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 賈玉祥
鵝是由野雁馴化而來,在鳥綱中歸類於雁鴨目(Anseri Formes) 雁科(Anatidae) 鵝屬(Anser), 華鵝是由鴻雁(Anser cygnoides)演化而來,伊犁鵝和白羅曼鵝是由灰雁(Anser anser)演化而來,除了雞以外,它是人類最早馴養之家禽,據鳳山縣誌記載,17紀至18世紀初臺灣已有鵝隻飼養,至民國60年,臺灣鵝隻品種並無外來種,當時農家之傳統副業,顏色有褐色及白色兩種,即為目前保種之華鵝。
民國62年才自丹麥引進生長迅速和繁殖性能優良的白羅曼鵝,其後民國74年臺灣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又從美國引進愛姆登(Embdem goose)及土洛斯(Toulouse goose)等品種,經飼養比較,愛姆登和土洛斯成績不如白羅曼,因此逐漸被淘汰。鵝聰明且壽命最長,在最耐艱苦環境亦能生長,臺灣雲林沿海地區因土地貧瘠,作物生長不易,養鵝場比比皆是。目前臺灣地區鵝隻年屠宰數量達644萬隻,佔畜牧生產總值之 1.5%,產地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等佔 80%。
臺灣養鵝產業為淺盤式產業,當外面環境變動時,養鵝產業之產銷秩序即受到巨大之衝擊;政府近3年來致力推動環控鵝舍養鵝,利用光照調節促使鵝隻在非繁殖季節亦能生產鵝隻,目前臺灣地區環控鵝舍數目已達35座,致以內銷市場導向之肉鵝價格受到波動,目前價格雖已回穩,然倒頭鵝之名稱與價格優勢將成為歷史名詞,所幸老天疼惜臺灣,臺灣目前為高病原性禽流感非疫區,鵝肉繼雞肉、鴨肉及蛋品等產品外銷後也已於95年8月首度進軍日本市場,成為全球第一個鵝肉出口國家,雖然目前台灣鵝肉出口日本數量僅2.6公噸,但在亞洲國家陸續傳出高病原性家禽性流行性感冒疫情,以及日本實施藥物殘留檢驗新制之際,臺灣鵝肉進軍日本市場將具有指標意義,然養鵝業者仍必須思考如何在白肉市場裡面佔有一席之地,避免被雞肉、鴨肉等同樣為白肉產品所取代,就必須回歸動物最自然之本性來思考,生產消費者所需要之白肉產品鵝肉,鵝為草食性禽類,在早期生長階段若給予適量纖維,有助於雛鵝消化道對纖維消化能力發展,在成長期間提供充分牧草供鵝隻利用,將可降低胸肉之飽和脂肪酸百分比,有助於鵝肉品質之提升,生產優質鵝肉。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面對國外禽肉產品大量進口之衝擊,利用牧草養鵝提升鵝肉品質,區隔白肉產品,使鵝肉成為不可被替代之白肉產品,並創立品牌以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養鵝產業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