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百合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大理花

項目符號

天堂鳥

項目符號

火鶴

項目符號

白鶴芋

項目符號

百合

項目符號

夜來香

項目符號

非洲菊

項目符號

洋桔梗

項目符號

紅薑花

項目符號

唐菖蒲

項目符號

康乃馨

項目符號

彩色海芋

項目符號

菊花

項目符號

滿天星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絹病
灰黴病
疫病
根腐病
病毒病
細菌性軟腐病
貯藏病害
葉蚜線蟲
栽培時期非傳染性病害

萎凋病
百合斑紋病毒
百合隱徵型病毒
胡瓜嵌紋病毒
萎凋病 (Fusarium wilt)

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lilii Imle
    F. solani (Mart.) Sacc.

  東方型百合在我國花卉市場佔有極重要的經濟價值,當種球莖根 (stem roots,俗稱上層根) 及莖基部受到鐮胞菌為害,植株呈現生育不良,下位葉提早黃化、掉落及花苞消蕾現象,嚴重時全株萎凋死亡,由於此病害影響,栽培東方型百合之園圃常無法進行連作。

病徵:
 
 鐮孢菌可為害百合種球、鱗片及莖部,造成植株生長矮化,葉片顏色轉淡。本菌感染鱗片後,可在其頂端、側邊及基部底盤 (basal plate) 部位產生褐色病斑,然後逐漸形成腐爛現象 (scale rot)。若是感染種球基部底盤,則造成種球腐爛 (bulb rot)。本菌為害莖部時,初期於莖部表皮呈現橘色到暗褐色之病斑,爾後逐漸變大,若擴及內部,則造成腐爛,地上部常呈現下位葉提前成熟、黃化,最後轉成褐色而落葉,植株老化死亡。

病原菌:

分  類: Deuteromycetes (不完全菌綱)
Moniliales (線菌目)
Tuberculariaceae (瘤座孢科)
Fusarium (鐮孢菌屬)
分  佈: 本病害於百合栽培區普遍發生,包括荷蘭、美國、臺灣、中國及日本等地均有記錄。我國主要發生於百合連作田,發生季節為每年三到五月間氣溫較高的時期,冬季則較少發生。
寄  主: 鐮孢菌為多犯性植物病原菌,其中 F. oxysporum 大多腐生於土壤中,其中具有病原性者,對寄主有專一性,因此依寄主植物不同而有分化型 (formae speciales),如尖鐮孢菌百合分化型 (F. oxysporum f. sp. lilii) 僅為害百合,而茄形鐮孢菌 (F. solani) 為害百合根莖部位,造成根腐病 (root rot) 或基腐病 (foot rot or collar rot),亦有為害其他作物之記錄,如番茄、菠菜、豌豆等。
形  態:  
  1. F.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lilii Imle
尖鐮孢菌百合分化型有大孢子、小孢子及厚膜孢子等孢子形態。大孢子無色,鐮刀形,底端有足細胞,長 30-40μm,寬 2.5μm, 3-5 隔膜;小孢子透明無隔膜,卵形到長橢圓形,長 5-10μm ,寬 2.5μm;厚膜孢子單生或串生,直徑為 7.5μm,為主要存活構造。本菌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上之菌落顏色為粉紫色。
  2. F. solani  (Mart.)  Sacc.
茄形鐮孢菌有大孢子、小孢子及厚膜孢子等孢子形態。大孢子無色,鐮刀型,底端有足細胞長  23.8 - 37.5μm, 寬  3.0 - 5.0μm,2-3 隔膜;小孢子透明無隔膜,卵形到橢圓形,長 3.8-7.5μm,寬 1.2-2.5μm;厚膜孢子成串或單生,直徑為 7.5-12.5μm ,為主要存活構造。本菌於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上之菌落顏色為乳黃色。
診斷技術: 鐮孢菌感染百合地下部後,經常於花苞形成階段,地上部才會表現病徵,因此田間病害診斷時機為花苞形成前後,注意植株下位葉是否有不正常黃化及落葉現象,若有此現象時,將土壤輕輕撥開,檢查莖基部及莖根,若有褐化腐爛現象,則可能被鐮孢菌感染。將罹病之莖部及莖根以 2% 水瓊脂培養基或 PCNB 平板進行組織分離,以單一菌絲移植到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上培養,若產生粉紫色或乳黃色菌落,再比對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態,以確定是否為鐮孢菌。
生  活  史: 鐮孢菌主要以厚膜孢子在土壤、罹病組織或附著於種球表面長期存活。厚膜孢子為菌絲或大分生胞子特化而成,受到寄主根部分泌物刺激後,開始發芽侵入寄主根部,造成根部腐爛,導致植株產生黃化甚至萎凋死亡等現象,爾後病菌又在植株殘體上產生菌絲及大量分生孢子,成為第二次感染源。

