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提昇效益 以生產專業區讓毛豆高品質化 —侯兆白 高雄縣毛豆生產專區豆農
刊登日:97/10/03
4,573
五香毛豆是台灣人很喜歡的小菜,尤其到了夏天,這種利用八角、肉桂、甘草、黑胡椒粒來調味的小食品,非常適合入口,吃起來既過癮又夠味,不但台灣人喜歡,日本人更喜歡,所以三十餘年來,台灣品質最好的毛豆都外銷日本,間接帶動起台灣的毛豆產業。
世居台南的侯兆白,是第二代豆農代表,他的父親曾在這個行業努力了20年,在貿易公司與豆農之間穿針引線,風光一時,現在他子承父業,接受農委會的輔導,以新型態的經營管理栽培模式,兼具擔任中間商角色的豆農代表及豆農的雙重身份,在高雄毛豆生產專業區中承租了200公頃的土地,成為當地的最大農戶,以大面積機械化的管理方式生產毛豆,成績斐然。
以契作方式生產毛豆輸出日本
毛豆是大豆前身,因為有特殊的香氣而廣受喜愛,由於採收時全株八成五以上的鮮莢果都達到八分飽滿,豆莢顏色翠綠且毛茸茸,所以名為「毛豆」。台灣的主要產地在中南部,彰化、雲林、台南、嘉義、高雄、屏東都有大面積的種植區;一年春、秋兩作,多以契作方式生產,是繼香蕉之後,台灣農產品外銷最大宗的作物。1990年之前,日本的進口毛豆幾乎全都來自台灣,可見當時的榮景,侯兆白的父親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投入豆農代表工作,也讓侯兆白從小便耳濡目染,對這個產業十分熟悉。 目前台灣的毛豆年產量大約4萬3千多公噸,其中外銷就佔了2萬3千多公噸,以外銷價格每公斤1.75美元換算,每年約創造5千萬美元的外匯,其中九成輸出日本,佔日本冷凍毛豆市場的百分之35,可見台灣毛豆受歡迎的程度。農委會輔導毛豆生產專業區
早期台灣的毛豆均以新鮮豆仁供應蔬菜市場,1971年因首批冷凍毛豆銷售日本大受歡迎,台灣毛豆的栽培面積便逐年增加;目前主要以生鮮及冷凍豆莢外銷日本,外銷美國的數量亦在增加中。日本市場對於毛豆的品質要求十分嚴格,豆仁要大、風味要佳,莢色則要翠綠,500公克的毛豆莢不能超過150片,合格莢的比率也要求很高,所以國內生產的毛豆通常在經過篩選之後,將最好的產品輸出日本。 由於外銷日本大受好評,台灣的毛豆的栽培面積由1971年的100公頃,增加到1979年的7,560公頃,至1988年,栽培面積更已超過10,000公頃;年產量也由1971年的37,803公噸,提昇至1988年的61,482公噸。為了因應毛豆的外銷需求,政府於1983年訂定「冷凍毛豆原料契約產銷實施要點」,內容中載明毛豆的生產、銷售程序,首先須由毛豆加工業者先與豆農代表訂定原料毛豆合格莢的收購價格及數量,再由豆農代表與農民訂定原料毛豆契約生產價格及面積。此模式一直延續至高屏毛豆生產專業區的成立,才將豆農與豆農代表合而為一,更有效率地降低成本。 農委會近年加強輔導台灣區冷凍蔬果工業同業公會,在台糖公司高屏地區農場設置毛豆生產專業區,面積高達2,497公頃。為了更具競爭力,侯兆白把握了這個機會,於2003年加入此生產專業區的行列,承租了廣達200公頃的農田,以機械化大面積的方式來耕作,除了降低生產成本以面對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競爭外,對於栽培過程及用藥更加嚴格控管,確保原料安全無虞,以符合日本進口農產品的嚴格要求,同時促進台灣毛豆產業的永續發展。毛豆生產專業區有利於生產與品質控管
侯兆白在1989年退伍結婚後不久,便成為豆農代表,並親自前往雲林、彰化一帶加入豆農耕作行列,但當時台灣正面臨毛豆產業萎縮期,眾人並不看好他的決定。果不其然,因為經驗不足,且對整體大環境不瞭解,加上灌溉、除草工作沒做好,第一年便慘賠五、六百萬。不過他並不氣餒,相信一定還有機會。他回憶當時大約有七成沒有買採收機的農戶,因為無法大面積耕作來降低人力成本,全都退出毛豆的生產行列,有些農民轉作其他作物,或將農田租給別人種植。但對他來說,危機正是轉機,剛踏入這個行業的他,卻馬上進口最先進的機械設備,奠定了後來的競爭力。 次年,他請教專家,逐步改善錯誤,開始有不錯的收成。由於他採用機械化,加上父親過去的經驗,及諸多前輩的指導,並向農業改良場購買最新研發出來的高雄6號、高雄9號的種子,提供契作農民播種,自己亦經常參與農委會的栽培及農藥使用的課程,並常到農地裡觀察毛豆的生長情形,快速地累積了相關知識。 不過,因為日本對進口食品的管制愈來愈嚴格,與農民契作往往無法精確地管控農藥使用,加上適逢農委會正協助農民開發毛豆生產專業區,於是侯兆白就由雲、彰轉移陣地到高雄,親自主導大規模栽種。由於土地集中,面積寬廣,非常適合大型機械耕作,效率馬上大幅提昇,所以他只雇用5位員工就足以應付平日田間的工作,播種期再請5位臨時工,灌溉期間需要最多人手,他就補齊30位人手,有效的管控毛豆的品質。 毛豆專業生產區的成立也是順勢而起。由於日本政府對於進口食品的要求,自2006年5月起實施農藥正面表列制度,並規定2010年以後輸入日本的農產品都須備有生產履歷,台灣的毛豆生產流程需更嚴格的控管才能符合出口日本的要求,而專業區的成立便有利於生產過程的嚴格控管。因此,在農委會的協助下,侯兆白與其他五位豆農代表及豆農便租用了台糖在高雄的土地,成立毛豆生產專業區,從整地、播種、噴灑殺草劑及農藥、採收等作業,都採用機械設備進行大規模作業,不僅減少人工成本支出,作業效率亦提高十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可以很確實、有效地將所有用藥及施肥紀錄作成管理表,以符合生產履歷所需,將毛豆生產朝高品質方向發展。中國毒菜事件讓台灣毛豆再受重視
