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能力試驗中不同防腐劑對生乳總生菌數的影響
Yueh Tung Chen
為什麼保存生乳的溫度這麼重要?看科學家怎麼說
臺灣自從1999年開始,對生乳(尚未加工的牛奶)中的細菌數量設下標準,要求每毫升生乳中的細菌不得超過10萬個。但實際上,生乳中的細菌數可能會因為乳牛的健康、擠乳環境或機器清潔情形等因素而有很大變化。
當細菌數出現異常時,乳品工廠需要快速了解問題來源,才能保障品質並維持乳品與酪農之間的信任。因此,這項研究嘗試找出能在保存生乳期間有效抑菌的添加劑,並觀察它們對細菌檢測結果的影響。
研究人員把兩種抑菌劑(簡稱AZ與BR)加入生乳中,並將牛奶分別放在三種溫度下保存:冷藏(4°C)、室溫(25°C)和接近體溫(37°C),然後持續觀察7天內細菌數的變化。他們使用兩種檢測方法來測量細菌數,包括快速的流式細胞儀和傳統培養方式。
結果顯示:
-
當生乳加入AZ並冷藏於4°C時,細菌數可以穩定控制長達7天。
-
若加入BR並存放在25°C,則只能維持1天的細菌穩定。
-
無論是哪種抑菌劑,只要溫度升到37°C,細菌就會快速增長,難以有效控制。
簡單來說:
想要保存生乳不讓細菌增長,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低溫」!而在冷藏條件下,AZ是比較有效的抑菌劑。如果保存條件無法確保低溫,研究人員建議應在一天內盡快檢測生乳中的細菌數,避免數據失真。
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乳品工廠更準確掌握生乳的品質,也讓我們喝到更安心的牛奶。
AI自動翻譯,全文點附件。
附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