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內埔鄉~果樹產銷第22班」齊心努力處處「鳳梨香」
有機栽培種植方式 口感香Q、美味加倍
民國86年由於鳳梨盛產造成滯銷,市場價格之低已經無法反映成本,而當時印度與菲律賓鳳梨價格比起台灣相對低廉,國外市場通路委縮農民們苦不堪言。從小家裡就務農的陳來長先生,認為農民無法對抗市場價格浮動的問題由來已久,想要解決困境決不能故步自封,所以利用協調方式與當時擔任立委的王金平先生聯繫,經由王金平先生情商當時的台鳳公司,收購大量滯銷鳳梨製成罐頭,暫時解決當下農民窘境。但考慮到農民生計非短期影響因素解決即可,便與農委會相關單位聯繫詢問是否有其它方式可以改善,進而得知可以成立產銷班,獲得所需資訊與資金,就這樣因緣際會下於民國88年正式成立「屏東縣內埔鄉~果樹產銷第22班」。
目前台灣共有五個鳳梨產區分別為台南縣關廟鄉、南投八卦山地區、高雄大樹、嘉義民雄、屏東地區,每個地區的土質皆不盡相同。台南關廟屬於沙質土壤;南投八卦山上屬紅土地型;大樹鄉土壤含相當高的沙質屬紅土丘陵地型;嘉義由「淺山區」以山坡和台地構成,土壤結構以礫石混合排水好,但栽種區仍以含水性佳的紅土為主。而全國最大鳳梨栽種地區又數地處台灣南端的屏東地區,其中以萬巒、內埔、枋寮地區為主要產地屬坡度緩和、乾燥貧瘠的多礫石地型,加上專屬南台灣的烈燄驕陽,讓鳳梨成熟快、甜度高,先天的條件使屏東鳳梨遠近馳名。但卻也因多礫石土質關係造成肥料與水分容易流失,必須妥善設計排水系統與管理施肥次數,才能栽種出風味獨特的鳳梨,而由陳長來擔任班長的「屏東縣內埔鄉果樹產銷第22班」更是箇中翹楚!
陳來長表示,每位農民其實都有自己的獨家秘訣,而他們產銷班的秘訣便是採用「有機栽培法」。栽培流程在經過多次試驗、摸索後訂出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若以一公頃的地其作法如下:
1.綠肥除草兩次
2.施以天然雞屎300-500包
3.畦間40包有機肥
4.種植一個半月後,進行介殼蟲及腐心病的預防
5.除草施肥、豆粉、米糠、骨粉
6. 施用有機營養劑:雞蛋一箱、牛奶粉5公斤、黑糖5公斤、活菌2公斤(灌心)
7. 電石水催生
8.果粒補充營養劑、後防晒,最後一道程序便是收成。
不過必須配合天氣與不同的環境而更動每一個步驟,且必須小心照顧每道環節缺一不可,「雖然我們是看天吃飯的,但這不表示就可以不用認真,反而是更應該在自己能夠做到的部份更努力。」陳來長揮舞著長期因務農晒得黝黑的雙手笑著如此說。
「新農業」技術為本、用心至上
陳來長表示傳統務農幾乎沒有利潤空間,自從成立產銷班後,得知很多來自農委會的新訊息,其中嘉義農試所對他們的幫助最多,尤其是已經往生~人稱鳳梨之父的張清勤先生,替栽種鳳梨的農民們得到許多經驗,除了努力培育新品種,同時農試所也安排許多課程,藉以提升農民們種植上的技術、品質與產量。陳來長說:「政府給予我們最有利的幫助就是資訊的提供,在過去一個新品種到他們手上可能都已經是隔年的事情,現在只要有新品種提供試種,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拿到育苗。」因此~陳來長積極參加農委會或地方農會所舉辦的大小活動,陳來長認為唯有透過觀摩,及學習他人的優點,才能突破自我侷限。
陳育勝先生是陳來長先生的第二代接班人,在經營管理上陳育勝也相當關注,主要原因在於栽植過程中成本控制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其中包含「人事費用、肥料費用、土地租金、運費、包裝」等等的開支,陳育勝表示這些費用加總後,平均一顆鳳梨成本約25-28元左右,一顆鳳梨成交價格若沒有30元以上肯定是不敷成本,所以成本控制想當然爾也就非常重要,而這個環節往往也是農民最常忽略的部分,「每一個階段都要記錄支出狀況,能夠幫助金錢流動管理才不至於入不敷出」。
觀察市場反應、開發行銷通路
