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總幹事,農改新推手─屏東縣高樹鄉農會總幹事謝朝景
不顧父親、妻子的反對,捨棄 166 萬元年薪的金飯碗,接任薪水只有原本 1/3 的農會總幹事職務,還捐出車子作為公務車,謝朝景的傻勁源自對故鄉的情義、對老農的疼惜,大刀闊斧整頓財務、人事;成功推動農產外銷,原本死氣沉沉的農會終於有了活水,讓人看見希望…
捨棄 166 萬年薪的金飯碗,農家囝仔謝朝景以原先 1/3 的薪水,接下吃力不討好的高樹鄉農會總幹事一職,更捐出自己車子當公務車,這股傻勁源自對故鄉的情義,含著老農的疼惜,大刀闊斧整頓 2 年,成功推動農產外銷,赤字財務轉虧為盈,老舊設備大幅更新,死氣沉沉的農會終於有了活水,可以看見希望…
每天清晨 8 點不到,謝朝景已到農會、忙著處理滿桌的公文,因為,他要爭取更多時間站在第一線,傾聽農民問題、解決農會困境、打通行銷通路。微笑是謝朝景的標幟,笑臉背後,卻藏著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苦。
轉換跑道 推動農會再造
身為高樹鄉農家子弟,打小就得下田幫忙農事,為擺脫靠天吃飯的苦,他努力掙到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在中華電信公司任職 25 年,其中,在高樹鄉服務中心一待就是 21 年。身為主任的他,卻經常站在門口,為顧客抽號碼牌,親切和善的服務態度,是鄉民共同的印象。隨著中華電信民營化,51 歲那年,謝朝景選擇走上一條人煙稀少的道路─不顧父親、妻子的反對,他卸下職務、捨棄 166 萬元的年薪,擔任高樹鄉農會總幹事。 謝朝景說,過去,看著地方派系鬥爭、農會功能衰微,最需要幫助的農民找不到援手,他自問「人生到此階段,還要再賺多少?」權衡家庭經濟無虞後,他決定放手一試,家人不願見他抱憾,由反對漸趨支持,把他「捐」給高樹鄉農會。滿懷熱忱進入農會,看到紊亂不清的帳目,虧損金額達 674 萬元,業務僅剩供銷部及肥料販售勉強運作,26 位員工有半數是臨時人力,領薪卻無事可做。潛藏在檯面下的黑洞一一浮出,他坦言,事前沒料到狀況這麼糟,當時腦悔裡確實閃過後悔的念頭,但「既已跳入火坑,只有硬著頭皮向前衝」。大力改革 整頓人事財務
他以身作則站上第一線,每天上午 8 點不到就到辦公室,晚上則到農家或廟埕與老農搏感情、討論農業生產與銷售等問題;例假日時,只要有農特產品展售會,不論任何地點或時間,無役不參,甚至將自己的座車捐給農會作為公務車。謝朝景同步著手整頓人事及財務、添購農藥殘留檢測儀器等硬體設備,更讓三開三關的農會超市重新開張,他指出,超市先前積欠廠商數百萬元,即使勉強籌錢還債,不少廠商心有餘悸,根本不敢再往來,但他不斷斡旋,堅持讓超市重生,因為超市不僅是農會的門面,並可讓員工維持工作,雖然市場競爭力不高,但只要損益打平就要做下去,如今已能自給自足。
另一項費心經營的業務則是農藥銷售,同樣定調在不賠錢的原則,謝朝景說,他希望以此作為農民安全用藥的平台,指導相關用藥原則,鼓勵農民採用低毒性的農藥,確保消費者的食用安全。謝朝景一面堅守農業根本,一面開疆闢土,供銷部正是他揮軍進攻的利器。謝朝景發現,過去農會自身難保,農民只能自求多福,分別以行口或宅配為銷售管道,各有一片天,如今,農會回過頭來要與農民合作,農民卻已失去信心、興趣缺缺。
推動外銷 建立全新通路
