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8
水生的幼蟲在化蛹前會爬上陸地,在適當的地點造繭化蛹,稱之為「上陸行為」。上陸期決定於光週期的變化,在雨天、氣溫10 ℃以上、沒有風、達到終齡等等都是其重要的因素。幼蟲造繭的場所,要有良好保水性之土壤,且物理因素要很安定,鑽進的深度約數公分。在繭的內壁以液體加以固定,造成蛹室。幼蟲便稍微縮起,腳也不動,慢慢地等待體內組織起變化,此時便開始進入前蛹期。前蛹期的終齡幼蟲會連續發出很強的光。陸生的幼蟲會找尋隱密的場所化蛹,並無造繭的現象,進入前蛹期的幼蟲便不再取食,靜靜的躲在隱密處,準備化蛹。前蛹期的長短,隨氣溫的差異而有所改變,冬季的前蛹期較夏季的前蛹期長。前蛹經由蛻皮變成蛹期,蛹白色,為裸蛹,雌雄性別在蛹期時便可分辨,蛹期時的發光器也會持續發光,光會比前蛹期更強,經過7日左右,便可以明顯看到蛹的複眼、翅和腳等附屬器開始明顯黑化、變暗等現象,經過數日後便羽化為螢火蟲了,台灣產的黃緣螢也有此現象。幼蟲陸生的窗螢類無明顯的造繭現象,僅在隱密處或縫隙中靜靜的將身體倒置,成「U」字形,等待化蛹,先由胸側板先行開裂,慢慢向前蠕動,完成化蛹。
(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黃勝泉主任 /圖: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徐月蘭小姐 )提供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8%
我喜歡:3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豬(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5/24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23
很好
皮諾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05
Good
傳哥(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1/14
了解昆蟲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