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馬太鞍的成功推手 朱進郎
刊登日:106/02/02
1,348
朱進郎一直記得一個做農前輩叮囑他的話:「無論你做什麼事,一定要敦親睦鄰。」在馬太鞍,他不但跟當地人敦親睦鄰,跟大自然及環境生態也如此。
在大部分是原住民的光復鄉馬太鞍社區,經營欣綠農園的朱進郎這個漢人怎麼打進去的?朱進郎說:「善意。」在原住民地區,每有漢人加入時,原住民常會覺得「他們用我們的東西、文化在賺錢」,朱進郎用低姿態及善意融入社區,他是第一個加入蓮花班的漢人,為了要不要讓他加入,班裡的原住民農民還有過激烈的爭辯。
朱進郎沒有把馬太鞍當成原住民社區,「光復鄉原本就是個閩、客及原住民同處的地方。」朱進郎對各民族一視同仁,農民節運動大會,朱進郎也參加了原住民擅長的撒八卦網,原住民會的,這個漢人也會。他們也發現,朱進郎不像他們以前碰過的漢人,以前漢人來都是「大小通吃」,而且「吃乾抹淨」,朱進郎不一樣,他的餐廳用了大量當地原住民農民的食材,他的咖啡廳也賣了很多當地原住民的農產品,他的農園導覽解說是當地人負責,很受歡迎的原住民捕魚體驗活動「巴拉告」也由原住民負責,農園不抽一分錢。
時間一天天推移,原住民越來越覺得他是「自己人」,乾脆幫他取了個原住民名字「福定」,在原住民語中這是魚的意思,代表自由自在,很好相處,魚又是阿美族農民的重要食物,所以也代表朱進郎在當地原住民心裡的分量。
得過神農獎的朱進郎並不是靠農業技術得獎,他靠的就是「敦親睦鄰」這4個字,「做農不一定要扛鋤頭。」朱進郎從小就跟著父親務農,做得很苦卻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他不想再走回頭路。他永遠記得小時候看到爸爸辛苦耕種,但田裡種的不夠全家吃,半夜兩三點還得騎車出門去擔西瓜,主副業的錢才夠全家餬口。
他爸爸也不希望他再過這種日子,所以,送他去讀書,要他去台北工作,別回農村。台北的工作不是不好,但台北的環境讓朱進郎受不了,待不到幾個月他就回家了。爸爸當然強力反對,但朱進郎自有想法,因為他要做的是不一樣的農事。「開始時當然只能求生存。」朱進郎說:「那時是邊做邊修正。」他開過卡拉OK、土鷄城、釣魚池、民宿,民國89年眼看一切都穩定了,民國90年的桃芝颱風卻把一切吹掉了,屋子垮了、池毀了,什麼都沒了。
但這也像是冥冥中老天在指引他的路,一切重來讓他可以放手做,於是魚池變成了生態池,他開始進行讓濕地恢復生機的工作,他先種植物,楦物帶來了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帶來了昆蟲,昆蟲帶來了兩棲動物,接著鳥也來了,魚蝦也來了,環境開始熱鬧了起來,蛙鳴出現了,鳥叫也有了,晚上螢火蟲一閃一閃地穿梭在池畔溪邊,「這些都是原本有的東西。」朱進郎說:「人類破壞了環境,牠們被迫離開,現在環境再營造起來,牠們又回來了。」為了維持有機的環境,朱進郎最痛苦的就是除草,他爸爸急得要用除草劑,他趕快阻止,氣得爸爸對他說:「要做就給你做。」
欣綠農園本身擁有的地有限,四周都是別人的地,想維持有機環境很難,他又沒能力去租,唯一的辦法就是說服別人,「敦親睦鄰」這四字真言這時再度發揮作用,他逐一溝通說服,他先做給人家看,有人看了一錯,也跟著做,於是一塊一塊地綠了起來,美了起來,現在站在欣綠農園往四周看,一望無際的綠,一覽無遺的美,盡收眼底。
「往外看都不是我的地。」朱進郎說:「但看起來卻都像是我的地。」對朱進郎來說是好事,對欣綠農園周遭的地主來說也是好事。因為原本這個地區因為濕地的緣故,沒什麼價值,但環境營造起來後,人潮來了,地價就漲了,而人潮帶來的消費,也帶動當地農民農產品的銷售,「這就是一種共存、共榮、利益共享。」
但對朱進郎來說,工作還沒有做完,馬太鞍濕地還有太多事要做,還有太多人要溝通,他還要繼續敦親睦鄰下去。
在大部分是原住民的光復鄉馬太鞍社區,經營欣綠農園的朱進郎這個漢人怎麼打進去的?朱進郎說:「善意。」在原住民地區,每有漢人加入時,原住民常會覺得「他們用我們的東西、文化在賺錢」,朱進郎用低姿態及善意融入社區,他是第一個加入蓮花班的漢人,為了要不要讓他加入,班裡的原住民農民還有過激烈的爭辯。
朱進郎沒有把馬太鞍當成原住民社區,「光復鄉原本就是個閩、客及原住民同處的地方。」朱進郎對各民族一視同仁,農民節運動大會,朱進郎也參加了原住民擅長的撒八卦網,原住民會的,這個漢人也會。他們也發現,朱進郎不像他們以前碰過的漢人,以前漢人來都是「大小通吃」,而且「吃乾抹淨」,朱進郎不一樣,他的餐廳用了大量當地原住民農民的食材,他的咖啡廳也賣了很多當地原住民的農產品,他的農園導覽解說是當地人負責,很受歡迎的原住民捕魚體驗活動「巴拉告」也由原住民負責,農園不抽一分錢。
