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有機肥,產銷結合雙軌並行-鍾茂樹-寒梅的最佳代言人
30 年前,鍾茂樹亦然決然告別了正蓬勃發展的都市生活,離開如日中天的成衣事業,選擇回鄉務農,種植蔬菜、山藥以及水稻,且所生產的有機肥品質、肥性均佳,廣受鄰里好評;多年前,花蓮農業改良場在宜蘭推廣種植寒梅,鍾茂樹加入試重行列,至今,其所經營的 2 公頃農地每到農曆年節前後總會綻放無數嬌豔的寒梅花,令人讚賞!
「簇簇紅葩間綠亥,陽和閒暇不須催,天叫爾豔足其豔,不與妖桃次第開。」文人張舜明為寒梅下了這番的註記。寒梅,學名 Chaenomeles speciosa Nakai,英名 Flower- quince,是薔薇科木瓜屬的溫帶落葉性灌木,原名「木瓜花」,為避免與食用木瓜混淆,學者將它重新命名為「刺梅」、「長壽梅」或「寒梅」。
寒梅原產於中國及日本,盛開於舊曆年到清明之間的春季。生性強健、耐寒,對土壤及氣候之適應能力強,株型有主幹型及叢生型,一般做為庭園綠籬或切花用途,另有部分品種型態優美,適合盆景栽培或庭園造景。鍾茂樹說,寒梅盛開的花朵色彩豔紅、花型優美,因此也成為過年期間能代表充滿富貴與歡樂氣息的年節應景花卉。他說,目前台灣所培育的寒梅以日本引進的品種為主,最早在中、南部地區栽種,後來也陸續在陽明山地區種植,但因寒梅性喜寒冷、濕氣重的氣候,這也讓其他低海拔地區栽種的植株只徒長枝葉卻不開花,近幾年也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推廣下,氣溫宜人的宜蘭成為寒梅的主要種植區域,現今的蘇澳地區農會花卉產銷班也成為了國內唯一的寒梅專業產銷班。
熱誠‧是最大的信念
鍾茂樹先生,原本是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的成員,也是當地馬賽國小的鄉土老師,主要是負責教授三年級的自然課程。30 年前,亦然而然告別了正蓬勃發展的都市生活,離開如日中天的成衣事業,選擇回鄉,鍾茂樹說,這其中最大的主因就是他與爸爸一段無意間的對話。他表示,依稀猶記當年問父親:「在沒有化學肥料的年代,是怎麼把家中五兄弟養大的?」父親回答:「做田人要認命、踏實,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那 2 公頃的農地,沒什麼撇步,就是自給自足,在辛苦也要將孩子們拉拔長大。」就這樣,父親的幾句話,讓原本就著對土地有著的他,毅然決然地回鄉展開了務農生活。
鍾茂樹說,萬物皆有其根本的源頭,想要有健康的食材當然應該從頭做起。他為了避免長期使用化學肥料致使土壤酸化、硬化,另一方面也顧及家人的健康,於是便興起自製有機堆肥的念頭。半路回農的鍾茂樹感嘆,早年沒有人推廣自製有機肥的觀念,也沒有專家詢問,只好在獨自摸索的情況下邊做邊學,不斷的用實驗換取經驗。自製有機肥已經超過 10 年的鍾茂樹,在初期曾經花了 3、40 萬買菌種回來試驗,但花了錢,所發酵出來的肥料成果卻不盡理想。接著也曾試著回收學校的廚餘及家庭廚餘做為原料,後來也因廚餘本身非常不容易處理,除了太多水分外,還有太油的顧慮,而且這樣做出來的堆肥不但容易產生酸臭味、招來蒼蠅,更因為廚餘的品質不穩定,影響整批肥料的品質,有時太肥沃,有時卻又不夠營養的窘境。
堅持‧化腐朽為神奇
雖然經歷多次失敗,耗費無數金錢,但鍾茂樹並未就此打住,反更加把勁摸索,在經過多年的試驗努力下,現在以收集落葉、木屑、青草、稻殼、稻稈、魚骨粉及過期的乳製品等大自然的廢棄物所做成的堆肥的原料。發酵分解過程溫度會升高到 70℃ 左右,會冒煙,也會發出臭味,他透露了小撇步:自然堆肥很關鍵的過程便是翻堆的次數與過程,這樣費工,就是讓有機物自然發酵。
鍾茂樹的堆肥是堆在特別搭建的廠房裡,因自然發酵需要充足的空氣,所以廠房全年不關鐵門,這樣做出來的有機肥料,不但沒有惡臭,還會散發著淡淡的青草乾枯的味道。鍾茂樹說好的農業堆肥其含水率比須從約 60% 的含水量調整到約 15%,就是用手輕捏,手掌感到乾乾脆脆的就代表完成了,但因為每種原料的含水率不同,因此,鍾茂樹必須以人工方式來調配,每批堆肥需花費約 4 – 6 個月才能完成。或許因為這樣的堅持,讓他的有機肥在周邊的鄰里相當出名,因此還曾經發生過整個廠房在庫存肥料被爭先搶購的情況。即使如此,鍾茂樹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繼續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轉作‧成為寒梅專家
