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農業,推健康飲食有機耕作,利己又利人-珉任有機農場

每個人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
對林珉任而言,投身有機以來,全台不少人因有機而認識他,
並經常表達感恩之意,讓他覺得很有價值;
因此,選擇栽培作物時,均以人體健康需求為主,
他說,種植有機不能只顧利益,傳播健康更要緊。
「既然有益健康的冷門作物沒人種,我就來種」,回歸農業近20年,有機農友林珉任栽培作物的選項,仍以人體健康需求排第一,行情好壞並不在意,甜菜根、黑糯米還是市場冷門作物時,已是他的農場嬌客,他認為,種植有機不能只顧著利益,傳播健康更要緊。
作物品項 豐富多樣
由林珉任創辦的「珉任有機農場」,位於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有兩處生產園區,露天園區春夏季栽培黑糯米,秋冬輪作甜菜根、紅蘿蔔、馬鈴薯;另一搭設網室的園區,作物則豐富多樣,約莫一公頃多的面積,4 月間,園內看到的有無花果、黃金果、紅甘蔗、酪梨、鳳梨、木瓜、香蕉,柑桔類有帝王柑、茂谷柑、金棗,此外還有青椒、番茄、高麗菜、紅鳳菜等各式當令菜蔬,林林總總不下 20 項。
栽培品項無所不有,除了對應有機通路商契作的多樣化要求,更在於林珉任對養生作物的情有獨鍾,即使利潤無幾,亦不影響其種植的熱情。甜菜根是當前生機飲食的明星,但爆紅不過近 2、3 年的事。甜菜根風味特殊,談不上美味,走紅之前是冷門作物,國內栽培稀少,而林珉任 10 多年前即投入,起因即在於甜菜根被認定對人體健康有極大功用,既然少有人種、他就種,否則消費者買不到甜菜根來增進健康。
自身體認 推廣有機
特別重視健康議題,來自林珉任心理的自然投射。林珉任就讀國小時,飽受鼻竇炎之苦,開刀也無效,因此影響升學之路;青年時期又感染 B 型肝炎而導致身體虛弱,追求健康是他自年少以來長期努力的目標;40 歲、已近中年時回歸農業,林珉任不求聞達,只在意健康是否有所進展,從事有機耕作,如今多年痼疾早已不再是困擾,又能對顧客的健康助一臂之力,他相當欣慰。
走上有機農業,對幾十年來追求健康的林珉任來說是必然之途,而一捲生機飲食的演講錄音帶,則是啟動林珉任重拾鋤頭的觸媒。
林珉任是莿桐鄉農家子弟,因父親早逝,國小時即須下田幫忙農事,初中畢業後專心農務,後來覺得作田前景不佳,轉行從事裝潢業。由於身體狀況不甚理想,看了不少中西醫,但時好時壞,30 來歲時,在友人介紹下,試著從飲食方面調理,效果相當不錯。
81 年,林珉任偕同友人開車北上參觀台北世貿展,並洽談健康食品代理事宜,途中,友人播放「琉璃光養生世界」創辦人雷久南博士推介生機飲食、有機農業的演講錄音帶,讓林珉任深有所感,對有機農業也有深一層的體認,靈光一閃,決定放下直銷事業,回歸農業,並走向有機,為飲食健康盡一分心力,利己又利人。
事隔多年,當時的心念流轉,林珉任至今仍然印象鮮明。去年 11 月間,林珉任騎機車發生意外,膝蓋骨受創,無法到園裡工作,家中靜養期間,他利用難得閒暇撰寫人生回憶,這段機緣,占有重要章節。
栽培時程 依據自然
從事有機耕作,對從小即忙於農務的林珉任而言,技術不是大問題,困擾的是求售無門。80 年代初,有機通路尚在起步,珉任農場僻處鄉野、遠離都會,行銷更是困難,辛苦種植收成的有機農產,迫不得已只好送至傳統市場批售,有機農產外觀吃虧,賣價比慣行還差,而產量又少,雙重不利,前幾年,農場的收益連工錢都打不平。
付出與回收不成比例,林珉任並不氣餒,但困頓了幾年,長此以往終究不是辦法,先前從事的直銷經驗,帶來靈感,他試著由此突破。85 年,林珉任開著「鐵牛」載著生產的甘蔗、香蕉,到斗六市友人店面前騎樓叫賣,並自行印製宣揚有機農產的傳單,到醫院挨家挨戶拜訪,慢慢開發出直銷顧客。
隔年,有一貫道道親介紹林珉任到台中的道堂展售,接著又有在省府黎明新村設攤的機會,農產行銷漸入坦途,及後開展慈心系統有機通路,銷路已完全不需掛懷。
珉任農場的田間管理採自然粗放,並不刻意防治病蟲害,其實林珉任早期也廣用各式有機資材費心管理,逐漸走向放任無為,林珉任不諱言,主要是田間工事太多,實在忙不過來;其次,有機走了多年,土地元氣飽滿、作物強健,對於蟲害已較具抵抗力,而輪作栽培方式更有利於抑制蟲害。珉任農場的黑糯米田區,一年只栽培一期稻作;收割後,7、8 月盛夏播灑田菁、大豆、太陽麻當綠肥;10 月轉涼,開始種植紅蘿蔔、甜菜根;11 月初再加入馬鈴薯,栽培時程完全依自然節氣運行,而與水稻輪作,土棲型病蟲菌不易爆發猖獗。
