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產業重建,產官學攜手打造 國內首創,農業經營新模式-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
刊登日:100/08/23
3,389
產業重建,產官學攜手打造-國內首創,農業經營新模式
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
打造有機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基地,是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的願景。主導規劃事宜的園區場長李惟裕表示,永齡代表的不只是受災戶的安置,更在於產業重建,建立在地就業、自給自足的生活體系,若經營成功,將可成為重建範本,也將是推動台灣有機農業大步向前、強而有利的生力軍。 11 月深秋,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內,工程車熙熙攘攘,忙著為硬體建築灌漿打地基;另一方面,由員工自行興建的生產溫室裡,有機扁甲芥菜亭亭玉立,再過幾天即可上市,第一批產出雖然裝不滿一卡車,但對莫拉克風災災民而言,這批鮮嫩的有機葉菜,代表的是親手努力的成果,是摸得到、看得到的希望。建立體系 盼成重建範本
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由產官學攜手合作,採BOPT「建設、操作、利潤、轉移」模式,由政府承租台糖土地,交由鴻海集團轄下的永齡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闢建農業專區,再委由巨農有機農場專業團隊教導災民學習有機耕作技術、經營與管理,待營運上軌道,即輔導成立相關農業經濟團體,而後移轉政府永續經營。 永齡園區開創的農業經營模式,係國內首創,執行成效極具指標意義。主導諸項規劃事宜的園區場長李惟裕表示,永齡園區代表的不只是受災戶的安置,更在於產業重建,建立在地就業、自給自足的生活體系,若經營成功,將可成為重建範本,日後再遭逢天災,可在各合適地域快速複製。 永齡園區位於高雄縣杉林鄉台糖月眉農場,第一期規劃面積廣達 66 公頃,園區規劃營運中心區、生產管理區、作物區三大部分,集貨包裝冷藏、農機具庫房、員工宿舍餐廳、推廣教室,各項設施一應俱全,作物區包括露天、溫室兩大區域,劃設8個生產區塊,各區設置管理小站,此外,並設有專業育苗場、菇舍、芽菜類培養室。師法自然 生態工法溝渠
由有機出發,園區各項規畫儘可能師法自然,除了必要的建築體,水泥鋪面能免則免。園區位處旗山溪畔高台地,水源較為不足,因此特地挖設、疏濬 8 個水塘,兼具雨水收集、滯洪、生態處理等多功能用途,灌溉管線則修復原台糖舊有設施。排水溝渠採生態工法以石塊堆砌,待綠草於石縫間茂生,形成利於雨水滲漏的草綠溝;溝旁遍植樹木,既成景觀,也是有機園區的緩衝隔離帶。李惟裕選定栽育 5 千棵無患子,準備移植邊界,建構環狀綠帶。 園區不止關注生產面,也兼具文創概念。風災之後, 旗山溪沿線囤積大量山上沖下的漂流木及石塊,園區物盡其用,結合木、石設計美觀又富有特色的短圍牆,與切過園區的台 21 線道路區隔。漂流木截切的短木柱,整齊豎立、宛如列隊般,短圍牆已具雛型。此意象工程的創意概念,係希望日後從台 21 線往甲仙山區前進、看到短圍牆時,能記取風災的教訓,同時紀念為此默默付出的人。 99 年初,李惟裕進駐勘查時,園區休耕多時的田地,放眼盡是小樹蔓草、亂石散佈,一副洪荒未闢的模樣,到了 11 月初,規畫的 60 多棟溫室架構皆已就緒,部分並已投入生產。露天生產區內,豆薯、黃秋葵欣欣向榮,連綿百公尺的蔬果栽培棚架井然有序,營運中心等大型建築體也邁入地基灌漿階段,處處生機蓬勃。認真打拼 災民重建家園
永齡園區建設腳步飛快,招募員工的勤奮打拼是強大的動力來源。園區目前有 119 名員工,來自杉林鄉大愛村有 97 人、小林村 1 人,其他 21 人中,有 7 人屬受災戶,災民比例近 9 成。對他們來說,該園區的創辦,帶來的不止是眼前的就業機會,更是未來的希望。有了願景,在艷陽下整地、篩石、挖溝,再多的汗水、辛勞,也不以為苦。 員工目前編制 8 個工班,未來園區建設完成,將轉換為生產班隊,而進行硬體建設同時,先一步完工的生產區並不空等,已有 3 個班投入生產,成績好得超乎李惟裕的預想。溫室栽培的有機蚵仔白菜、扁甲芥菜,株株葉片厚實、光澤亮麗,初試啼聲,成果斐然。 李惟裕觀察,山區原住民多半務農,學習轉換有機栽培,技術面不是難事,需要的是一些觀念的改變,比如,原住民普遍沒有穴盤育苗的習慣,菜籽多半直接灑在田地上,育成率低。李惟裕早先教育訓練使用穴盤時,屢被質疑上萬株小苗一一移植費時費力,後來看到依行距設計、排列整齊的菜苗,生長情況果然不一樣,欣然接受新耕法,如今一座溫室移苗定植的作業時間,不到兩小時。看著原住民揮汗打拼的認真態度,常讓李惟裕感動得渾身震顫。回饋社會 神農得主領軍
李惟裕是巨農有機農場場長,嘉義大學農藝所碩士、98 年神農獎得主,由他領軍、與巨農農場一體的仁德鄉有機蔬菜產銷第一班,亦榮獲全國優良產銷班,是農業領域不可多得的學理、實務樣樣精通的專才。 接受永齡基金會委託後,李惟裕帶領巨農一半人馬進駐園區,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李惟裕以園區為家,時間、精神盡皆奉獻。自家農場事務擺一邊,全力投入永齡園區籌建,李惟裕一則出自回饋的心情,也把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表示,巨農成立時,得到各方很多支援,如今經營上軌道、運作穩定,本該出力回饋。而對巨農而言,參與如此浩大、嶄新的農業園區創建計畫,更是極其難得的學習機會。 李惟裕清楚,永齡園區進行的希望工程,各界都在看,不容失敗,壓力難免,但有巨農的經驗在前,心頭卻是篤定。輔導認證 力行有機栽培
