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李濟臺半生投入觀賞魚養殖業-創造繽紛豔麗的水中精靈
刊登日:96/12/28
4,747
現代人的休閒活動愈來愈多元,寵物的選擇也愈來愈多樣化,因此,空間很有彈性、花費可大可小,又合乎國人風水概念的觀賞魚便大行其道,因而帶動國內、外觀賞魚的飼養風氣。
這種色彩繽紛、體型千變萬化的水族,無論任何年齡層、族群,都可投其所好,而南臺灣處於亞熱帶氣候,十分適合觀賞魚產業的發展;因此,1970年代就有台南的食用魚養殖業者開始發展觀賞魚,之後拜經濟蓬勃發展之賜,而達到需求巔峰,至1980年代,這項產業亦逐漸擴大至屏東,並成為台灣觀賞魚的養殖中心。多年來,台灣的觀賞魚養殖業兼具內、外銷,目前屏東縣境內大約有六、七十戶的業者各自發展,其中,李濟臺便是專精於血鸚鵡的養殖業者,他的養魚場中目前擁有一百多種觀賞魚,其中半數為血鸚鵡。
台灣觀賞魚由早期喜愛的錦鯉到現在的熱帶魚
目前觀賞水生動物大致可分為四類,最大宗為熱帶淡水魚種,佔全部市場的八成以上,其餘則為熱帶海水魚種、半鹹水魚種,以及蝦、螃蟹、螺等無脊椎動物。觀賞魚細分之下則有鯉科、慈鯛科、擬鯉科、鯰科,大部分為熱帶魚。人們飼養觀賞魚主要在於其色彩繽紛的體色與特異的型態。溫帶的淡水魚種包括早期在台灣很受歡迎的金魚及錦鯉等,日治時代便有人養,許多大戶家庭及風景區的庭園水池都放養這些活靈活現的大型觀賞魚。其後逐漸飼養全球廣受喜愛的熱帶魚魚種,例如非洲王子、阿里等,然後藉由人工繁殖及水族科技以改良品種,以致有愈來愈多的新魚種出現,顏色鮮豔的血鸚鵡就是其一。亞熱帶的屏東是個適合觀賞魚培育的地區
位於南台灣的屏東,地處亞熱帶地區,冬天低溫都在攝氏18度以上,唯有寒流來襲溫度才會稍降,但也很少低於熱帶魚無法適應的攝氏15度以下,因此,很適合觀賞魚的養殖。 當地的觀賞魚養殖業者多為小規模專業養殖場,養殖場面積不大,多為幾分地面積,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早期主要生產以低價位的中、小型魚為主,例如金菠蘿、彩虹鯊、神仙等,其後也逐漸生產中高價位之魚種,如雪鯛、金鯧、銀鯧、血鸚鵡、紫羅蘭等……不勝枚舉,其中,色彩艷麗的血鸚鵡頗受矚目,亦受消費者的極大青睞。 在屏東縣六、七十戶的觀賞魚養殖業者當中,李濟臺以養殖血鸚鵡聞名,這種在台灣頗受歡迎的觀賞魚卻有著褪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地的養殖業者與消費者。李濟臺以其多年涉足其中所累積的專業,以及養過數百種觀賞魚的經驗,利用魚餌、水溫及酸鹼值,成功的讓血鸚鵡的體色保持鮮艷,並讓血鸚鵡的飼養技術躍進一大步。考入屏東農專始與觀賞魚結下不解之緣
李濟臺原來是新竹市的眷村子弟,父親是台北市北投政戰學校的監察官,從小就喜歡水族的他,高中畢業之後考取屏東農專水產養殖系,從此他便在南部落地生根,不但將興趣與事業緊密結合,也在這裡成家立業,並將大半輩子投注於觀賞魚事業。 李濟臺在屏東農專就學期間,便在一位黃助教的帶領之下,與同學王國中一起養殖觀賞魚,這一養,就養了二十餘年。屏東農專畢業之後,服完義務役,李濟臺便南下在一家水產飼料公司工作,老闆是過去學校的導師,他在那裡工作了一年便離職,開始和過去在學校一起養觀賞魚的老搭檔-黃助教及同學王國中一起經營一個小魚場,養的當然就是觀賞魚。在合夥的小魚場中練就一身功夫
由於觀賞魚的養殖過程乃一條龍作業,亦即從育種、繁殖到養殖,皆由業者全程處裡,其中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差錯,就會影響後續作業。因為當時大家的經驗有限,抓不到飼養的訣竅,也掌握不住市場趨勢,同時也發現過去在學校所學的與實務上有很大的差距,加上觀賞魚的品系繁多,各種魚的養殖及育種方法都不同,因此,一直面臨新的挑戰。李濟臺說,合夥的那六、七年中,也曾遇到連薪水都賺不到的窘境,實在有夠喪氣!不過,也就是因為有這一段“錯中學”的豐富經驗,讓他練就了一身紮實功夫,為往後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合夥賺不了錢,必定走入拆夥的命運,李濟臺和助教、同學所合作的小養殖場也不例外,不過他們竟也苦撐了六、七年。拆夥之後,李濟臺自己經營一個小魚場,剛開始養殖當時正紅的神仙,那是一種慈鯛科魚類,因為型態飄柔秀麗,極受喜愛,讓李濟臺在單飛之後便獲利頗豐,實為一大激勵。 慈鯛科乃觀賞魚類中最大的族群,原生活於淡水或半淡鹹水域,適應力很強,因為親魚有護幼的習性,而以「慈鯛」命名,原分布於熱帶中南美洲、非洲及西印度群島,大約有七成的觀賞魚都出自慈鯛科,例如知名的七彩、神仙等都是。其中,台灣到處可見的水塘、水庫、河川、養殖池中,最普遍的吳郭魚即為慈鯛科,它是原產於非洲內陸的野生魚種,甚至已馴化成海水養殖,而被命名為「台灣鯛」,成為台灣重要的出口養殖魚類。 可惜好景不常,養了三年的神仙魚,全世界的神仙魚竟然流行起六鞭毛蟲傳染病,李濟臺的小魚場亦不能倖免,高達九成的神仙魚病死,於是他思考養殖其他觀賞魚,當時,亦屬慈鯛科魚類的非洲口孵魚開始流行,種類繁多,其中血鸚鵡以其豔麗的體色而成為市場主流,當時正值1990年代,台灣的經濟發展達到顛峰,一般民眾養殖觀賞魚的風氣興盛,李濟臺的血鸚鵡因體色鮮豔而十分暢銷,從此走向穩定的獲利階段。李濟臺讓色彩艷麗的血鸚鵡人見人愛
