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傷
白粉病
苗枯與莖腐病
根腐病
萎凋病
葉枯病與葉斑病
豌豆芽根腐病與疫病
濕腐病
炭疽病
根瘤線蟲
|
立枯與莖腐病
(Seedling blight and stem rot)
病原菌:
1. |
由立枯絲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造成莖基縊縮 |
2. |
由白絹病菌
(Athelia rolfsii) (Sclerotium rolfsii)
引起莖腐 |
3. |
由其他如
Rhizopus
sp.,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和P.
ultimum 引起苗腐病 |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4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徵:
豌豆種子發芽時會釋放許多醣類及氨基酸等養份,因而誘引許多生長快速的病原菌。在高溫多溼的環境下,豌豆幼苗出土後,其莖基部和土壤交接處產生腐爛縊縮的病徵,造成猝倒或苗枯現象。當豌豆發芽出土時,被病原菌侵入頂梢,往往造成新葉枯萎,頂芽縊縮,若植株生長旺盛仍可萌發側芽,長成新株,否則全株死亡。
白絹病在田間大都以單株或成蔟發生,可造成苗枯和莖腐病。然後自下位葉開始黃化,最後萎凋死亡,在莖基部或附近土面有白色菌絲和菌核。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73頁。台中。229頁。)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8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一、 |
以水稻、玉米或其他穀類作物輪作,藉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族群密度。 |
二、 |
注意田間管理,避免土壤過濕或過乾。 |
三、 |
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
每公斤種子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50%脫克松可濕性粉劑
(Tolclofosmethyl) |
0.5公克/公斤種子 |
|
拌種或噴施,播種後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 |
|
25%賓克隆可濕性粉劑
(Pencycuron) |
0.5公斤 |
2,000 |
播種後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 |
|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5、33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植保手冊建議立枯病用藥:
藥劑名稱 |
每公斤種子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50%脫克松可濕性粉劑
(Tolclofosmethyl) |
0.5公克 |
|
拌藥後種植。 |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74頁。台中。229頁。) |
|
|
|
|
病徵 |
|
病徵 |
(林益昇、方敏男,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5) |
|
(1995,臺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