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害
1.莖枯病(Stem blight)
病徵及發生生態:莖枯病病原菌可侵害蘆筍莖、枝及葉,於其上形成病斑,初發生時沿著莖生出紡錘形或線狀暗褐色病斑,周緣呈水浸狀,病斑逐漸擴大,中央部分呈赤褐色凹陷,病斑大小約為0.2~0.5×2~3公分,可癒合成大型病斑,病斑上面散生許多黑色柄子殼。病斑圍繞莖枝,使得病斑上部乾枯而死,呈火燒狀。雨水、濃霧、露水及枝葉繁茂所造成高濕度均使成熟的柄孢子由柄子殼釋放傳播、發芽而侵入健全組織。莖枝病斑釋放出之柄孢子可隨雨水順莖枝往下流,往往在地面莖基部造成大面積病斑,而葉部病斑主要發生在有濃霧及露水的氣候;母莖受莖枯病危害,嚴重影響蘆筍產量與品質。
防治方法:1.田間殘留及堆放田埂的病株,為莖枯病主要感染源,須清除並搬離田間,減少田間病原菌密度。2.清除田區雜草。3.藥劑防治,施用下表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 (Benomyl) |
0.5公斤
|
3,000 |
三月初噴藥一次,隔20天再噴藥一次。7至8月間每隔20天施藥一次。 |
1.須加「強透力」展著劑5,000倍稀釋液。 2.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
2.2%保利黴素(丁)可濕性粉劑 (Polyoxin D) |
3公斤 |
400 |
刈除老株7天後開始施藥,每隔14天施藥一次,連續三次。 |
加展著劑「出來通」2,000倍液。 |
40%腐絕可濕性粉劑 (Thiabendazole) |
0.75公斤 |
2,000 |
刈除老株後7天開始施藥,每隔20天施藥一次,共三次。 |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出來通CS-7」2,000倍。 |
41.8%腐絕水懸劑 (Thiabendazole) |
0.5公升 |
3,000 |
刈除老株後7天開始施藥,每隔20天施藥一次,共三次。 |
1.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出來通CS-7」5,000倍。 2.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
33%鋅錳乃浦水懸劑 (Mancozeb) |
2公升 |
600 |
刈除老株後7天開始施藥,每隔20天施藥一次,共三次。 |
1.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出來通CS-7」2,000倍。 2.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
次要病害
1.莖腐病(Stem rot)
病徵及發生生態:莖腐病主要發生於高溫多濕的季節,7至9月病株在土壤含水量較高的筍園極易發生。主要危害幼筍,易侵入幼嫩組織,當幼筍出土時即受危害,首先於莖表出現水浸狀斑駁,漸漸擴大,進一步侵入莖幹,使莖部組織腐爛、崩潰,水份運輸受阻,地上部呈枯萎狀,後期於莖表組織可見病原菌的白色菌絲。
防治方法:1.注意田間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2.清除病株減少病原菌密度。
2.褐斑病(Cerpspora blight)
病徵及發生生態:高溫多濕時,葉及分枝上呈現中間褐色,邊緣紅褐色之病斑,上有毛狀物。
防治方法:1.休閒期清除割除之老化母莖。2.清除田埂雜草。3.藥劑防治:40%腐絕可濕性粉劑。
3.蘆筍立枯病(Stem blight)
病徵及發生生態:植株黃化、矮化、萎凋而枯死,黃化後易落葉,冠腐病株較不易落葉。當立枯病病原菌由1或2根營養根侵入,根表面上出現紅色局部病斑,根部維管束褐化,病原菌在根圈蔓延,植株生長勢漸衰,出筍率降低,筍枝細小,直到根系完全受害植株死亡。為土壤傳播性病害,病原菌長期棲息於土中,遇寄主根部侵入,此外病原菌可依附在蘆筍種子凹凸不平的表面,藉種子傳播。蘆筍種植後約3-5年後才顯現病徵,壤質砂土及砂土中病原菌密度較高。
防治方法:可選用抗病性品種,而注意田間排水、衰產田行適當客土、注意有機堆肥的添加等處理,對土壤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良、肥份的增加及減少病原菌的密度均有助益。嚴重衰產田宜廢耕轉作其他作物3~5年以上為佳。。
4.蘆筍冠腐病(Crown rot)
病徵及發生生態:罹病株出現黃化、萎縮之病徵,但不易落葉,生育減退,在莖根交界的冠部,出現乾燥褐色的冠腐,維管束未發現有變色的現象,木髓變色腐爛,只剩表皮與維管束,表皮內長滿白色菌絲,根部完全崩潰,病原菌漸漸蔓延至根盤甚至整個根系,而使植株枯死。本病原菌為兼性寄生真菌,可於活寄主或死寄主組織上繁殖,也可棲息於非寄主組織,以厚膜孢子殘存於土壤中多年,遇寄主之根再行侵入。可經由水、土壤與種子傳播。
防治方法:可選用抗病性品種,而注意田間排水、衰產田行適當客土、注意有機堆肥的添加等處理,對土壤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良、肥份的增加及減少病原菌的密度均有助益。嚴重衰產田宜廢耕轉作其他作物3~5年以上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