其實,在1990年代以前,高屏地區就是毛豆主要栽培區。只是自1993年以後,由於受到其他作物的影響,以及近年來面臨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強烈的競爭,台灣的毛豆外銷不敵工資廉價的大陸及東南亞各國,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從原本幾乎百分之百,降至41.4%,1996年後中國外銷日本的數量更超越台灣,因此高屏地區的毛豆生產面積便逐年下降,生產區也從高屏地區往彰化、雲林一帶北移。 不過,老天似乎一直在給殷實的台灣農民機會。2000年中國爆發毒菜事件讓日本人對中國的農產品信心驟降,許多訂單又回到台灣,加上2007年發生毒水餃事件後,日本人重拾對台灣毛豆的信心,也為台灣毛豆重啟曙光。台灣的毛豆生產面積原本在2002年已經縮減為8,462公頃,到了2003年栽培面積便回升到9,594公頃,2004年栽培面積則為9,500公頃,契約生產面積為7,215公頃,其中屏東縣就佔了3,707公頃,近年來高屏地區契作面積又不斷增加中,目前大約5,000公頃,佔全年契作面積之七成,已躍升為原料毛豆最大產區。施肥灌溉用藥都得重新學習
侯兆白之所以選擇高屏地區再出發,乃因當地土質為沙壤土,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但也有肥料不易保持於土壤間的缺點,所以他請來專業人士試驗,選用效果較好的肥料,使得他種的毛豆單位面積產量高過同業百分之15。對於雜草的控制他也十分用心,播種前使用除草劑將田間雜草處理乾淨,播種後即噴抑草劑,不讓雜草叢生,使毛豆得以順利的生長。 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項目。由於大規模耕作採用的是平畦,沒有排水的空間,不同於小面積耕作整成一壠一壠的方式,所以水不能太多。這也是侯兆白創業第一年即虧損的主因,他因此記取教訓,特別下功夫在灌溉方面,尤其秋作更需避免颱風豪雨造成的影響。 病蟲害防治及用藥問題是以往台灣毛豆最常出現的問題,但在日本對於進口食品的嚴格管控下,如何取得平衡便是豆農需要下功夫之處。除了做好防治工作外,侯兆白選用針對單一蟲害且品質較好的農藥來對治病蟲害,他通常使用滅達樂來對治根腐病、白粉病、露菌病及炭疽病;對幼苗期的潛蠅、結莢期的豆莢螟,則用納乃得、因得克,效果都很不錯。 另一個讓侯兆白選擇到高雄再出發的原因,是因為多數食品加工廠多設置於南部,通常毛豆採收之後5個小時之內,便可完成清洗、蒸煮及快速冷凍的作業,得以維持產品的高鮮度,競爭優勢也隨之提升。成本控管與土地使用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
從生產專區耕作經營5年下來,成果頗豐,但侯兆白心裡明白,目前這樣的生產型態還是有些隱憂,例如,台灣的人工比較貴,即使採機械化耕作,仍然比大陸、東南亞地區耗費更多成本,另外,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問題,也都是需要考量之處。再者,目前租用的台糖土地有產值要求,如果達不到便可能被收回,而現在氣候異常,經常出現難以掌控的天災,使得產量較難以掌控,這些都是未來豆農需要面對的問題。不過樂觀的侯兆白堅信,所謂危機便是轉機,只要努力向前,一定有成功之路。 撰文、攝影/林瑞珠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5%
我喜歡:51%
很實用:13%
夠新奇:0%
普普啦: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8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02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3/07
good
小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6/07
很棒!!
BBIOU(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8
推~
安仔(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8
讚~
黃*芳(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7/11/01
最愛在閒暇假日買一堆毛豆回家啃, 想不到這毛豆栽種的學問那麼大ㄋ
簡*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7/11/01
台灣毛豆風靡日本, 真是沒話說, 連日本人都稱讚
小小珮(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97/10/31
台灣的毛豆超好吃~原來是有達人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