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枯病(marginal   
                      Acorch)  
                       病因:   
                        本症屬生理性病害,係由空氣污染物中過剩氟化物毒害所致。   
                      病徵:   
                        蕉株生長中期以後長出之新葉開始出現病徵,初期病斑出現在上方第2~3幼葉,初為暗綠色或萎黃斑條,稍帶水浸狀,斑點之顏色很快加深,呈深褐色之壞疽斑,嚴重時葉緣20公分處散生多數斑紋,因易受到圓星病病菌之侵入,因此鄰接之健康組織變淡黃色。嚴重被害病葉後期葉緣呈波浪或鋸齒狀邊界之枯焦帶。被害葉老熟後,症狀停止擴展,界線清楚,而枯死被害組織褪色呈灰白至淡褐色。   
                      發病生態與時期:   
                        本症在蕉株4~5葉期以前之幼蕉,不易發生,若有發生症狀亦輕微,至中株期(1~2公尺高)普遍發生,尤以下雨過後害斑進展迅速。在本省中南部蕉園均有發生,尤其是在磚窯工廠附近發生更為嚴重。   
                      防治方法:   
                        
                          
                          | 一、 |   
                          減輕附近之污染源,即磚窯廠附近避免種植。 |   
                           
                          
                          | 二、 |   
                          酸性土壤施加石灰(5噸/公頃),或改善蕉園地下排水,可以稍微減輕本病發生,唯更有效之防治方法尚待進一步探討。 |   
                           
                          
                          | 三、 |   
                          肥料宜少量多施。 |   
                           
                          
                           |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   
                      1995 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29頁)  
                           |   
                           
                         
                      
                         
                      
                        
                            
                            初期病徵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   
                      1995 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29頁)  
                             |   
                           |   
                             
                            後期病徵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   
                      1995 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2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