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大湖鄉薑麻園社區-新世代回流 傳承逐夢續經典
甫獲得農委會評鑑為最高等級「大良」的苗栗大湖薑麻園休閒農業區,同時也是今年農委會水保局評選出來的金種子獎優良社區。20 餘年前社區開始發展休閒農業,創造了足夠的經濟收入與就業機會,迄今已有十多位青年返鄉,開始經營餐廳、民宿或咖啡館等,成功的世代傳承,將貧瘠的山村化為富麗新象。
為了一圓母親的夢想,在薑麻園長大的劉家三兄妹,先後放棄在臺北的事業,一個接一個回到這座山上從頭做起。而全是七年級生的涂家三姐弟,在外求學後也選擇回鄉工作。這些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要讓這個以種薑、種水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傳統客家山村,轉化為能夠留得住年輕人,有就業機會的現代農村,必須要大家有共識,齊心協力來做些改變。
薑麻園社區位於苗130 線上,在大湖鄉與三義鄉交界處。海拔500~800 多公尺的標高,讓這裡經常出現山嵐籠罩的美景,當雲霧漸漸從四周包圍過來,猶如來到了人間仙境。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座仙境中,不僅有上一代的努力成果,也有了新生代的力量,讓農村風貌得以延續。
「老薑」深厚的土地情感
早年帶著妻子前來此處開墾、經營果園為業的劉盈科,對薑麻園有著無限的情感。夫妻倆在此胼手胝足的努力經營,辛辛苦苦種植水果,可是收成後由行口(大盤)收購的價格往往不佳,也常讓他們無法獲得合理的報酬。
劉盈科與太太兩人一邊經營水果園、一邊拉拔三個兒女長大。偶爾遇到熟客自己來果園摘水果時,因山上沒有餐廳,每逢用餐時刻,廚藝一流的劉媽媽總會親自下廚準備一桌好菜,有時客人因為太喜歡這裡的風景,也會留宿一晚才回去。
由於這個緣故,劉媽媽一有錢就買地,計畫在這裡開餐廳、開民宿。當時傳統果園轉型觀光的風潮正起,但因兒女都下山求學、工作,兩人只得先將這個念頭擱著,沒想到這個願望還來不及實現,十多年前,劉媽媽就因太過勞累而撒手人寰。劉家老二劉添俊為了就近照顧父親,隔年首先回到薑麻園,並開設了餐廳與民宿,命名為「菊園」,以紀念母親。緊接著是最小的女兒阿寶,回來開了咖啡廳。最後則是大兒子劉添奎,也在七年前返鄉創業。
劉盈科回憶轉型初期,當時進入薑麻園社區的道路又窄又小,相當不方便,兩旁的房舍也多是簡陋的鐵皮屋,然而後來在政府政策輔導下,薑麻園不斷有更好的發展與轉變,大家上了專家講授的課程之後,才更認同將農村產業轉型的目標。鐵皮屋逐漸改成了木屋外觀,劉家也率先捐地拓寬一公里的道路,後來獲得其他村民響應,才完成社區中四公里長的拓寬路段,讓進入薑麻園的道路更寬廣,也帶來更多遊客。
「嫩薑」接棒 守護薑麻風情
劉家三兄妹裡年紀最小的阿寶,在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劉秋玟」,但是就連與她熟識的公所人員,都只認識「阿寶」而不識「劉秋玟」,所以她的名片上只印著「阿寶」,可見社區裡人際網路有多親近,她才能用這人情味十足的小名暢行無阻。
「在社區裡,只有一間店生意好是沒用的」,現任薑麻園故鄉營造產業觀光協會理事長的阿寶,以69 年次的新生代之姿,於民國89 年在薑麻園開設咖啡廳。曾經受過旅館訓練、懂得觀光行銷的她,將咖啡廳裡裡外外打造得非常有氣氛,無論在露天或室內的座位,都可以面對著一片美麗的山林風光,天氣晴朗時景色開闊,山嵐籠罩時也非常有氣氛。
除了開設咖啡廳,阿寶還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的重擔,每天為社區事務忙得團團轉,但是看著家鄉一點一滴的改變,她樂在其中。「許多社區的事情,都需要溝通」,年紀輕輕的阿寶,之所以能得到社區居民認同,其實是透過老一輩的人脈網路溝通後的成果,「農村跟產業必須結合在一起」,阿寶認為,當農村往好的方向改變,居民自然也會改變想法,尤其是有參與社區活動的居民,將更懂得珍惜社區的環境與資源,因而更能凝聚社區力量。
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都是七年級生的涂家三姐弟,在這一波社區轉型改造中,也選擇留在家鄉,協助母親完成夢想。
原本跟著先生經營果園的彭麗貞,在自家果園旁邊設了簡單的麵攤,讓過路的遊客有熱食可以享用,收入也可貼補家用。後來她參加了社區所開設的田媽媽培訓課程,又在一個機緣下決定自己創業,才有了今日的餐廳規模。
若仔細觀察店內的設施擺飾,從桌上一小盆的插花、黑板手寫菜單與屋頂裝飾的布幔等等,處處都能發現一種溫柔而細緻的美感,這是涂家三姐弟與媽媽一同用心打造的成果,充滿自然而無矯揉做作的舒適感。
七年級的二姐涂育菁,雖然念的是資訊管理,但較早開始協助餐廳營運,也很喜歡這份挑戰,她說:「這家餐廳就像媽媽給我們的一個畫板,可以讓我們自由發揮想像力。」而小女兒涂喬弦,今年從食品科學系畢業後,也回到家裡幫忙,「剛開始真的很不習慣,覺得很辛苦。」過於安靜、步調緩慢的農村生活,加上餐飲業集中時段的忙碌特性,讓喬弦適應了一段時間,雖然一開始她也曾猶豫自己是不是適合這一行,但是看到媽媽跟姐姐的辛苦,也不得不迎向挑戰。喬弦還說,弟弟涂育誠,對於這份事業也很認真,最近還去台中參加好幾天的訓練課程,期望能為餐廳帶來更多新的創意。
在轉型過程中,薑麻園社區得天獨厚的有了良好的發展起步,生於斯長於斯的年輕人,不管是六年級生、七年級生,對於農村的情感依舊存在;而在老一輩人的守護下,家鄉保存了原有的自然風貌;透過年輕人的創意激盪,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刺激與發展,讓薑麻園成為具有競爭力、有經濟產業的富麗農村。這份動力不僅源自於社區成員對土地的關懷,對家鄉的熱愛,更來自農村獨有的人情溫暖,這也是農村在發展過程中,最應該被重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