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台中區農情月刊 -常見介殼蟲介紹
【文/ 王文哲】
介殼蟲簡稱介蟲,屬同翅目介殼蟲總科的昆蟲,是昆蟲種類中最奇特的類群,分布地區極為廣泛,尤以熱帶地區為多。目前台灣已知所有的介殼蟲種類都是植食性,其體微小,繁殖力強。介殼蟲的體皮表面成硬化被覆一層硬殼(如盾介殼蟲),或有粉狀臘質分泌物(如粉介殼蟲),或體被腊質分泌物不成粉狀(如軟介殼 蟲),因為有這些分泌物,所以也增加防治上的困難。其蟲體貼附在植物表面,口器則刺入植物內吸收汁液,介殼蟲中也以粉蚧、軟蚧及盾蚧三科種類最多、為害也最嚴重,粉蚧不論若蟲或成蟲其眼、觸角、足均很發達,體多為橢圓形、背有爪、後裂孔、尾突出,體則有刺毛座,腹面第四腹帶中間有臍或稱圓板等特徵。軟蚧體 亦多為橢圓形,觸角、足亦頗發達,氣孔與氣孔裂隙之間有氣孔溝,溝上有蠟孔,分泌蠟粉,防止水分滲入,但是空氣可以自由流通。盾蚧之雌,足已消失不見,觸 角亦成一小突起,肛門環亦完全消失,腹部末端癒合成臀部,分節不明,僅可以臀頁、臀刺之排列區別節數,介殼由分泌管管蠟所形成。
介殼蟲雌蟲長大後均無翅,頭、胸、腹三部分界不清,外形看來與若蟲相似,有些只是個體比較大,但有些則體色明顯不同,雌蟲直接產卵在身體下方,靠自己的 身體保護卵粒。雌蟲一次可產數十至數百粒卵,卵粒孵化時間短則數小時,長則達月餘。介殼蟲行動大多不太活潑,常隨苗木、接穗、種子、果實、塊根、鱗莖等作 物各體部傳入新的栽培地區,因其繁殖力強,若氣候和寄主條件適宜它發生,就會在新地區造成嚴重的災害。介殼蟲為害是由其吸食植物汁液所造成,植物在被吸食 處會呈現黃白色或黃褐色斑點或暈圈。單獨存在的介殼蟲在葉上的吸食可能造成點點的斑痕,而多數群聚在一起的介殼蟲因吸食量大,常致使葉片或莖部整塊呈現黑褐色,並呈乾縮現象。介殼蟲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組織所造成的傷口,又可能造成病菌感染,使受害株罹病。且除盾介殼蟲、鐐介殼蟲兩科大多數介殼蟲外,其他 各科介殼蟲亦如蚜蟲一般,會分泌蜜露誘發煤病,而使葉片蒙上一層黑色煤灰狀物,受害葉片無法正常行使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致使植株衰弱、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