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不只十年樹木的造林人生—張速行 中華造林事業協會理事長
刊登日:98/03/16
3,545
中華造林事業協會張速行理事長今年已經76歲了,談起林業工作,幾乎是他一輩子唯一的重心。張速行是雲林人,由台中農校森林科畢業以後就搬到台東林班工作,直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了。剛入行的時候他做的是砍樹後的檢測工作,區分樹種再分批賣出,接著從事20年伐木並同時造林的工作,光是造林經驗也有40年了。
張理事長說造林是重勞力的工作,近年他主要與太太在台東經營一片50公頃的愛玉子園,共植有兩萬多株愛玉子,是台灣極具規模的大型產地。這片愛玉子園是他逐漸從造林工作退休以後工作重心轉移的成果。
人造林的歷史與林業目的息息相關
台灣的森林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58%,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國家,早年台灣的產業發展也與這項天然資源息息相關。由於台灣的亞熱帶氣候加上地形關係,林相呈垂直分布,從亞熱帶、溫帶樹種到亞寒帶樹種都有,但森林面積中有三分之二屬於常綠闊葉樹林,其中又以樟楠科及殼斗科樹種為代表,在木材利用上都屬於高價樹種,尤其以樟樹利用最廣。台灣從清朝便發展樟腦產業,曾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樟腦輸出國之一,樟樹的伐木與造林,可說是台灣最早的林業活動了。 在日本人治台的1895-1910年前後,則是天然檜木林的開發時期。現在作為觀光之用的阿里山鐵路,正是當初為了將在海拔2000公尺深山所砍下來的天然檜木運往日本而興建的,當時還從歐美引進了伐木的現代技術。光復後受到保育壓力,才終止了天然檜木林的開發,那些採伐過的林區也進行了人造林作業。 人工造林的目的廣義地說有經濟面與非經濟層面,非經濟面是為了生態環境,而經濟面的造林目的主要是在生產木材資源,至於造林樹種的選擇則取決於木材用途。張速行40年前在台東太麻里種了50多公頃的梧桐,是他最早的一件造林工作。當我們問起那片梧桐現在長成如何?張速行說約20年前就採伐了,因為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梧桐是很值錢的樹種。 自1980年代起,政府便鼓勵幾種特定樹種的造林,如1989~1993年間紅檜、台灣杉及肖楠的造林面積就已佔70%,闊葉樹造林樹種則以台灣櫸、烏心石與樟楠類為主。造林樹種與台灣杉的優勢
張速行說:「他多年的造林經驗多半是承包林務局招標的造林工作,林務局會先進行調查,以林地海拔、坡度、土壤條件來決定適合的樹種。」他以前種的紅檜、香杉、柳杉等,有的都已經長到30公尺以上了,而張速行所從事的較大造林地區,約集中在台東林區管理處管理的林班地,如關山事業區。 幾乎所有的造林樹種,在張理事長40年的造林生涯中都不曾缺席,他為我們介紹了其中幾種,如「台灣五木」之一的台灣肖楠是台灣固有種,分布於海拔300-1900公尺地區,樹幹直、樹形優雅,適合作為行道樹、公園樹木、建築用材、家具及雕刻用材,是品質好又用途多的一級木。台灣櫸也是本島特產,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和肖楠一樣有多種用途。烏心石則是闊葉樹種中的一級木,可以用來作房屋的柱子、地板、門窗,或做家具、農具、樂器、枕木等等。 所謂的「台灣五木」指的是紅檜、扁柏、肖楠、台灣杉與香杉,它們同時也是經濟價值最高的樹種。張速行指出,台灣杉雖然被歸為二級木,卻是非常好的良材,尤其現在木材乾燥技術已經很進步,台灣杉的應用效果只要有良好的乾燥,表現是不輸紅檜、扁柏的。 張速行並且強調台灣杉有很好的生長速度,一般樹木三年約長一人高,台灣杉卻可長到3公尺,而且它是可以一直長到非常高的樹種,達到30公尺以上。目前台東林區管理處的關山事業區、延平事業區、台東事業區,以及花蓮、羅東等林區都有台灣杉分布,幾十年來,也都遍佈著張速行的足跡。他特別介紹說,目前延平事業區內有一棵直徑約4公尺的台灣杉,如果有機會,真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它;而關山事業區第五林班有他所栽植的20年生的台灣杉,經過兩次間伐,每公頃有850株,材積達600立方公尺,可見是生長快速的優良樹種。像在當兵的育苗與造林工作
