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點葉蹣 
                      下紅天蛾 
                      大避債蛾 
                      小白紋毒蛾 
                      甘蔗鋸天牛 
                      中華姬天牛 
                      台灣黃毒蛾 
                      白點花金龜 
                      台灣青銅金龜 
                      旱地葉蹣 
                      赤腳青銅金龜 
                      咖啡木蠹蛾 
                      柑桔潛葉蛾 
                      柑桔星天牛 
                      柑桔葉蹣 
                      柑桔粉介殼蟲 
                      刺粉蝨 
                      紅腹金龜 
                      神澤氏葉蹣 
                      軟體動物類 
                      斜紋夜盜 
                      黃斑蝙蝠蛾 
                      棕櫛盾介殼蟲 
                      臺灣大蟋蟀 
                      臺灣白蟻 
                      蝦殼天蛾 
                      螟蛾 
                      擬尺蠖 | 
                    擬尺蠖(Cabbage   
                      looper)    
            
                     學名:Trichoplusia    
                    ni Hubner    
                    生態習性: 
                      每年之世代數似為五、六代,幼蟲步行作尺蠖狀。主要發生於冬季之12月至翌年2月,南部發生較少,可能與氣溫有關,中部地區以5~6月,9~11月發生略多。幼蟲期約14~16天,蛹期約    
                    8天,成蟲壽命約14天,產卵量在 800粒以上,卵期2~3天。幼蟲老熟後,即在葉裡作橢圓形之白色薄繭化蛹,擬尺蠖在田間主要發生於葡萄萌芽期到硬核期的幼嫩葉片。    
                     
                    形態:
                     
                    
                       成蟲:體及前翅灰暗褐色,後翅暗褐,但基部淡色。觸角絲狀,前翅中央有腕狀之銀色曲紋,外緣及緣毛皆暗褐色,後翅緣毛白色,體長12mm,翅展32mm。 
                      卵:饅頭狀,淡綠色,直徑0.5 mm左右。    
                      幼蟲:全體淡綠色,第三、四腹節無腳,故步行時如尺蠖狀,但第八腹節有腳。體長約30mm。本種幼蟲易於辨認,老熟幼蟲長約2.5~3公分。無驚擾時,常棲息於葉背或陽光不直射的葉面,身體中央隆起若弓狀。行走時,先以前3    
                    足附著葉面,弓身收起後半部,再以後2    
                    足固定,然後前半部伸出如同測長量狀,所以稱為尺蟲。  
                      蛹:頭、胸部黑褐,體暗赤褐色,體長約15mm。
                    
                    危害狀:
                     
                    
                       幼蟲自葉裡穿孔而食,以往只是偶而為害,近年大村及溪湖地區擬尺蠖不只為害葡萄幼芽,亦為害幼果,尤其是在葡萄棚下種植十字花科蔬菜的果園,發生尤為嚴重。
                    
                    發生時期: 
                       全年均會為害。
                    
                    防治方法: 
                    
                      
                        | 一、 | 
                        在可行範圍內捕殺幼蟲。 | 
                       
                      
                        | 二、 | 
                        以2.8%第滅靈乳劑2,000倍噴佈之。 | 
                       
                      
                        | 三、 | 
                        捕食性天敵有椿象科的 
                          Eocanthecona furcellata Walff。    
                          寄生性天敵有寄生幼蟲之小繭蜂科的  
                          Apanteles ruficrus Halidae及跳小蜂科(Encyrtidae)的    
                          Copidosoma truneatlelus Dalman。    
                          寄生於蛹之小蜂科(Chalcididae)的 Brachymeria    
                          euplaeae Westwood 。    
                          此外,有寄生於幼蟲之真菌的 Beauveria    
                          bassiana (Bals) 及 Spicaria pracina    
                          Aoki,寄生於幼蟲之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及病毒 Borrelina    
                          virus。 |    
                        
                      
                         |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48頁) 
                         |  
                        
                      
                     
                
                  
                      
                      卵 
                      (王清玲,1990,花卉害蟲彩圖說第88頁) | 
                     | 
                      
                      幼蟲 
                      (王清玲,1990,花卉害蟲彩色圖說第88頁) | 
                   
                  
                    4.jpg)  
                      蛹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48頁) | 
                     | 
                    .jpg)  
                      成蟲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46頁) | 
                   
                  
                      
                      成蟲 
                      (王清玲,1990,台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120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