謝朝景採取雙管齊下策略,除了不斷拜訪、溝通,動之以情,同時印製高樹鄉農會專用紙箱,以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一點一滴地找回農民的信心。首度合作的棗農潘志民,今年進軍台北第一拍賣市場,從 1 月 15 日至 23 日、一連 9 天,都是拍賣市場的最高價保持人,成功打響「高樹蜜棗」的知名度。謝朝景指出,高樹鄉的蜜棗栽培面積約 550 公頃、木瓜 304 公頃,鳳梨 800 公頃,皆是全國栽種面積與產量最多的鄉鎮,連芋頭種植面積也廣達 400 公頃,位居全國第二。高樹鄉生產的熱帶蔬果量多質佳,農會從去年開始邁開鮮果外銷的步伐,不論是去年的木瓜、棗子,或是今年的鳳梨、芭樂,透過貿易商等管道,銷往日本、香港、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以今年外銷中國的蜜棗為例,營業額已突破 200 萬元,各類水果的外銷訂單穩定成長中。
轉虧為盈 農民重拾信心
打開內外銷通路,農會有了進帳,去年終於轉虧為盈,謝朝景說,雖然帳面盈餘只有 14 萬元,但由負轉正具有指標意義,終於讓大家有了信心。站穩腳步後,謝朝景今年的目標是評估農產品加工的可行性,計畫以高品質的水果作為原料,以自產或委託代工方式,生產鳳梨酥或鳳梨酵素等加工品,為農產品打開新出路。急起直追 2 年,高樹鄉農會好不容易改頭換面,成為各方讚許的模範生,但謝朝景並未沉溺在掌聲中,反而挑起另一個暗瘡─處理農保資格問題。他認為,農會光做好供銷與行銷是不夠的,農保資格等攸關農民權益的問題,因為主客觀因素,各界刻意隱而不見,成為碰不得的燙手山芋,他甘冒連連罵聲,積極面對這個懸宕多年的老問題。
清查農保 協助農民解套
謝朝景說,高樹農會共有 1 萬 3,000 多戶農保戶,內政部提供資格有疑義的名單有 4,300 多戶,希望農會代為清查,不過,農保資格複查易引起爭端,更非一個偏鄉農會能夠處理,多年來,這個敏感問題始終被擱置,其他地區農會也多未積極處理。明知這是條荊棘路,謝朝景仍披荊斬棘地前行,他要求工作人員到全鄉 19 村舉辦說明會,農民反應冷淡,部分更怒氣沖沖前來質問,但他溫和卻堅定地依照進度辦理,迄目前為止,仍持續進行審查中。謝朝景說,目前已審查完成 1,400 多戶名單,約半數資格不符,主要原因包括土地或戶籍異動、雇傭關係改變等因素,農保資格不符,許多農民卻不自知,直到有病痛或事故要申請補助款,在資格審查第一關就被駁回,事到臨頭領不到錢,向申領窗口農會抱怨,卻已於事無補。
力挺小農 頻向中央建言
遇到資格不符的農民氣急敗壞地上門,痛罵農會沒事找麻煩,他總是詳細地解說緣由、分析利弊得失,最重要的是,幫助農民謀求解套的辦法,農民最後多能平心氣和地接受。謝朝景自我調侃地說,連務農一輩子的父親及岳父資格也不符,他找出解決方式後,請兩老重新辦理農保資格審查,老人家不解地說,「兒子是總幹事,竟然還要重新申請」,謝朝景苦笑,不論遠近親疏,都必須依法辦理。
眼見弱勢的雇傭小農,常因雇傭關係結束導致資格不符,耕種一輩子卻無法獲得農保,因此他積極向中央建言,希望改由村長或農事小組長認定是否有耕作事實,極力為小農發聲。不論是站上舞台、在鎂光燈前行銷高樹農特產;或是坐在老農身旁、耐心地為弱勢農民爭取權益、解決問題,對謝朝景而言,都是無可推卸的責任,不論是掌聲或噓聲,只要對農民有益,他都會堅持到底。
採訪.攝影/侯千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