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田復耕
拿不動鋤頭的我家住臺北,因吃有機糙米治好數十年異位性皮膚炎,所以想好
好推廣農業,參加臺灣大學農業學分班及園丁課程,受到崑濱伯精神感召參加無米樂有機稻體驗活動,98 年 4 月在臺南後壁買一塊 93 年開始休耕的農地,因 99 年第一期南部缺水強制休耕,99 年 8 月開始復耕整地除草,100 年第一次插秧,3 分地栽種臺農 71 號 (益全香米)。休耕多年地力
夠,決定採用不施任何肥料 (包括工業生產的有機肥) 的方式栽種,以人工取代吃進口飼料的禾鴨除草、或是污染環境影響健康的除草劑。感恩老天爺安排機緣形成團隊如圖,因這塊復耕田而有交流。
休耕田復耕─除草
99 下半年處理雜草過程曲折不斷,好像在考驗大家的真心。6、7 年休耕下來,田裡長滿幾乎比人高的雜草,10 個農夫看到至少有 9.5 個 (包括幾位有機農夫) 會說「草那麼旺、那麼大片,一定要用除草劑,要不然沒有辦法做!」我自己呼吸系統不好,也不希望農夫用除草劑影響農夫自身健康,污染空氣,而且希望保留休耕多年土壤裡豐富的微生物。請來一位較有歲數的曳引機老闆打田除草,他很實在地說:「曳引機只是打表面,將草切斷,草頭其實還留在田裡,有些切斷的雜草利用節就可以再繁殖,即使種綠肥,休耕愈久越是打田,草只會長愈多,我來打田只是白賺錢,對雜草處理並無幫助,最好請人來用割草機割掉地上部,再處理草頭。」好不容易請來願意用割草機除草的
先生,卻緊急接到爸爸生病住院的消息,臨時在好友推薦下拜託鄰近的農夫李燈山先生幫忙照看,匆匆北上趕回家。做了幾天,那位割草機除草先生打電話來抱怨熱天除草辛勞,開口要求增加工資將錢入戶,我想親人治病要緊,一南一北無暇爭論,事情做好比較重要。
幾天後請李燈山先生查看割草機除草先生工作的成果,沒想到世風不古,割
草機除草先生拿了錢就不做事,田裡只割了一半的草,也不肯接電話,當時還有人問我要不要賣地。看到這種情況,李燈山先生真是很良善的人,他告訴我短短一句「把家人顧好,這兒我會處理好」,讓我在醫院和工作忙碌奔波中感受到溫馨的支持。休耕田裡最難除的就是一大片「巴拉草」(農夫俗稱「大工草」),頑固的根深入地底下,大大的草頭緊緊磐據著休耕田,李燈山先生手上比的就是草頭的長度,需要用較深的鋤頭費大把勁才挖的起來,即使挖起來,沒曬死或燒死的話,根上一點點土壤就可以讓它從新長出葉片,甚至還能從枯葉上長出一小株,生命力驚人地旺盛!!
為了除草,李燈山先生把家裡可以用的工具全都搬出來,別看他拿大鐮刀舞動著威風,他可是忍受左鄰右舍不斷勸說他用除草劑比較輕鬆、笑他傻的情況下,在豔陽下奮力辛苦工作。雖然我多次拜託李燈山先生不要噴除草劑,然而有一半的雜草未割除,工程浩大,他還是忍不住噴了一些,不含零碎時間前後總共花了 17 個工作天 (包含 2次自家小型耕耘機打田) 總算完成「對我的
交代」。雖然花費比噴除草劑多好幾倍的金錢及精神,然而我非常感恩機緣的安排,讓我碰到李燈山先生忠誠實在的好農夫、親人住院一個月恢復健康、又保育土地。
休耕田復耕─插秧篇
99 年初電視採訪 2009 十大經典好米得主的莊有志老師,介紹他插秧每株 3 ~ 5苗,並加大行距至 21 ~ 24 公分 (一般農民18 公分),所以他的稻子通風良好,減低病蟲害感染的機會。我覺得這方法很不錯,當我要插秧時,請教莊有志老師,他說:「在目前不夠理想的情況,只要告訴插秧機業者株距放大到 8 寸、每叢最少枝、缺株不補,還是可以得到自家吃滿意的成果」。
