻池中殘餘的活鰻、養殖場的底泥、飼料等,採樣送公會所屬檢驗中心及屏科大檢驗,均未檢出任何恩若沙星,之後變成無頭公案。
為防止類似事件重演,張贊化緊急邀請相關人士密商,擬出一套計畫書,送漁業署主管鰻魚業務的李孟頎科長商議,並訂定「外銷養殖鰻魚生產管理證明書核發要點」,及仲介販運業者登錄與管理制度,使鰻魚從養殖到運銷的整個流程都能監管。希望能在各區生產合作社的指導、監督配合下,能讓日本消費者放心。但事與願違,不久,又再連續發生硝基砆喃等殘藥違規事件,使得日本厚生省對臺灣一直對台鰻輸日沒能取消檢查命令,這也是他一直的遺憾。
在2005年的
張贊化說,日本有謂:腐敗了的鯛魚依舊是鯛魚,要吸引消費者喜愛吃台饅,還是需要用心才行。這是他與日本人打交道多年的心得,了解鰻魚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也是他對台灣鰻業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