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義福、謝昭賢
沙門氏菌雖不會對家禽造成重大損失,但污染沙門氏菌之畜產品會引起食物中毒,造成消費者恐慌,甚至拒買畜產品,造成滯銷,其損失遠非單純沙門氏菌感染所可比擬,也因此家禽沙門氏菌問題一直是國內衛生單位重視的焦點。要減少消費者的虞慮,就必須設法減少沙門氏菌汙染源,清除家禽沙門氏菌。歐盟在這方面的努力,可看出家禽沙門氏菌清除的重要性,並已顯現成果,因沙門氏菌汙染禽肉及蛋而引起食物中毒案件逐漸降低。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去年頒布食蛋沙門氏菌控制的新規定,2008年起對有較高沙門氏菌汙染國家,歐盟有設立以下嚴格標準:
- 沙門氏菌汙染率在10%以下者,次一年應減少10%。
- 沙門氏菌汙染率介於10-19%者,次一年應減少20%。
- 沙門氏菌汙染率介於20-39%者,次一年應減少30%。
- 沙門氏菌汙染率在40%以下者,次一年應減少40%。
歐盟對各會員國及農場已開始執行沙門氏菌監測工作,並將監測結果登錄於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中。整個歐盟會員國產蛋雞,沙門氏菌汙染率從0至79%,歐盟目標希望將汙染降至2%以下。2010年起,受沙門氏菌汙染雞群,生產之雞蛋將不得銷售做食蛋,只能做加工用途,顯著增加生產者之成本,大幅減少收益。除了蛋雞外,肉雞、火雞及豬亦會陸續有相關規定。因此,如不能有效減少沙門氏菌汙染,2008年起將會嚴重影響歐盟國家農場的經營。
歐洲委員會同時規定,2008年一月起,沙門氏菌汙染率超過10%以上者,產蛋雞要做沙門氏菌防疫,以減少疾病散播及蛋之污染,只有授權之合格菌苗才能使用,並必須能與野外株做區隔。歐洲食品安全局並不推薦使用抗菌劑做沙門氏菌控制用,除非在非常特殊情況下。
沙門氏菌可能之污染源有很多,包括農場、飼料廠及屠宰場等均有可能。就飼料廠而言,引入危害分析與重點管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以確保能追蹤控管,是重要一環,大部分飼料原料被檢出過有沙門氏菌汙染,因此飼料製造運輸過程,控制沙門氏菌應視為例行性工作之ㄧ。
就飼料型式而言,粒狀飼料較粉狀飼料可以減少病原菌汙染。粒狀飼料經過蒸氣加熱之打粒過程具有殺菌作用,其效果視加熱之最高溫度及持續之時間長度而定,然而過多之蒸汽會使打粒品質降低,國外有標榜能控制溫度而不會增加過多水分之飼料製造機,具有殺菌作用。飼料儲存桶及倉儲桶若有死角,容易受到微生物汙染,因此飼料桶之設計應該使能完全卸料,以免成為汙染源。此外,粉碎機粉塵之收集移除及混合機之清理,運輸之輸送管線應沒有飼料殘留,亦是減少污染管理上重點。供水亦可能為家禽病原菌汙染來源,每年宜做一次水質檢測,以了解是否有重金屬、其他礦物質及病源菌污染;供水管路線宜做清潔及消毒,如使用鹼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
雖然我國尚未對家禽沙門氏菌防範做嚴格控管,但在貿易自由化今天,如產品要能外銷,家禽汙染沙門氏菌的問題是必須先面對及解決,如此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