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由病原菌、害蟲與寄生性生物所引起的病害稱之為流行病害,除此之外,由於植體自身生理代謝過程中發生不協調所致的一種病變,稱為「生理病害」,其致病原因可能屬於栽培管理不當,亦可能是極端的環境因子 (溫度、水分、光線等)、營養不均衡等原因所引起的,原因多重、複雜,因子間交互作用且因果關係不易闡明,芒果生理病害如下。
缺硼症
- 症狀:主發生在幼果與果實肥大期,果肉出現黑褐色或水浸狀之斑點,大小約數毫米至數公分。病斑有時呈空洞狀,果實外觀正常、或畸型、或裂果,並造成嚴重落果。
- 發生原因:土壤缺硼或土壤酸鹼值不適,幼果易出現缺硼症狀。
- 預防措施:發病果園於花芽形成至生理落果期,每隔10~14天噴施一次硼砂,硼砂以熱水溶解,稀釋400倍;或使用水溶性硼素(或含硼之綜合微量元素) 2000倍,10天一次,2-3次。過去曾發生缺硼徵狀之果園,隔年度需先預防性補充,待缺硼徵狀發生時才行補充為時已晚。
果實轉色不佳(青頭或青尾)
- 症狀:果實成熟無法轉色,在果梗端(俗稱青頭)或在果尾端(俗稱青尾)表皮呈現綠色,相對應的內部果肉仍然硬實,即使充分照光或用乙烯催熟亦不能夠完全消除。
- 發生原因:在中果期偏施氮肥、或土壤中有效氮含量過高,如果施用肥料而未即時灌溉,待到中果期遇到下雨才釋放出吸收,則代謝不及,尤其是肥沃的砂質壤土加上排水不良的平地果園較易發生。
- 預防措施:中果期後,尤其在生理落果之後避免施用含氮肥料。應合理化施肥,且施肥後充分灌水以利氮素吸收代謝,切勿等自然降雨而延誤時機,平地果園需注意排水。
果皮流膠
- 症狀:發生在中果期果實肥大的時期,在果目處崩裂流出乳汁,套袋之後會粘著紙袋,待成熟採收拆袋後,果實表皮會呈現黑色斑塊。
- 發生原因:果實肥大時,因果肉與果皮發育加速,然而二者有一定生長速度比率,若此時高溫或外加刺激肥大的物質如液肥,則容易使果肉發育肥大的速率快於果皮,造成果皮崩裂,通常會在果目(皮孔)處流膠。
- 預防措施:避免在果實上施用液肥,提早套袋保護果皮。
日燒
- 症狀:發生在中果期果實肥大後,在果肩之向陽面發生灼傷,色澤偏淡。
- 發生原因:當果實肥大時,尤其是午後陣雨後連續多日的豔陽高溫下較易發生,加上果實越大其對高溫的敏感性越大。
- 預防措施:提早套袋以免果實生長後期遭受高光照刺激,最遲在五月下旬之前完成套袋。避免使用非推薦用藥資材於果皮上,以降低風險。
果肉生理劣變
症狀
- 凝膠果肉:種子周圍的果肉類似果凍狀,嚴重時果肉崩解。
- 頂腐病:亦稱軟鼻病,果實末梢明顯軟化,嚴重時果肉成海綿狀灰黑組織。
- 瘤塊組織:果肉中含有白色塊狀物,為高密度的澱粉粒,類似未後熟的果肉。
- 果梗端空洞:指果梗與硬核之間果肉發生崩解,使連結兩者的纖維斷裂,形成空洞症狀。
- 海綿組織:果肉顏色變淡成海綿狀,內部有時會散佈一些空洞。
- 其他:在果實末端接近種子的果肉褐變、木栓化及組織空洞化。
預防措施:
- 控制採收時間及成熟度:果肉生理劣變發生程度與果實成熟度密切相關,果實達硬熟期後,越晚採收則生理劣變越嚴重,故不宜過晚採收,可經由品種特性及花後生育日數判斷採收期,生育期若高溫多晴日,光合作用旺盛,成熟期可能稍有提前。若為採收後催熟之品種,逐批採收時需留意果實品質,若發現生理劣變越趨明顯,則不宜再放,應盡速完成採收作業。
- 勿生產過大的果實:同一品種,果實越大生理劣變比例越高,因此勿刻意生產過大的果實,恐使劣變風險增加。
- 營養元素補給:果肉劣變發生率較高地區,果實含有較高的氮元素及較低的鈣元素,故花果期應多補充鈣肥,切忌為增大果實而過量施用氮肥。
- 改善果園水分管理:果實發育後期,降雨機率增加,應注意田間排水,尤其地下水位較高的果園。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