傳播途徑:
  本病為土壤傳播之重要病害,病菌以菌核狀態殘存土中,在適當環境下發芽成菌絲為害。菌絲藉由分泌酵素及草酸以軟化植物組織,並侵入危害。在田間藉灌溉水及農具污染而傳播病原。

發生生態:
  
本病害發展情形與氣溫有密切關係。我國中部地區九到十月種植的東方型百合,若植株根部受鐮孢菌感染,約三個月後才會有植株下位葉不正常黃化情形,此時正是花苞轉色成熟時刻。而三月份種植者,感病後約兩個半月就可見到下位葉黃化情形,此時花苞已形成約二星期。栽培時的氣溫越高,病勢進展越迅速,一般可於發病一個星期內萎凋死亡。

防治方法:

一、 在土中加入尿素或硝酸銨等含氮化合物,可抑制菌核發芽。
二、 在種植前,土壤潮濕之狀況下,將尿素撒於土表(每分地30公斤),並以耕耘機打入土中,使分解成氨(具毒殺菌核之效力)而逸散,才加入抗拮菌(Tricnoderma spp.)及植物殘體等有機物,然後種植作物,可減輕病害之發生。
(方新政,農藥世界87期,p.70)
三、 另由台灣省農試所成功開發一種針對百合白絹病的土壤添加物(AR3-2)在白合種植前二星期以每分地250公斤之量拌入土中,並覆上塑膠布處理一星期,掀開塑膠布後再過一星期始行種植,可有效降低病害發生率達50%以上。
(杜金池、謝廷芳,1994,台灣花卉病蟲害研討會專刊,p.17)
四、 提高土壤酸鹼值及深植均可抑制本菌之菌核發芽及病害發生之速率。
(謝廷芳、杜金池,1994,興農317期,p.41)
五、 藥劑方面目前無推薦藥劑可試用50%福多寧可濕性粉劑3000倍、75%滅普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任選其一灌注根部附近防治。
(謝廷芳、杜金池,1994,興農317期,p.41)
(植保信箱,1989,農藥世界86期,p.91)
六、 發現白絹病後應將病葉、病株及附近植材搬走燒毀,附近植株則要立刻噴施防治藥劑三次以上。
(位國慶,1994,農藥世界135期,p.88)
  本病害為土壤傳播性真菌病害,為因應東方型百合為高經濟作物,生產成本高等因素,可採用下列方式進行防治工作:
一、 與水稻田輪作,一年種植一期東方型百合,可避免鐮孢菌為害及降低土壤中鐮孢菌族群。
二、 土壤經淹水兩個月及曝曬後,再行種植,防治效果同水稻田輪作方式。
三、 鬆土後,可先行以土壤燻蒸劑處理,達到土壤消毒目的,但是種植前必須注意土壤燻蒸劑是否揮發完全,否則容易造成藥害,使種球褐化腐爛而無法生長。但土壤燻蒸劑具揮發毒性,對環境及土壤生物相造成極大衝擊,非不得已盡量少用。
四、 利用 60-80℃ 蒸汽處理土壤 20-30 分鐘,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鐮胞菌族群至不為害程度,並去除其他有害的土壤傳播性病原菌及雜草種子,而留下耐熱性的有益微生物,促進作物生育並保護其免於病菌為害。此種處理方式用於固定栽培設施之土壤,可有效打破百合連作障礙,不失為一良好之土壤病害管理方式。
五、 栽培抗病品種,目前已知亞洲型雜交百合品種 (Section Sinomartagon) 有較高的抗病性,鐵炮百合品種 (Section Leucolirion) 次之,東方型雜交百合品種 (Section Archelirion) 具有中度抗性。
六、 夏季種植百合時,儘可能將土溫及溫室之氣溫降到最低,延遲病害發生時間。
七、 若發現同一批種球有污染本病原菌時,儘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於土溫較低的狀況下種植。荷蘭百合栽培業者建議有問題的種球最好能於十二月到隔年三月間的冬季種植較佳。
   
病株根系被害狀(左),右為健株   鱗片球根系病徵(上),下為健康球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5,第38-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