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晚活動的昆蟲稱之為夜行性昆蟲。以鱗翅目—黃豹天蠶蛾、泛綠背線天蛾、長尾水青蛾、白麗刺蛾、烏麗燈蛾、青枯葉蛾、四眼綠尺蛾、雙尾蛾,鞘翅目—螢火蟲、獨角仙、鍬形蟲、核桃象鼻蟲、黃星姬深山天牛、小兜蟲、雙紋褐叩頭蟲、青胸步行蟲、黑豔甲、雙斑埋葬蟲、大迴偽步行蟲、長臂金龜,雙翅目—大蚊,半翅目—赤星象,廣翅目—黃石蛉,脈翅目—草蛉。會在晚間出來活動、覓食及尋找配偶,大多數夜行性昆蟲都具有趨光性,所以可以在燈光下找到牠們,靠近山區及未被破壞之林區會有更多的數量與種類。其中有的只出現在黑暗的角落,也就是負趨光性的昆蟲—螢火蟲,以下簡述螢火蟲之形態及其生活習性。
螢火蟲係臺灣夏季常見的昆蟲,俗話叫「火金姑」,宛如提燈的小精靈,在星空下漫舞,舞出多少人撲流螢的綺麗回憶。腐草化螢美麗的傳說,老一輩的人把螢火蟲稱為是腐草或竹根所變的,或從死人指甲爬出來的。這些,都可能是人們看到螢火蟲成蟲從墳墓堆裡爬出來,或是陸生螢火蟲幼蟲在草堆裡流竄所做的誤判。另外有一則流傳在京都的神話〜路過森林的少年,遇到一位清純美麗的小精靈,被她深深迷戀住了。但是小精靈不再出現,他日夜思念,終至憂鬱而死,臨死前立誓化成螢火蟲守護心愛的小精靈。時序進入夏夜便是螢舞翻飛的季節,宛如一首初夏的風物詩,經過世代傳誦,早已融入人們生活之中。除了有關螢火蟲之童謠,也有許多以牠為題材的浮世繪,宮崎駿著名的卡通片「螢火蟲之墓」便是膾炙人口、賺人熱淚動人的故事。
火金姑,來吃茶: 茶燒燒,食芎蕉:芎蕉冷冷,食龍眼:
龍眼要撥殼,換來食藍茇:藍茇全全籽,害阮吃一下漏嘴牙。
臺灣童謠 火金姑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是一首讓人耳熟、琅琅上口的歌曲,很多小朋友唱到這兒,
相信都會試著想像滿天螢火蟲飛繞的情景,歌唱之餘,
也不禁聯想到:
「我們可以看到螢火蟲滿天飛舞嗎?」
「螢火蟲是靠什麼來生存?」
「螢火蟲為什麼要一閃一閃的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