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紋病(banana     
                      mosaic)    
                       病原菌: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 (CMV)     
              
                    病徵:   
                      罹病蕉株幼葉首先出現與葉脈平行之黃色條斑,由中助沿葉脈向葉緣擴散,黃綠相間形成嵌紋狀。新葉常變小、細長、畸形。嚴重時蕉株矮化、心腐、壞疽死亡。切開塊莖或假莖可見節維管束黃化之內部病徵。蕉株在幼期感染無法抽穗,後期感染者仍可結果,果房瘦小,果皮上亦可看到嵌紋病斑。   
                    病原生態:   
                      本病病原胡瓜嵌紋病毒寄主相當廣泛,多達800多種植物,藉由種苗及媒介昆蟲一棉蚜、黍蚜、桃蚜等傳播。旱季蚜蟲活動力強,蕉株感染嵌紋病的機會大,在多雨季節蚜蟲活動力受限制,本病傳播較慢。本省中南部蕉區傳統種植吸芽苗偶而在田間可見到少數嵌紋病株,發生極為輕微,但自七十一年推廣組織培養蕉苗後,本病發生逐年嚴重,成為香蕉主要病害。組織培養苗較吸芽苗幼嫩,對嵌紋病毒之抗性較低,右病在組織培養苗之潛伏期僅約一個星期,吸芽苗則長達兩個月之久。依蕉株病徵輕重,本病毒可分為強毒系統與弱毒系統。 
                    防治方法: 
                    
                      
                        | 一、 | 
                        種植無毒健康種苗,並避免蕉苗與豆瓜類及茄科作物間作或鄰作。 | 
                       
                      
                        | 二、 | 
                        在易罹病疫區採用對CMV抗性較高之吸芽苗種植,吸芽苗必須從無病蕉園選取。 | 
                       
                      
                        | 三、 | 
                        種植組織培養苗之蕉園,可採用銀色反光塑膠布覆蓋植畦,達到忌避蚜蟲及防除雜草雙重效果。 | 
                       
                      
                        | 四、 | 
                        迅速拔除病株;在旱季蚜蟲活動力強,應定期噴施如40.6%加保扶水懸粉稀釋液800倍,或40%繁米松稀釋1500倍防治蚜蟲。 | 
                       
                      
                         | 
                        (黃新川提供)
                         | 
                       
                     
                    
                      
                      
                        
                            
                            病葉顯示黃絲條紋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   
                      1995 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25頁) |  
                           | 
                            
                            病株顯示心葉部褐變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   
                      1995 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2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