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及時發現疫情應盡快確診
鹿場一但發生傳染病,要迅速做出診斷,立即呈報疫情,以便採取對應措施。診斷可根據疫病流行情況,如發病的時間、地點、季節、流行蔓延情況及附近是否有其他畜禽發病等;飼料、飼養、環境滋生等情況;臨床症狀和解剖觀察等作出初步判斷。如缺乏實驗室診斷條件,可採檢體送至相關單位進行細菌學診斷、動物接種實驗和免疫學診斷。送檢的檢體包括有:血液、心、肝、脾、腎、腦、脊髓及腸胃內容物等。採取檢體時要實行無菌操作,即打開胸腹腔,用經過消毒的剪刀剪下1~2克重檢體放入經滅菌之容器,且迅速送檢查部早日確診。
(二) 檢疫和免疫接種
檢疫就是通過特殊診斷方法,檢查場內鹿隻和新進鹿隻是否換抹種傳染病,如發現疫情要立即採取措施。目前常見檢疫包括結合病、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等。
免疫接種,就是給鹿注射疫苗(病毒苗)和菌苗(細菌苗)使鹿產生相應抗體,達到預防傳染定的目的。在健康鹿群中每年應定期進行,如預防出血性敗血症,接種巴氏桿菌苗;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接種鉤端螺旋體菌苗;預防布氏桿菌病接種菌苗等等。在調出調入鹿時為防止發生疫病,可臨時接種破傷風菌苗或注射免疫血清。對受傳染病威脅的鹿群,還應實行緊急接種。緊急接種理論上以注射免疫血清為最好,但其免疫期短、成本高,除破傷風外,其他很少用。
(三) 隔離與封鎖
當發生疫病時要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部門,必要時請有關單位協助防治。
1. 隔離:當傳染病發生時,對健康鹿、可以鹿和病鹿進行隔離飼養,以切斷傳染途徑、控制傳染源,達到撲滅傳染病的目的。隔離的鹿群要有專人飼養,飼料、用具等不能混用,出入口設消毒槽。可疑鹿在隔離期間要進行免疫接種和治療。一般隔離兩週以上未發病可解除隔離。
2. 封鎖:為防止傳染病的蔓延而採取的與外界隔絕的防範措施。封鎖要在發病早期進行,確定一定範圍,有明確標誌和有崗哨監督。封鎖區內要嚴禁行人、車馬、畜禽通行。必須通過要嚴加消毒,對封鎖區的路及畜禽要進行相應的防治措施。對死亡的鹿在獸醫監督下進行消毒等無害處理。最後一隻病鹿死亡後三週方可解除封鎖。
(四) 消毒
消毒是只用一定手段消滅人和動物周圍的病原微生物。是預防和撲滅傳染病的重要環節。
1. 消毒種類:根據消毒作用和時間,可分為預防消毒、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3種:
(1) 預防消毒:是預防傳染病發生,在疫區內配合獸醫防疫措施所進行的消毒。主要是定期消毒圈舍、用具等,主要藥品有10~20%生石灰容易、10%漂白粉液、30%草木灰水溶液等。
(2) 臨時消毒:在發生傳染病時,是以消滅病鹿或病畜散布的病原為目的的消毒。如病鹿的停留場地、排泄物、剩餘飼料、管理用具,工作人員的工作服、鞋等,消毒宜早期進行。應根據傳染病種類選擇消毒藥品。如病毒性傳染病,用2~4%苛性鈉熱溶液,含2~3%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抗力較強的細菌性傳染病如炭疽、氣腫疽、結核等用5%苛性鈉熱溶液或含5%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等。一般的傳染病如布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等,用4%苛性鈉熱溶液、20%生石灰水溶液等。
(3)終末消毒:發生傳染病解除封鎖後進行的徹底消毒為終末消毒。消毒要徹底仔細,必要時用火焰消毒。
2.消毒對象:有鹿舍消毒,包括地面、牆壁、飼槽、水槽、保定器、保定器附屬設備、隔離小圈等。土壤和糞便消毒,包括被污染的圈舍地面、牧地等,方法是疏鬆土地,增加透氣性,以利細菌的拮抗作用和土表的陽光消毒,被污染的表土、垃圾、糞便要集中進行生物發酵消毒。產品消毒,包括鹿皮、鹿筋、鹿茸、鹿血、鹿胎等,在其加工過程中已達到消毒目的。還有運鹿的車、船、飛機的消毒等等。
3.鹿場常用消毒藥品:汎福露益、經必安、普贊、普菌靈、有苛性鈉、生石灰、草木灰、石炭酸、酒精、漂白粉、高錳酸鉀、甲醛等多種藥品需交叉使用,以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其作用、用法與用量及應用注意事項,請參考個別建議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