如何改善技術與提高品質,在這個部分「屏東縣內埔鄉果樹產銷第22班」已經頗有心得,除此之外國內銷售與國際行銷這兩部分則是他們亟欲拓展的區塊。陳育勝表示,農民為了種出好吃的鳳梨花費大半年的時間,但往往只能透過中盤商與消費者間接接觸,而使得許多潛在的客群無法有效獲得連結,無法將產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為了有效改善通路問題,除去傳統與中盤商的合作之外,也透過多重管道與消費者接觸,例如在SOGO百貨超市中銷售、網路行銷等。打開國際市場目前也是他們努力的目標。剛從日本與廈門參與行銷團回國的陳來長轉述這趟行程的心得:「大陸沿海的消費能力確實可觀,他的鳳梨一顆在當地售價200元人民幣,相當台幣800元依然全數售完。至於日本消費者對於高單價水果的接受度本來就相當高,但是相對品質與口感的要求也嚴格。」除此之外,藉由國外對於兩地市場觀摩之旅與當地人民接觸,及當地貿易商接洽過程分析,和了解市場結構,與口味,都是出國觀摩很重要的一環。
陳來長認為想要打開未開發市場,就必須先去了解對方口味喜好,否則毫無目標,亂槍打鳥的情況下,最後肯定血本無歸,所以事前功課需仔細用心。如同在站穩國內市場之前,陳來長也花了很多心思了解國人喜好,例如「肉聲果」(彈出來的聲音如拍打自己的肌肉)與「鼓聲果」(果實聲像鼓聲)在市場的接受度便做過一番分析,才發現北部市場較喜愛「鼓聲果」,其中又以金鑽17號肉質、甜度、Q度接受度高。並且在考量過不同品種栽種期、當地氣候與地質,選擇金鑽、冬蜜、牛奶鳳梨三種品種作為產期調節作物,除了能有效利用農地,也能在不同季節,提供最受歡迎的鳳梨口味給消費者。
環環相扣、細節皆專注 榮登優良產銷班
「屏東縣內埔鄉果樹產銷第22班」14名班員目前合計栽種面積約 50多公頃,每年生產約290萬公斤的鳳梨,由於產量大為了掌控品質讓消費者吃的安心,該產銷班成員皆參加過91年吉園圃安全用藥講習會,並於同年通過「吉園圃標章」安全用藥認證,且於該年榮獲屏東縣吉園圃優良產銷班;其次,由於共集共銷成績優良榮獲農委會撥款補助興建200坪集貨場。精良品質的優秀表現更讓陳先生93年榮獲神農獎,接受總統陳水扁先生表揚;而兒子陳育勝96年3月也獲得高屏地區鳳梨品質比賽冠軍。此外,該班更自創「鳳梨香」品牌,希望能打響該班所生產的鳳梨知名度,但礙於「鳳梨香」不能夠註冊成為品牌,加入小兒子「育勝」兩字改為「育勝鳳梨香」作為品牌名稱。
該班還自行研發加工鳳梨乾、鳳梨豆瓣醃漬等等產品,期望提供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為了拓展歐美海外市場,該班努力參與各項課程只為達到WTO相關規定,獲得由歐盟提供的GAP認證,終於在全班通力努力合作下於2007年拿到此一認證。 陳育勝表示,鳳梨栽種門檻其實很高,尤其是肥料管理、排水與相關技術的些微差異,都會造成口感的不同,而他們強調的有機栽種就是希望藉由有機質與當中的微量元素自然帶引出鳳梨的美味與甜度,雖說栽種期長達18個月以上,但之後收成時看到消費者吃的安心,那麼這些辛苦也都值得。而這些獎項都是對陳來長40多年栽種成績的肯定,卻也是第二代陳育勝接棒後的壓力與榮耀,因為傳承下來的是品質與名譽,更意味必須更用心做的更好!
陳育勝指出,傳統務農方式早已不符時代需求,現在的「新農業」概念講求科技與技術,並且朝精緻化發展,這是現今台灣農業走向,我們無法與中國比低價人工、低成本,那就只能夠提高技術,生產高經濟價值的水果,或是將鳳梨這樣的水果推向高經濟作物之列,陳育勝略帶自信的說著:「這條路很艱難,但卻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願望,因為別人做的到就表示一定有成功的方法!」這似乎也能夠從產銷班裡一本本鳳梨栽種相關記錄與影帶看出端倪,當中仔細記錄下每一個時期所參與的活動、拍下種植過程的每一環節,檢討、改進,定期的班員聚會是大家心得分享與上課的時間,14名班員在此時間熱烈討論每個問題,齊心協力就是為了種出一顆顆美味的鳳梨。陳來長強調,不論是誰想進入這個領域「用心、用心、再用心」,是最基本的原則,「努力、努力、再努力」則是成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