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腐病
(Choanephora wet rot; Shoot disease)
病原菌:
Choanephora sp.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6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原生態:
當夜間來臨,溫度下降,露水出現後,病原菌迅速產孢,叢生在患部上如同長黴一般。病斑向下蔓延。隨著日夜濕度及路水期長短的變化,組織病變程度亦快慢不同,遂於病害莖部呈現輪狀的褐色條斑。葉腋有露水累積,也往往出現類似病徵。
高溫多濕時也會為害花器、嫩莢、嫩葉及下方的莖部。如果氣溫轉涼,露水期變短,則病害停止發展,植株又可抽出新梢,恢復生長。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9-190頁。葉瑩編。)病徵:
本病俗稱爛頭,由笄霉菌(Choanephora
sp. )所引起,其種名尚待鑑定。主要病徵出現在植株頂端2~5公分的嫩梢及幼芽部位,故又被稱為莖頂腐敗病,但農友一般稱它為「爛頭」。被害初期出現水浸狀斑點,在高溫、高溼及長露水期環境下,水浸狀病斑擴展迅速,約2~3天便造成被害組織軟化,出水腐敗,導至莖頂曲折。而夏季高溫及曝曬於陽光下,腐爛部位立即乾枯倒掛在頂梢。當夜間來臨,溫度下降,露水出現後,病原菌迅速產孢,叢生在患部上如同長黴一般。病斑向下蔓,隨著日夜濕度及露水期長短的變化,組織病變程度亦快慢不同,遂於病害莖部呈現輪狀的褐色條斑。葉腋有露水累積,也往往出現類似病徵。環境適合時也會危害花器、嫩莢、嫩葉及下方的莖部。如果氣溫轉涼,露水期變短,則病害停止發展,植株又可抽出新梢、恢復生長。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6-27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一、 |
改善田間通風設施。 |
二、 |
在清晨以人為方法掃落植株頂梢之露水。 |
三、 |
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33%鋅錳乃浦水懸劑
(Mancozeb) |
|
400 |
初發病時使用。 |
1.採收前12天停止用藥。
2.夏季、高濕、長露水期易發生。
*鋅錳乃浦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申請者應做ETU檢驗。
2.標示加註「致腫瘤」及「同一作物僅使用一種大生類產品」等注意事項。 |
|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6-27、33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濕腐病病徵 |
|
|
(林益昇、方敏男,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7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