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制度,業務透明化;用心用情,農會社區化—台中市農會總幹事賴溪松
台中市農會有 226 名員工,總幹事賴溪松不但叫得出每一個人的名字,甚至對每個人負責的業務及手頭上的案件,都清清楚楚;「加上理事、代表、組長、產銷班班長…,有 3、4 百人吧!」無論是否是記憶力過人,可以確定的是,賴溪松不僅重感情,而且非常用心。
積極催收 打消呆帳
賴溪松原在台中市北區農會服務,民國 64 年,包含他所在的 8 個區農會合併成為台中市農會。47 歲那年,累積 24 年資歷的賴溪松,受前任總幹事託付,登記參與總幹事遴選,「當時逾放額很高,呆帳達 22 億元,員工人心惶惶,我又是幾個人選中最年輕的,其實很猶豫…。」儘管有點像是趕鴨子上架,還好擔任總幹事之前,曾任職稽核輔導課,負責解決農會各項疑難雜症,「針對交辦案件提出解決方案,再交由總幹事做決策。」因此,一走馬上任,便能明確掌握農會經營概況,並將之前研究、擬定的想法付諸實現。
「那時比較常見的是逾放及信用部相關的問題。」賴溪松接手之際,因九二一地震影響,信用部逾放比將近 30%,他藉由成立「催收中心」與「催收小組」,分別與法院及客戶接洽,密切溝通催收狀況與進度,9 年來,以盈餘打消呆帳,如今逾放比已降至 1.7%。
重視推廣 爭取客源
賴溪松指出,當時土地鑑估制度不健全也是逾放比飆高的原因之一:「若沒有建立標準,鑑估者容易被左右。」因此他積極改革鑑估權限與放款程序,區域內只從事個人徵信,查估、鑑估部分則集中至本會,並仿照銀行制度加以修訂;「以前放款委員會係由理監事組成,專業度恐不足,因此在信用部下另行成立放款審議委員會,經該會通過後,才送至信用部批示。」賴溪松自信地說:「現在我們放款的嚴謹度與銀行無異!」
賴溪松並將所有鑑估資料資訊化,以方便查閱、參考:「這樣一來,以後鄰近地段的鑑估即有例可循,可避免疏失。」他並建置「徵信中心」,由農會人員進行查估,輔以其他佐證資料如法院拍賣價、房仲公司成交價等,以提升正確性與公正性,「從第一線人員、也就是源頭開始把關,就能避免以往超估的現象,這幾年我們放款的品質相當好」。
面對激烈的金融競爭,台中市農會徹底實踐「成為社區的銀行、在地住民的好鄰居」的定位。賴溪松非常重視推廣工作:「沒有推廣維繫與客戶的關係,哪來客戶啊?」、「我們有 50 班家政班!」他表示,家政班可以成為將農會導入社區、催化與社區居民情感的媒介,以爭取更多個人金融服務的機會:「繳稅、水電費、消費性貸款、購屋貸款等,我們都盡可能爭取,就算現在利率水準較低,農會少賺點也沒關係,先建立關係,往後就可能有服務的機會。」;農會並與里長合作,推動成立愛心媽媽、志工,深化服務的層次,進而透過家庭主要採買者的媽媽們,推動農會供銷業務,成效相當不錯。
採訪.攝影/王櫻
部分照片提供/台中市農會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1 卷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