巨農有機農場位於台南縣仁德鄉,由李惟裕以及周俊吉、陳泰安三位學歷顯赫的「博士農夫」合夥創辦,經營面積廣達 16 公頃,是目前全國最具規模的私人有機農場,94 年底成立後,短短 2、3 年間,即打響全國知名度,生產有機蔬果、加工品,品項豐富多樣,質佳量高,行銷網遍及各大有機通路系統,並開發學校、餐飲、公司企業團膳,建構自有網路宅配客戶,小包裝有機蔬菜還跨出國門、成功打進新加坡市場。有機農業領域,巨農是耀眼新星。 永齡園區的場區架構、栽培管理、生產安排、教育訓練等農業領域的規劃,大致上複製自巨農,雖然永齡面積遠更遼闊,但有巨農的成功經驗作為範本,李惟裕成竹在胸,進程皆在掌握中。 李惟裕表示,永齡園區預計明 (100) 年 5 月硬體建設全盤整備就緒,並於 6 年輔導期內,通過有機認證、建立產銷管道,之後脫手由員工自力經營,有意回山上或另尋農地耕作的員工,永齡也有「衛星農場」的規劃,提供各方面的協助。李惟裕強調,永齡園區進行的不是救災,而是產業重建。懷抱理想 創新經營型式
永齡園區面積廣達 66 公頃,未來龐大產能一旦投入,是否將衝擊有機農業的市場生態、甚至影響巨農本身,李惟裕對此有宏觀看法。他認為,擔心市場飽和失衡是過慮,事實上,當初巨農成立時,也被質疑將壓縮有機小農的生存空間,結果並非如此,一來因有機市場不斷成長,其次大農場可拓展學校、企業的團膳,這是以前小農難以開發的新市場。 李惟裕不認同市場競爭的概念,他認為,重點應在於如何將有機市場擴大、普及化,讓大家都想吃、也吃得起有機農產。 李惟裕早年栽培主力是花卉,花卉最重品相、容不下蟲害,因此農藥用得重,長期在密閉的花房工作,身體狀況漸走下坡,農藥之戕害健康,他有過切身之痛。成立巨農有機農場,除了開創事業,還懷抱相當高遠的理想,期許為有機農業走出一條新路,從實務中研究大面積農場的管理機制,開創新的經營型式,未來可大量複製。精算需求 長期穩定供貨
李惟裕表示,小農體制的耕地單位面積小,經營不符經濟效益,且各自發展,生產品項不多,不符有機市場多樣化需求,且易出現產期集中、供貨不穩定,3 天打魚、7 天曬網的問題。大面積農場可精算通路需求量,安排生產流程,調配品項、產期,長期穩定供貨,甚至提供客製化服務,有機農業導入企業化、規範式經營,不見得不好,利應遠高於弊。 打造有機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基地,是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的願景,李惟裕認為,全球暖化效應下,可以預見極端激烈的氣候型態將日益頻繁,天災無以避免,永齡園區若經營成功,日後再遭逢災情,或是山區遷村計畫,將可做為重建範本,在各地迅速複製,規模則視地方需要可大可小。李惟裕強調,永齡建構的是可安身立命、自給自足的生活體系,也將是推動台灣有機農業大步向前、強而有利的生力軍。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
高雄縣杉林鄉上平村山仙路19鄰288號 李惟裕:07-677-5068‧ 0932-986-960 採訪.攝影/徐清銘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1%
我喜歡:42%
很實用:12%
夠新奇:2%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6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阿K(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4/26
ok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6/05
為打造有機生產,生活,生態的 加油
Tony(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7
厲害!
安仔(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7
加油~
美惠(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4
讚~
柏宏(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1/05/30
讚
BBIOU(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5/30
讚啦~
ㄚ元(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9
讚
壹任(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2/29
優秀
kenn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0/11/17
VERY GOOD
richard3q(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0/11/15
好
阿境(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0/11/13
diana(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0/11/13
永新(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0/11/09
有骨氣
be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0/11/07
好英俊,好達人
68(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0/11/06
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