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紅天蛾(Hawk
moth)
學名:Theretra
alecto Linnaeus
生態習性:
幼蟲在葡萄植株上取食葉片,造成缺刻,僅存葉柄,幼蟲老熟後在地面將葡萄葉吐絲連成蛹室,化蛹其中,幼蟲自四月起至冬季葡萄落葉止均可發現,葡萄落葉時常潛至附近其他寄主植物上取食,該蟲之出現往往因為有葉片即有該蟲。在一年一熟葡萄園,於7、8月收成以後,由於銹病及露菌病大量發生,促使提早落葉,該蟲即遷移至其他寄主上,若為二熟葡萄園,因有倒頭葡萄之採收,到冬季才落葉,下紅天蛾全年均可發現。成蟲於6~8月間出現。
形態:
成蟲:為大型蛾類,體型肥大呈紡錘型,成蟲體長37至44mm,翅展75至85mm,胸、翅和腹部均密被鱗毛,頭部及胸部兩側有白色鱗毛,形成二條白紋。腹部第一節兩側有黑斑,背面有棕色帶三條。前翅狹窄,黃褐色帶有紫紅色光澤,自頂角至後緣有黑褐色條紋,各條紋之間色彩較淡,後翅較寬紅色,基部及外緣黑色,後角粉紅色,故稱下紅天蛾或紅裙天蛾,前翅及後翅反面橙黃色,有褐色小點,外緣暗褐色。
卵:淡綠色,略呈球形。
幼蟲:圓筒形,光滑,無毛,頭部硬,第八腹節背方有一突出之紅色尾,體長60~80mm,中胸和第一至六腹節的亞背線上有眼形紋。分綠色及褐色二型。
蛹:體長55~68mm,黑褐色,頭部縱扁,腹部末端背方有一尖形突起。
危害狀:
幼蟲在葡萄植株上取食葉片,造成缺刻僅存葉柄,幼枝受害時,影響較嚴重。幼蟲在葡萄植株上取食葉片,造成缺刻,自四月起至冬季葡萄落葉止均可見,葉片常被嚙食精光,幼枝受害時,影響較嚴重。
發生時期:
在一年一熟葡萄園於7、8月收成以後,由於銹病及露菌病大量發生,促使提早落葉,該蟲即遷移至其他寄主上,若為二熟葡萄園,因有倒頭葡萄之採收,到冬季才落葉,下紅天蛾全年均可發現。成蟲於6~8月間出現。
防治方法:
一、 |
燈光誘殺成蟲。 |
二、 |
在田間如被取食嚴重或其附近地表發現糞粒,仔細尋找常可發現其幼蟲,即可加以捕殺。 |
三、 |
以2.8%第滅靈孔劑2,000倍。 |
四、 |
以2.8%賽洛寧乳劑1,000倍。 |
五、 |
40.64%加保扶水縣粉1,200倍防治咖啡木蠹蛾時,可同時防治之。 |
|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及管理技術30頁)
|
成蟲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及管理技術29頁) |
|
幼蟲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及管理技術3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