張速行解釋說:「台灣杉每年2-3月間開花結果,每年10月種子成熟可採種育苗,然後在春天時栽種樹苗。」問題是台灣杉要長到60年才會開花,這時樹已經高大到30公尺,想爬上樹去採種可不是這麼容易,必須要用釘子釘出踏腳處,才能一步步爬上樹去。這時候,在地面上分辨哪棵樹有種子、種子是否成熟,靠的也不是目視,而是要靠經驗來分辨。張速行說全台灣會看的人沒幾個,和他一起接受訪問的中華造林協會黃明秀名譽會長是其中一人,但等老一輩都退休後,新一輩恐怕就沒辦法了。兩位老經驗的造林達人笑笑說,要到母樹林去採種,虎頭蜂和蛇已經不算什麼,早年還會碰到熊呢。 張速行回憶他的造林經驗說:「早年要走到預定的林地,走個8小時算是普通的,因為交通不便,必須住在工寮內,吃飯則是大鍋飯,大部分的工作期是一個月,但也有造林面積大,得在山上住好幾個月,過著像當兵一樣的日子。」造林工屬於底層勞工,因為除了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內容都是砍、挖、爬樹、鋸樹、搬運等重勞力,這種辛苦的工作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做,所以造林工的年齡多半都在50歲以上了。 造林工作首先要整地,砍掉雜草、灌木叢和藤蔓,以兩公尺寬為一行來種植樹苗,並改進土地狀況、控制病蟲害問題及防止土壤沖蝕。張速行說20年前每公頃約會種到3300棵的密度,但現在每公頃約種1500棵。約2-3年後還要再回到造林地進行砍草與補植,因為工作合約多半會規定6年存活率必須達到70%的標準。台灣杉生長到中期則必須進行疏伐,否則會影響生長速度,較小棵的樹會枯死;根據張速行的經驗,每公頃1、2000棵的密度經過兩次疏伐約是850棵,是理想的密度。疏伐的重要性與急切性
張速行雖然已經逐漸從造林工作退休,但有兩個意見是他非常急切想要表達的:首先,他認為應該將政府現行規定1500公尺以上為自然復育的生態林、不能造林的政策放寬至2500公尺以上,因為海拔1500到2000公尺以上對針葉樹來說是生長的黃金地帶,如果可以放寬規定,則人工造林可以有更多發揮的空間,畢竟以台灣目前的森林環境來說,自然復育是過於理想的作法。 張速行並認為,加強人造林撫育是增進林業效益非常必須的工作,包括砍草、修枝、打枝(去除枯死的枝條)和疏伐。造林木生長到壯齡期樹木間會互相競爭,使生長環境變得惡劣,水土保育的效果也跟著降低。但因為木材價格低、人工成本又高,導致伐木變得無利可圖,且林務局規定砍伐面積必須在5公頃以下,張速行說這種規模其實連修路(伐木必須先有通到林地的基礎運輸道路)的成本都不夠,造成採運成本高過木材利益太多。也因為如此,大部分國有人工林特別是針葉樹種都到了該疏伐的樹齡,卻無法實施疏伐,看在一個資深的林業人眼裡,會覺得這種不進行撫育的人工林就像荒廢了一樣。 其次,是正視疏伐工作的重要性與急切性,張速行更進一步地表示,林務局共有8個林區,台灣的造林面積已達40萬公頃以上,想到那些該疏伐而沒有疏伐的面積,就算馬上開始進行疏伐工作,也須要花上好長的一段時間才做得完。他認為疏伐的工作對國家來說不只是經濟考量,而應該把眼光放遠考慮台灣林業的未來,淘汰不良木才能增加天然更新的機會。森林的價值,不只是木材的價錢而已
看過太多森林,張速行心目中最漂亮的森林在大霸尖山,而大雪山、六龜、藤枝等地也都有很漂亮的台灣杉。張理事長特別說南橫的向陽山和埡口有林相很好的針葉樹林,他認為可以發展休閒林業;而棲蘭山160線(神木園再往山裡走)則是氣候條件很好的林地,樹上種子熟了掉下地來就可以自然繁殖,有台灣杉,也有很大棵的扁柏,張速行笑著說,打個比方吧,如果這裡可以砍伐,一公頃的材積大概可以賣到5、6億。當然啦,這位造林老兵心目中最理想的林地所吸引他的,絕對不只是木材的價錢而已。 文/宋祖慈 攝影/戴卓玫 圖片提供/農委會林試所經營組邱志明組長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46%
很實用:5%
夠新奇:1%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6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Vincent(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8/02/16
請問,平地種台灣杉,一年也可長到三公尺嗎?若不,可長多高?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24
GOOD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22
good
安仔(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6/10
讚~
BBIOU(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8
讚啦~
Tony(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4
百年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