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為野生水禽,屬鳥綱、雁鴨目、鴨科、天鵝屬,在自然環境中成群結隊,萬里遨翔,以覓取穀物、水草、藻類等維生。臺灣飼養天鵝的歷史已有多年,初始係由政府或民間由國外進口,放養於全臺各地之公園、動物園、休閒農場、機關學校、及私人庭院之池塘等,供人觀賞。臺灣最常見的有3種為:澳洲黑天鵝、黑頸天鵝、啞天鵝。但因飼養環境改變,繁殖生產有限,仍需仰賴進口,每隻高達3萬元。
本場(彰化種畜繁殖場)於民國73年奉令辦理天鵝飼養研究業務,主要目的在瞭解天鵝人工飼養之習性,以建立相關基本資料,並期望能改善天鵝之生長、繁殖效率,建立天鵝人工飼養模式,以配合發展休閒農業,美化國人生活環境。自民國73年7月起,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撥交澳洲黑天鵝7隻,啞天鵝5隻,正式開啟了本場與天鵝共處的感性世界。復於民國74年、75年、76年、84年、86年分別自日本、美國、比利時、荷蘭等國進口飼養,累計共進口澳洲黑天鵝48隻,啞天鵝37隻。因飼養族群逐漸擴大,飼養繁殖成功,遂成為各媒體爭相報導傳播的題材。
天鵝舉止高雅,姿態優美,而享有「水禽貴族」之令譽。本場自從承接了這些身價不凡的嬌客後,真是憂喜參半,絲毫不敢怠慢,立即規劃出2個專用場地飼養,並備有水池供其嬉戲。初期依其野生習性配製天鵝專用飼料餵飼,主要成份為玉米、高粱、黃豆、麥片、稻谷等之混合料,爾後,才逐漸調整為種鵝完全飼料,另添加青刈牧草或萵苣。每日觀察其攝食及活動情形,並加以記錄,各階段按時稱重,以了解生長發育狀況。
倘發現食慾不佳,體重減輕及糞便異常現象,立即追查原因謀求對策。有些因適應不良或老死病故者,常使工作人員寢食難安,每日魂縈夢牽總是惦記著它們,其心境猶如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甚至在星期假日,遇到天鵝有狀況發生,接到電話隨傳隨到,經常犧牲和朋友、家人的聚會,而且,農林廳上級長官不時來電關心或訪察。每當天鵝死亡時,更要上呈報告,且不定時召開檢討會,邀集有關單位專家學者共同研商對策,真是倍感壓力,但也獲得改善。共同參與醫療研究的單位,包括家畜衛生試驗所,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國立屏東技術學院獸醫系及本所生理系、獸醫室等。民國77年8月,澳洲黑天鵝在本場工作同仁的細心照護下,終於配對繁殖成功,讓工作團隊欣喜若狂,也為臺灣天鵝人工飼養建立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