莊老師方法簡便,然而在 100 年 2 月6 日插秧當天卻一陣忙亂,「昏了!考倒師父!」「一叢 3 ~ 5 株?欸要用電腦撿嗎?」「插不滿的地方要發草。」因南部習慣一分地插 30 片秧苗,插秧機張宏仁先生看到我只準備55 片秧苗要插 3 分地,並請他以「農改場專家建議水稻適當栽培密度:每叢株數以 3 ~ 5 株為宜」,頓時如同接到不可能的任務般大聲喊叫,包括插秧
機先生、秧苗業者、鄰居一群人「以多年的專業」「好心建議」圍成一團。
雖然大家都是沒經驗第一次試做,仍順利完成插秧工作,而且還有剩下 5 片
秧苗,原本一群「大聲」說「秧苗不夠」的人,全都「小聲」地改說「原來真的夠」,回想前後對照的態度,彷彿漫畫情節令人爾莞。對照左右兩邊傳統間隔 5寸、一叢抓 10 幾株的田,這塊田插秧後看起來真是稀稀落落。忙成一團,插秧完才記得把蘋果拿出來拜土地公,「不完美中成就完美」,很高興幾天後秧苗有長起來。(註:因先前復耕除草花很多錢,所以插秧沒有另請人
補秧)
休耕田復耕─插秧後除草篇(時間:100 / 3 / 26 – 3 / 28)
插秧後本來想拜託代管農夫嚐試「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書裡木村秋則先生介
紹的輪胎鐵鍊除草方式,大家不清楚是用輪胎還是鐵鍊,而且 60 多歲的代管農夫李燈山先生說拉著鐵鍊走來走去會被鄰居嘲笑,既然機緣未到,只好暫時擱下。換個角度想,沒施藥、也沒放有機肥、沒養鴨除草、而且用機械插秧和收割,若不親自人工除草,這些稻子就快不認識我囉。傳統人工除草兩次,為節省人力,代管農夫建議草大一點在 3 月底一次解決。
有機米栽培建議:「插秧後秧苗成活即可湛水處理—保持 3 公分水深,可抑制雜草」。果然水淹夠的地區,比較沒長草,而中間地勢較高的部分草則長很多,看來水要淹得好,需把近千坪的地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水利會隨水稻生長調節通水,也是有停水期間,我不想抽地下水,讓土層變動,所以不是隨時有水灌溉稻田。
比起往年此時,今年特別冷,雜草實在太多,代管農夫動用人情請託阿姨來幫
忙。早上 7 點阿姨們開始工作,開闊的嘉南平原,一陣陣冷風、小雨直撲在大家身上,稻子不僅是汗水種出來,我一邊除草一邊還擦鼻水。阿姨們除了吃點心時間,沒看她們起來喝水上廁所,大家同意割下的草直接放在田裡任水流比較省工,阿姨們邊稱讚「插秧機抓最少支,分糱後長得很好,插秧後若有補秧會更好」,請人工除草花好些錢,不過,稻子和代管農夫聽到很多人稱讚會很高興吧。
嘉義大學學者親至田間講習(時間:100 / 5 / 23)
插秧後記錄在公視 peopo 網站得到網友的回應「希望能從實作中得到一些農業數據,發揮現代科學化的有機農業」,臺灣大學農藝系郭華仁教授推薦就近找嘉義大學農藝系雜草管理專家的侯金日主任幫忙。侯主任接到求救電話後,二話不說就帶著生物資源系黃啟鐘博士一同前來,大家對黃啟鐘博士「辨蟲抓蟲」的神眼功力十分佩服。
黃老師將發生病害的稻株帶回實驗室檢驗,「沒有施肥、藥的復耕田」病蟲害情況有穗稻熱病、白穗,還有斜紋夜蛾偶而發生,而當地另外一區有機田則檢視到穗稻熱病發生較普遍,可能與密植及施較多氮肥有關。綜合專家結論,這塊「休耕田復耕」水稻栽種通風夠、沒有施肥,病蟲害非常輕微,但要加強雜草管理,建議插秧後保持 5公分灌水,雖然疏植收成較少,第一年能夠健康的成長就很滿足,聽到成果,莊有志老師和他的好友三大牌育苗機邱德旺老闆非常高興去看稻子。
文圖|林如貞 國立體育大學講師級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