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徵及發生生態:
炭疽病可全年發生,病原菌可為害花穗、果實、及幼嫩枝葉,目前之栽培品種均易罹患果實炭疽病,但以愛文品種最為感病,病害之防治亦較困難,加以病原菌之寄主範圍甚為廣泛,可以為害多種其他果樹。
花穗受害時,初期產生深紅色小點,以後擴展成長橢圓形黑褐色、凹陷斑點,病斑可佈滿花穗,引起嚴重之落花及落果。
幼果期被害時,病斑出現於果實之果梗及果皮表面上,初為紅褐色小點,以後擴大成近圓形、黑色凹陷之病斑,嚴重時佈滿整個果實表面,引起落果。果實在生理落果期至採收前,一般不會出現大型之黑色斑點,但於連續降雨時,亦偶有發生。一般於降雨後之陰濕環境下,果實表面出現暗紅色之針尖大小的斑點,中心點較暗,但病斑並不擴大;果實成熟後,此類病斑亦不繼續擴展。本病有潛伏感染現象,病原菌侵入組織後不會產生明顯病斑,待果實成熟、採收後三至五天,外觀健康之果皮上開始陸續出現病斑。病斑初為黑色圓形,稍為凹陷,以後逐漸擴大,且侵入果肉部份。多數病斑互相癒合成不規則型之大病斑,使果實腐敗,不耐貯藏,完全喪失商品價值。
幼嫩葉片於降雨後或陰溼之環境下容易受害而出現針尖大小至數公分大斑點,紅褐色或褐色,造成葉片畸型,形成離層時葉片呈穿孔狀,嚴重時引起落葉。葉片為害時亦會發生潛伏感染,致成熟葉片上出現多角形中央稍凹陷之黑色斑點,大小約0.3-0.5公分,嚴重時每葉有百餘病斑,造成葉片黃化及大量落葉。於高溼環境下,病斑上出現橘紅色或粉紅色之小點,肉眼可辨識,為本菌之分生孢子,亦為其特徵。
發生盛期:
新梢萌發期、開花結果期。
最佳防治時期:
新梢萌發期、開花結果期。
管理策略:
1、適度整枝修剪,改善光照、通風,以改善栽培環境:不良之環境可導致植株生育不良,或因光照不足導致植株徒長,致使抗病力降低,適度修剪植株,使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可強化植株,增進抗病力。
2、注重田間衛生,隨時清除罹病組織:本病病原菌的罹病組織在環境適宜時極易產生分生孢子,且分生孢子可漂浮在空氣中極長的時間,若能注重田間衛生,即時將罹病組織清除,會因病原菌之數量降低而減少感染機會。
3、加強肥培管理,強化植株抗性:本病病原菌為弱寄生型之病原菌,往往於植株老化或栽培失當、植株衰弱時較易感染,故加強肥培管理,增進植株之健康,可增進植株之抗病力,同時合理的肥培管理,可避免發生徒長枝。此外,適度施用鈣肥,可增進中果膠層之厚度,強化細胞壁而加強抗病力,可大量降低炭疽病的感染。
4、加強枝條上病源之防治:由於病原菌會殘存於病葉或受感染之枝條上,修剪枯枝,收集落葉並加以處理。
5、新梢萌芽期加強防除,避免新芽、嫩葉感染,可降低開花結果期之感染源。
6、早期套袋,降低病原菌侵入感染機會。
7、使用登記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