栽培作物 健康導向
網室園區作物繽紛多樣,且各式作物採間隔交錯方式種植,同樣可減輕病菌匯聚、大量孳生,目前農場防蟲害措施僅派上簡易捕蟲燈、性費洛蒙誘捕瓶,聊備一格,大體上順其自然。依林珉任的經驗,運用有機資材費心防治,收成當然較多,但相對的,成本、開支也多,且工事加倍,換算下來,未必合算。
生產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物栽培選項往行情好的靠攏,理所當然,但林珉任很少計算個別作物的利潤盈虧、賺多賺少,只要整體收益過得去就行,不以利益為導向,有益健康才是重點,因此歷來栽培不少冷門作物,但生機飲食風潮帶動,有朝一日,冷門也可能翻身變成熱門。
鮮食甘蔗是珉任農場早期的紅牌,有機市場走紅程度可用「削不付賣」形容,從 11 月直到翌年 4 月的產期,林珉任天天削甘蔗、再運銷到有機商店,削甘蔗不難,但要削得漂亮、處理乾淨,還是需要些技巧,林珉任多半自己來,常削到手軟,他曾建議帶皮販售,但一般家庭並無削甘蔗的刀具,商家並未採納,林珉任忙得不可開交,漸漸減少栽培比重。
甜菜根、黑糯米栽培 10 多年,近幾年竄紅後,已成農場主力,另外,無花果、嘉寶果也漸成重點作物。無花果引進栽培以來,已有多次收成,但在林珉任眼中,無花果並不易照顧,去年可能因天候不順即完全沒有收成;嘉寶果則種植於露天園區周邊,原具隔離樹籬作用,長成茁壯後,卻也帶來產值。
率先進駐 興大市集
嘉寶果原產於南美巴西,國內於 60 年代方引進試種,嘉寶果從枝幹直接長出的果實渾圓黑亮,樣子似葡萄,因此又有「樹葡萄」之稱,其枝條非常茂密,自靠近地面處向上產生分枝,若不經修剪,經年逐漸形成橢圓形的樹冠,且全年枝葉濃綠茂盛,作為有機農業的隔離樹籬相當合適,林珉任在園區四周成排密植,與左右鄰田間再加上一道細密的紗網,構成雙重防護。幾個月前,林珉任售出一批嘉寶果樹,僅 6 年樹齡,且因樹籬過於密植而影響樹姿,價格仍然不錯,林珉任已迅速補種小樹,並計畫種上兩排。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廣植樹木有助於節能減碳,推廣平地造林是當前政策,林珉任認為,若能放寬面積限制,農民可利用農地周邊栽種樹木,不影響農地生產,必能提高種樹的意願。
97 年,台灣第一個具有持續性的興大有機農夫市集開鑼,林珉任是率先進駐的農家之一,從莿桐鄉到興大市集一趟來回超過百公里,當時林珉任的農產通路穩定、行銷無虞,大可不必每星期遠途勞頓,但他一來感念市集發起人興大董時叡教授熱心奔波,更認同有機農業需要大家護持、傳遞的理念,也珍惜藉由市集作為平台,與消費者直接對話交流的機會。
市集平台 情感交流
在農夫市集設攤以來,不時有顧客訝異林珉任栽培的農產外觀出乎意料地漂亮,甚至帶有質疑意味,其實,有機農產外觀有好有壞,林珉任挑選好樣的送上市集,貌醜的多半留下自家或送給親友消化,有人建議不妨好壞並陳,林珉任聽其言擺上蟲害嚴重的玉米,沒想到有顧客專挑這些用來燉高湯,而甜菜根、紅蘿蔔等農產,同樣有固定顧客鍾情於貌醜、價格相對便宜的貨品。直接面對消費者,更能了解各式消費心理。
此外,甜菜根有特殊的草腥味,煮炒風味均不佳,食用方法不外打成精力湯,或加工成醋、酵素,林珉任長期試驗,研創削成籤絲與紅蘿蔔同炒的熟食吃法,或是切成薄片搭配蘋果、地瓜泥、全麥吐司製成三明治,養生又好吃,林珉任利用市集傳播新吃法,顧客讚聲連連。農民與消費者直接對話,不只更可取信,也是資訊分享、情感交流的好機會。
成功各有定義,對林珉任而言,投身有機以來,全台不少人因有機而認識他,並經常表達感恩之意,讓他覺得很有價值。去年膝蓋骨受創無法到興大農夫市集,頻有熟識的顧客問起,林珉任相信,有這麼多人關心,膝蓋傷勢一定很快痊癒。
珉任有機農場
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 153-2 號
林珉任:05-551-8377‧05-551-8377
採訪.攝影/徐清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