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編織人生與夢想 三角藺再創生機
民國60 年代,塑膠產業的興起,使山腳社區的藺草產業逐漸沒落。如今,在農地逐年休耕,農村產業凋零之際,柔韌的三角藺,再度擔負起活絡農村的重擔,透過老一輩婦女的巧手編織,重現那個傳統年代的精巧工藝,如同既溫柔又堅韌的三角藺,讓農村傳統而充滿活力的形象生生不息。
每天上午八點不到,一群從40 多歲到60 幾歲不等的婦女,從社區各地來到慈護宮後頭的社區活動中心裡,大家很有默契的散開席地而坐,手腳俐落的開始忙碌起來。已有20 年經驗的劉彩雲,拿著小刀將一支支乾燥、呈立體三角形的藺草,逐一分成三片,順暢的做著準備工作。隨著眾人的手起手落,空氣裡漸漸瀰漫著一股清爽的芬芳草香。
早晨的陽光暖暖灑在屋外,有些昨天已經完成的作品,正放在竹籃子裡做日光浴,「大家都誤以為藺草怕晒太陽,其實藺草偶爾要晒一下才不容易壞。」一手推動山腳社區發展協會運作、現為臺灣藺草學會理事長的葉文輝說,藺草剛晒過時會比較脆,沒有彈性,晒完之後只要注意別壓到,通常不會壞掉,而且偶爾曝晒一下,還可以延長藺草產品的壽命。
苑裡藺編 山腳最珍貴的寶
這傳統的「苑裡藺編」,在葉文輝看來,是山腳社區最珍貴的寶。一百多年來,苑裡的婦女靠著一雙巧手,以及僅分布在大安溪以北、苑裡溪以南的三角藺草,為苑裡創造了相當驚人的收入。他一直記得小時候,總是看到媽媽一雙巧手不停的編著草蓆、帽子,而爸爸總是在外忙著農事。原來所謂的雙薪家庭風氣,五、六十年前在山腳早就開始了。
藺草與稻米,成就了山腳當年富裕的農村經濟,尤其在日治時期,山腳社區的藺編產品,如草蓆、草帽等,大量出口外銷至日本,甚至一度成為台灣五大產業的第三名,僅次於糖和米。葉文輝回憶,山腳社區藺編產品,無論是使用草種或編織技巧都相當優良,因此當時藺編產品幾乎成為有錢的象徵,酒家女看到頭上戴著藺草帽的客人,都會格外殷勤。
山腳社區許多居民都與葉文輝一樣,曾經見證過苑裡藺編繁盛的榮景。因此在人口外流、農田休耕而逐漸凋零之際,他們想起了曾經讓地方繁華一時的三角藺。
從小學開始,就跟著媽媽編織藺草蓆的劉彩雲,是學會裡大家口中的班長,她不僅手藝純熟、熱心助人,而且十分具有學習精神,參加社區裡的培根課程後,更加激發了她的創意。從一個個精緻的藺草編提袋,到跟設計師合作、以帽子為發想原點的創意家具。一支支的藺草,在劉彩雲手下,變成了一件件動人又精緻的作品,甚至遠赴歐洲參加商品展,受到廣大好評。
「苑裡產的藺草可以吸汗、除溼、脫臭,涼爽又殺菌,是大陸產品沒法比的。」葉文輝說,相較於價格便宜一半以上的大陸草編作品,苑裡藺草以品質取勝,只要用過就知道差異。葉文輝強調,因為苑裡藺草品種較適合作為草編用途,製作程序也相當嚴謹,從晒草、編織到收尾都不馬虎,只要保養得宜,苑裡藺草蓆會越用越亮,一般草蓆則容易因潮溼而發霉變黑,一比較便知高下。
儘管苑裡人人都知藺草好,編織了大半輩子的苑裡婦女如劉彩雲,卻從未睡過藺草蓆,因為藺草蓆價值不斐,賣出一件就可以為家裡增添許多收入,實在捨不得拿來自用。
愛藺工坊 婆婆媽媽的工藝復興
此外,因為藺編必須完全依賴手工,就算日日辛勤趕工,要完成一件作品仍需要不少時日。劉彩雲回憶,從前都是媽媽帶女兒,婆婆帶媳婦,姐妹、妯娌大家一起在家裡合力編織,而專門收購藺草蓆、草帽的「販仔」(盤商),則會定期上門買下作品,如果哪一家媽媽或女兒的「手路」(編織技術)較好,還會引起販仔爭奪,甚至直衝房間把作品攬在手裡。