經營家中約 2 公頃的農田的鍾茂樹說,原本是利用自製的有機堆肥種植時令蔬菜、日本山藥以及水稻為主,後來在花蓮農業改良場的推廣下,才開始了寒梅的種植歷程。
寒梅主要是讓人欣賞它的花、盆與造型,不同於一般切枝、切葉植物,寒梅通常在冬天盛開,花期是 10 月至翌年 5 月,花多半為橘紅色,寒梅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愈是受日照,花就愈紅,當日照不足時,花色會轉變,淡化成為粉紅色,亦有白色的寒梅,不過這種白色的寒梅比較罕見,是屬於變種的寒梅。
鍾茂樹說,寒梅需要種植在中性、砂質的壤土中並冷涼、濕氣重的區域,而宜蘭正好是適合種植的地點。鍾茂樹說,寒梅的種植方式主要以種子栽培及苗木扦插兩種為主,由於台灣的氣候對於利用種子的栽培方式,成效並不理想,因此目前以扦插法為主要植栽方式。扦插的枝幹要剪裁於芽點以下 1 公分內,並保持 15 – 20 公分的長度,扦插時留 1/2 的枝幹於土壤表面,以利新的枝芽冒出並開出花苞。在栽培期間需要控管的土壤的含水量,夏季要注意乾旱,雨季則需留意排水及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寒梅主要的病蟲害包括芽蟲、擬尺獲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毛蟲,當然鍾茂樹的寒梅也不例外,除了加強植株本身的強度與健康性,自製的有機堆肥也有很大的幫助。他強調,其實新生的寒梅存活率很高,只要注意基本的修枝及適時的提供足夠的養分,就能讓寒梅開的碩大、美麗又嬌豔。
管理‧重視各各層面
近年來,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積極的推展下,目前台灣所栽種的品種花型以長壽樂、榮晃冠,2 個品種可直接由外型的花色上區分。長壽樂的花色在日照充足且通風的環境下多為紅色,若無日照的花瓣則會逐漸褪色為粉紅色,也因為花色討喜,讓長壽樂成為市場上最常見的熱門商品,尤其是過年期間常常供不應求。而榮晃冠的花瓣顏色為淺鵝黃並摻雜不規則的粉紅色,讓每朵花都是獨一無二的,亦受到小眾市場的歡迎。
鍾茂樹說,寒梅的樹型可以分為單幹型與叢生型,單幹型的寒梅多用於盆栽造景為主,以多年栽培為主,此類的樹型通常會利用剪枝的方式讓生長中的枝幹強行轉彎,搭配適時的剪去頂芽優勢的花苞,以塑造優美形狀;而叢生型則以培養扦插的枝條為主,成長速度快,約 1 年就可以長的與人一般高。
移盆後的寒梅,根系裸露保水力較弱,在歡賞期間要經常澆水以維持植株的生長所需的水分,澆水的原則是待盆士表面略乾後再澆,澆水時用繞圈的方式慢慢注水,讓根系能充分吸收水分,澆至盆底漏水為主。在花期的調節上,通常以預計開花的日期往前推算約 25 – 30 天,可利用氰胺來催化,以達到同一時間花朵盛開的情況,催化後的花期可維持 35 – 45 天。樹型的寒梅愈老愈有價值,年長的枝幹養分充足,也會有較多的花蕊。但如過多的花朵就需要進行疏技及強摘花朵,而盛開後的花朵要進早將殘花摘除,以減少養分的分散與流失。
前景‧產銷雙軌並行
年過半百的鍾茂樹,除了種植寒梅與蔬果外,3 年前開始學著如何使用電腦,最初念頭只是嘗試著記錄田裡的一草一木生長情形,但現在他更配合學校的校外教學,帶著小朋友到田裡認識作物,更鼓勵小朋友自己回家幫家中的植物做記錄,透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小朋友對動、植物的生長方式有更深刻的體認,讓小朋友跟大自然做朋友。
鍾茂樹認為,寒梅在花卉市場上仍有開發大的開發空間,可朝著花期的調節、消費者認知以及產銷的品質穩定三方面下手。目前花朵的綻放期間與枝幹的品質均有相當不錯控制與水準,唯消費者對品種不認識亦不知要如何照顧,而造成寒梅在推廣上的主要問題。所幸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積極的在培育本土的新品種以及行銷市場上的推廣,讓寒梅在市場上已漸有名氣,銷售量也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