血鸚鵡是一種雜交魚,由紅魔鬼與紫紅火口雜交而來,在進入台灣市場之後,雖然很快便成為市場主流,但卻有褪色的問題。由於血鸚鵡在不同的水溫、不同的酸鹼值及不同的光照週期之下,對其成長、活存率及總收成量、飼料轉換率及褪色率均有影響。經過多次實驗的結果,李濟臺分別針對血鸚鵡的成長期及觀賞期作不同的環境營造,讓血鸚鵡既能長得漂亮,又能保色,延長觀賞的期限,因而在銷售上締造佳績,不過,其關鍵仍在他提升了染色的技術,在短短數個小時便能將血鸚鵡染紅,相較原來的技術,需長達數個月的時間,大大降低了飼養的成本,而成功的克服了血鸚鵡容易褪色的問題。養殖產業外移 衝擊國內養殖業者
由於血鸚鵡大受歡迎,許多業者轉而前往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越南等地興建養殖場,不但生產成本大為降低,亦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這些國外養殖的觀賞魚,陸續傾銷到原本台灣的主要出口國,如美國及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讓國內的觀賞魚業者面臨一開盤就半價的窘境,成為業者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李濟臺培育新品種以對應市場巨大的變化
國內觀賞魚養殖另一個問題,在於養殖業者多一窩蜂養殖容易飼養、市場接受度高的魚,大量生產的結果就是行情下降,利潤微薄。為了因應這些國內、外相互夾殺的難題,李濟臺認為如果自己不創造流行,以推陳出新的方式研發新品種來因應,台灣的觀賞魚養殖漁業根本沒有未來。因此,他將部份業務轉作無毒食用養殖魚業,獨立出一個園區來飼養,完全不用爭議性的藥品,以供應國內目前推廣的有機食品。同時,他還不斷引進新品種來雜交,以變異種發揮血鸚鵡的特色,培育出無一無二的新品種,創造新的流行趨勢。 在育種的同時,李濟臺亦改變飼養方式,增進揚色的技術,以最低的成本養出最漂亮的魚。例如,他利用胡蘿蔔素、蝦殼素、綠藻,來增加魚體的鮮豔度及色彩,並以酵素、成長激素來降低飼料成本,增加價位上的競爭力,同時他讓魚群維持較緩慢的成長速度,以較長的時間來累積身體的色素濃度,成功的養出賣相極佳的觀賞魚。 同時,李濟臺也提升新的包裝技術,以降溫、藥物的運用等方式,讓包裝縮小仍不減觀賞魚的存活率。例如他餵食魚兒鎮定劑,以減少運送過程的氧氣消耗,在水中放入沸石或活性碳,吸收魚群活動所產生的氨,不讓魚群中毒昏迷。參與國際性展覽直接聯繫國外通路
此外,觀賞魚的行銷通路也是業者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因為觀賞魚的行銷管道由養殖業者、大盤商、中盤商、貿易商、水族館之間多管道進行。大盤商向魚場收集魚貨,運輸給中盤商,中盤商再販賣給水族館業者,貿易商則自國外產地進口或自國內出口,提供所需魚貨,除少數幾家魚場兼作養殖及行銷之外,大多數都是透過盤商銷售,因此,銷售數量都掌握在盤商手裡,養殖業者難以突破產量與利潤。 為了突破通路及提升養殖的技術,李濟臺回到母校-亦即升格為屏東科技大學的水產養殖研究所繼續進修,目前他和學弟一起開闢網路行銷,並經常參與國外觀賞魚展覽會,直接與國外業者接洽,以減少中間商的剝削。期待政府提出良好的政策以利觀賞魚業的發展
儘管觀賞魚並非必要性產業,產值小,受經濟因素的影響最為立即,但李濟臺仍舊希望政府對於這項產業能多加關注,畢竟臺灣發展觀賞魚業有其優勢,例如台灣南部亞熱帶的氣候極為適合觀賞魚的生長,過去累積數十年的養殖技術得以應付市場的轉變,加上業者普遍學經歷顯赫,得以嫻熟運用現代科技及資料,而且台灣位於觀賞魚主要的外銷市場日本與新加坡之間,加上出口業發達、運費相對較其他國家便宜,確實擁有天時地利的絕佳條件,倘若政府有良好的配套,台灣的觀賞魚產業將能大放異彩。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8%
我喜歡:50%
很實用:11%
夠新奇:0%
普普啦: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27
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3/09
good
美麗夜(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7/11/10
現代的農民還自行研發新的觀賞魚品種,令人佩服。
魯蛋王(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97/11/08
政府還是缺乏有利的政策來幫助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