品質手路都相當優秀的苑裡藺編,在日治時期即是相當受歡迎的外銷品,但日本人覺得苑裡交通不便,因此將草蓆通路都集中到大甲,而打響了「大甲草蓆」的名號,苑裡藺編反倒不若大甲有名。
隨著塑膠產業的興起,藺編產品不再受到重視,原來編織藺草的巧手,一一轉進工廠,苑裡的藺草產業一落千丈,加上年輕人不想學,村裡會編織的婦女也越來越少,若沒有任何作為,這個產業或許就這樣消失了。
所幸,山腳社區居民決定將日漸消失的藺編列為產業重點,他們找來了村裡僅存幾位懂得處理、編織藺草的婦女,讓有興趣學習的年輕人,可以在社區活動中心裡向她們學習編織,並嘗試新創意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作品。現在,這些婆婆媽媽更組成了「愛藺工坊」,大家天天來這裡做作品,一面聊天一面觀摩別人的技巧,編織好的作品還可以透過工坊販售,為寧靜的社區帶來了活力。
不過,除了找到教學人才之外,藺草的來源也曾一度讓他們傷透腦筋。之前學會好不容易找到草種,並委託一個老農夫協助種植藺草,但7、80 歲的老人家沒多久就要退休了,於是葉文輝只好拜託對社區很熱心、現在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蔣竹旺幫忙,在一塊高鐵經過上空的田地裡種植藺草,才解決大家的原料問題。
紅磚產業 磚雕社區的嶄新風貌
豐饒的山腳土地,不僅讓他們找回了藺草產業,也讓在地沒落已久的紅磚產業得以再生。苑裡的土質適合燒製紅磚,但在時代變遷下,傳統紅磚需求漸減,紅磚工廠也逐漸消失,現在苑裡地區只剩金良興窯業,全苗栗也僅有六家窯廠。
已經轉型成觀光工廠的金良興,也成為社區重要的文化資產。做鞋子做了三十年的邱德強,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接觸了紅磚雕刻,就此沈迷在紅磚藝術裡,也成為社區裡積極推展磚雕藝術的最佳代言人。「磚雕比較容易,做壞了可以重來,無論大人小孩來到這裡,都可自己動手做。」愛上磚雕的邱德強,已經幫社區創作了許多代表作品,苑裡的磚土到了他手中,也成為搏聚社區感情的重要工具。
邱德強說,當初為了塑造紅磚產業在社區裡的重要性,大家希望能在社區入口處製作一面紅磚雕刻,為了彰顯社區改善是全村共同努力的心血,邱德強想要將全村人都放進這面雕刻裡,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來一個好方法,就是在上頭雕了活靈活現的十二生肖,讓每個人都能在上面找到屬於自己的圖騰。
從推廣藺草編織、協助紅磚產業轉型,到活化社區裡的日治時期宿舍等作為,可以看出山腳社區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將土地、傳統與文化等核心價值放在最前面,也正因為他們對土地的尊重與熱情,土地也給了他們最真實的回報,從山腳社區來看,農村的面貌雖有所改變,但屬於農村的惜物、愛護土地的精神卻一直存在。
小檔案
苗栗山腳社區
【位置】屬苑裡鎮,背倚火炎山,以苗121 線道為交通幹道。素有苗栗縣穀倉之稱,現發展藺草編織、紅磚觀光工廠等產業。
【景點】
★ 慈護宮,祀奉天上聖母三庄媽祖,為社區政經、信仰中心。
★ 金良興窯業,設有「灣麗磚瓦文物館」,並提供DIY 雕磚體驗。
★ 日治後期宿舍群,已登錄為苗栗縣第6號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