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蝶第一人羅錦吉-為生活建立蝴蝶王國

館長羅錦呈由於家境並不優渥,從小跟著父親到野外採集蝴蝶,再以一隻1角、2角不等的價格賣出,只不過天氣好壞會影響採集蝴蝶的數量,於是就想到「養」蝴蝶,讓看天吃飯不再是非承受不可的宿命。
養蝶達人 生活成就專業
為了找出「養」蝴蝶的方法,羅錦吉跟著父親認真學習,也自行觀察、研究蝴蝶的生態,瞭解哪些花朵是蝴蝶最愛?哪些蝴蝶是依賴樹液維生?蝴蝶有什麼特別的習性、特徵?生命周期為何?…完全沉浸在蝴蝶的世界。
羅錦呈對園區的大小事都事必躬親,整天埋首打理園區,蓽路籃縷的開拓下,館區成為保育與教育蝴蝶生態的重要據點,許多蝴蝶愛好者、學校團體陸續前來參觀學習,其中包括國內不少大學教授帶領昆蟲系所學生,以及日、美、英等國的專家學者,專程前來討教蝴蝶的生態史,不只「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更早就「聞名中外」。
協助經營昆蟲館的女婿林武成說:「對蝴蝶,岳父就是有獨到的眼光,很快就能觀察出蝴蝶的特性,什麼是訪花型蝴蝶、什麼是樹液型蝴蝶?要如何利用這種特性來捕捉與飼養?」對於自家人的稱許,羅錦吉自豪地說:「臺灣養蝴蝶的,我是第一個。臺灣有逾370種蝴蝶,其中有300種是我發現要吃什麼;國外想養蝴蝶的學者、業者來臺灣,一定會來找我,相關蝴蝶書籍也會提到我的名字。」
羅錦呈說,從日本統治臺灣時期開始,種類豐富色彩鮮豔的臺灣蝴蝶便受到日本、歐美等國愛好藝品人士注意,使用不同種類美麗蝴蝶翅膀製成的桌巾、貼畫、相框、手提袋等手工品逐漸成為當時的重要出口產品。由於利潤不錯,使得捉蝴蝶的買賣行為盛行臺灣,極盛時期以捕蝶養家活口的人數高達30萬人。當時,全臺各地捉到的蝴蝶都會送到南投埔里進行加工成為相關藝品,再外銷至國外,讓臺灣是「蝴蝶王國」的美名不脛而走。這樣的盛況,直到60年代蝴蝶產量減少才開始走下坡。
掌握脈動,轉型開發商機
談起創業的過程,羅錦呈表示,25歲正想踏入市場從事蝴蝶生意時,臺灣蝴蝶藝品外銷生意開始走下坡,一方面是臺灣蝴蝶數量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外蝴蝶買賣市場重心逐漸轉移至東南亞,因為那裡的蝴蝶提供了更多樣、且售價更便宜的選擇。
沒有訂單就沒有收入,這轉變給臺灣蝴蝶業者重重一個打擊,羅錦吉也不例外,但他並未喪志,在這個特別的階段,仍樂觀認為危機就是轉機,對未來仍充滿希望。羅錦吉察覺,除了藝品外,其實還有很多人想收集珍貴蝴蝶,那臺灣蝴蝶約有120種是比較珍貴、少見的,所以就改換經營策略,將蝴蝶製成標本出售。羅錦吉說,當大家捕捉蝴蝶作藝品時,只要顏色漂亮就好,卻沒有人在意抓到的蝴蝶是公、是母,但他找到了捕捉母蝴蝶及飼養各種蝴蝶的方法,製作出成雙成對的蝴蝶標本,更具收藏與研究價值,創造更高的商業利潤。
羅錦吉的客戶或外銷市場主要以日本為主,他日文說、寫無礙,無須透過翻譯,就可以親自為日商導覽解說。羅錦吉說,16、17歲剛投入捕捉蝴蝶時,當時來的大部分是日本人,講不通怎麼辦,那時沒錢、也沒間上補習班,只好自己到夜市裡買本日語書就自學起來,用ㄅㄆㄇ這些注音符號去標記日文發音,然後每天練習用日文寫日記、寫工作紀錄,至今來從不間斷,他笑著說:「其實,我只有國小畢業。」
羅錦吉得意的說:「在臺灣與政治人物合照不算什麼,有一次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邀請前總統李登輝到日本,恰巧也招待我到日本,被當地報紙拿來與李登輝相提並論,這才是難得機緣。」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可是這段精彩故事卻隨時湧上心頭,令羅錦吉回味無窮也讓人津津樂道。
絕不藏私,蓋昆蟲館圓夢
大半輩子以蝴蝶為生的羅錦吉,因為景氣轉變、國外買氣轉向,10年前開始逐漸將重心轉移到特殊櫻花如八重櫻、熊谷櫻、麒麟櫻與五葉松的栽培。不過,羅錦吉依然關心著昆蟲館的經營,以及他建造昆蟲館、展示珍藏標本、蝴蝶藝品的使命,他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夢想也為了小孩子,也讓更多人藉由他的收藏來認識臺灣蝴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羅錦吉的昆蟲館不管在陳列的高度設計、解說用語上,都是針對兒童設計的,每一種昆蟲標本的旁邊,都設著淺顯易懂的解說牌。林武成表示,現在昆蟲館不做現場導覽,而是開放大家自行瀏覽,有問題可以隨時發問,我們絕不藏私的傾囊相授。
或許羅錦吉對於蝴蝶的認識與投入,來自於「賺錢」這個動機,但是,幾十年經營下來,不可抹煞的,他提供了各界瞭解蝴蝶生態的知識,更是提供學術界許多蝴蝶相關的理論與經驗。羅錦呈指著館內鎮館之寶之一的大紫斑蝶標本說:「這隻在臺灣已經看不到了,當初賣給日本一隻5角,現在我用30萬買回來。」為了收藏已經絕種的大紫斑蝶標本,羅錦吉不惜砸下重資,一點也不手軟。
蝴蝶是大自然中美麗的舞姬,臺灣很幸運的擁有豐富的蝴蝶資源,在不同的角落都可以欣賞到蝴蝶優美的舞姿;也由於蝴蝶的陪伴,不但在過去的年代,曾經為臺灣的經濟成長貢獻力量,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美麗的色彩。從事蝴蝶飼育數十個年頭,羅錦吉感慨的說,政府高層只重視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他期許政府以更多實際行動來減低地球的負荷,不讓環境繼續惡化下去,才能讓蝴蝶繼續生存下去,這樣大家才能一直擁有美麗的蝴蝶可欣賞,讓臺灣重現昔日「蝴蝶王國」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