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藜
-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
- 英名:Red Quinoa
- 別名:紅藜、彩虹米、mukun(布農族語)、kowal(阿美族語)、duli(卑南族語)、djulis或tjulis(排灣族語)、ba'e或baae(魯凱族語)
- 分類地位:莧科(Amaranthaceae)藜屬(Chenopodium)
- 原產地:紅藜在2008年正名為臺灣藜,是臺灣特有的一種原生藜屬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東部與南部的中、低海拔山區。
- 栽培歷史及來源:台灣藜為台灣原生種的植物,在原住民部落已經有耕種百年以上的歷史,常作為小米、玉米伴生的作物。
- 生育特性:台灣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長強健、耐旱性及耐瘠性極佳,生長期短,一般播種後90-100天即可成熟,依季節及品系而不同。
- 栽培地區:目前在花蓮、台東、屏東等原住民的部落有少量栽培。
- 利用:臺灣藜不論莖、葉、花穗或穀粒,皆富含色素,是天然色素極好的來源。台灣藜的籽實在原住民部落中是極其重要的糧食作物,多與稻米、糯米或芋頭共煮,或供作釀造小米酒的酒麴原料。台灣藜的嫩莖葉則可作為蔬菜之用,供炒食或煮湯。而除了食用之外,台灣藜植株也可作觀賞、頭飾或其他裝飾品使用,根據原住民傳統的習俗,台灣藜花穗可以製成花環,在喜慶節日等重要祭典讓女生穿戴。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0%
											
											
												我喜歡:12%
											
											
												很實用:26%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鍾洪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3/11/14
											讚~
										
Tan Ya(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08/06
											資料豐富
										
阿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05/16
											good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7/14
											GOOD
										
背書包(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7/05/29
											過去缺乏許多科學根據佐證,
如今有大量出現的營養報告書,
理當要好好運用台灣在地給予的恩賜~
真的好棒的種子~
我也要加油
										
b663622(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5/13
											good
										
莊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7
											棒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7
											GOOD
										
小照(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16
											將來出現糧食危機時, 這會是一種很好的農作物, 耐旱又耐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