時間一天天推移,原住民越來越覺得他是「自己人」,乾脆幫他取了個原住民名字「福定」,在原住民語中這是魚的意思,代表自由自在,很好相處,魚又是阿美族農民的重要食物,所以也代表朱進郎在當地原住民心裡的分量。
得過神農獎的朱進郎並不是靠農業技術得獎,他靠的就是「敦親睦鄰」這4個字,「做農不一定要扛鋤頭。」朱進郎從小就跟著父親務農,做得很苦卻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他不想再走回頭路。他永遠記得小時候看到爸爸辛苦耕種,但田裡種的不夠全家吃,半夜兩三點還得騎車出門去擔西瓜,主副業的錢才夠全家餬口。
他爸爸也不希望他再過這種日子,所以,送他去讀書,要他去台北工作,別回農村。台北的工作不是不好,但台北的環境讓朱進郎受不了,待不到幾個月他就回家了。爸爸當然強力反對,但朱進郎自有想法,因為他要做的是不一樣的農事。「開始時當然只能求生存。」朱進郎說:「那時是邊做邊修正。」他開過卡拉OK、土鷄城、釣魚池、民宿,民國89年眼看一切都穩定了,民國90年的桃芝颱風卻把一切吹掉了,屋子垮了、池毀了,什麼都沒了。
但這也像是冥冥中老天在指引他的路,一切重來讓他可以放手做,於是魚池變成了生態池,他開始進行讓濕地恢復生機的工作,他先種植物,楦物帶來了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帶來了昆蟲,昆蟲帶來了兩棲動物,接著鳥也來了,魚蝦也來了,環境開始熱鬧了起來,蛙鳴出現了,鳥叫也有了,晚上螢火蟲一閃一閃地穿梭在池畔溪邊,「這些都是原本有的東西。」朱進郎說:「人類破壞了環境,牠們被迫離開,現在環境再營造起來,牠們又回來了。」為了維持有機的環境,朱進郎最痛苦的就是除草,他爸爸急得要用除草劑,他趕快阻止,氣得爸爸對他說:「要做就給你做。」
欣綠農園本身擁有的地有限,四周都是別人的地,想維持有機環境很難,他又沒能力去租,唯一的辦法就是說服別人,「敦親睦鄰」這四字真言這時再度發揮作用,他逐一溝通說服,他先做給人家看,有人看了一錯,也跟著做,於是一塊一塊地綠了起來,美了起來,現在站在欣綠農園往四周看,一望無際的綠,一覽無遺的美,盡收眼底。
「往外看都不是我的地。」朱進郎說:「但看起來卻都像是我的地。」對朱進郎來說是好事,對欣綠農園周遭的地主來說也是好事。因為原本這個地區因為濕地的緣故,沒什麼價值,但環境營造起來後,人潮來了,地價就漲了,而人潮帶來的消費,也帶動當地農民農產品的銷售,「這就是一種共存、共榮、利益共享。」
但對朱進郎來說,工作還沒有做完,馬太鞍濕地還有太多事要做,還有太多人要溝通,他還要繼續敦親睦鄰下去。
達人基本資料
姓 名: | 朱進郎 |
---|---|
從 農 年 資: | 18年 |
經營的農場: | 欣綠農園 |
聯 絡 電 話: | 03-8701861、0931265898 |
得 獎 紀 錄: | 92年十大經典神農獎 |
產 品: | 丈母娘的豆腐乳、欣綠紫米 |
認 證 標 章: | |
驗 證 單 位: | 財團法人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 |
達人大聲說
(以上資料由安全農業入口網提供)
上一篇
「台江愚人˙最快樂的漁人」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2%
我喜歡:29%
很實用:3%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2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2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2
good
ling(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4/30
good
秀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05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