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木科王子敲出希望與夢想
刊登日:103/01/28
1,453
今年6月,因水氣旺盛,南部地區連日豪雨,部分已經快採收的稻穀禁不起大雨催殘,倒伏一大片,農損嚴重。然而朱家宏心裡倒是挺篤定,他的一期稻還未採收,也不急著搶收,因為他的稻穀仍會在強風豪雨中,挺立不倒。
雲林北港小鎮的農村青年,民國72年出生的朱家宏說,他在從農前其實並未下過田,真正開始一肩扛起鋤頭、腳踩泥土地裡的務農生涯,也不過是近3年的事。年逾70歲的父親是典型的老農,守住自家的田地已有一個世代之久,當朱家宏決定接手家業時,想起後繼有人的老父親不禁涕泗縱橫,十分開心,親自帶領這從未下過田的兒子學會耕作。朱爸爸既是人父也是導師,他的關愛與叮嚀,一路驅策朱家宏儘早獨當一面。父親將家業交到自己手上,朱家宏勉勵自己能做出成績來,讓父親可以安心退休,以兒子為傲。因為有決心,他很快就上手,也正因「進了廚房才知熱」,他切實體認到從農之路,不能蕭規曹隨,奉令慣行農法即可。
朱家宏屬過敏體質,每回噴灑農藥,皮膚會發紅發癢地向他抗議,他尋思健康才是財富之本;而肥料價格逐步提高,每施一次肥就增加一筆成本的支出,賣穀賺的錢都被肥料吃掉一大部分,著實令他大呼吃不消,左右為難。他的身體感受與理性計算,都在告訴他,慣行農法不是辦法,要有所改變才行。邁向學習的第一步,其實就是棄學,也就是要把舊有的習慣和錯誤的成見丟掉。那時,他已經參加了臺中霧峰農試所辦的課程,受到新的農業知識的薰陶與衝擊,不斷地與他的實務經驗對話。這些都大大增強他的信心,改變是可行的。
第2年開始,他減少灑藥與施肥的次數,以結果論,他證明採行合理施肥與用藥的田間管理方式,他的收成量仍能維持與父親務農時一樣的水準與品質。而今年,他的稻穀更通過豪雨的無情考驗,直挺挺地為這新一代農民的新作法喝采鼓勵。朱家宏不負農二代的期望,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踏入溫室設施栽培行列
年輕人的企圖心可不僅止於改變耕作方法,朱家宏想要的更多,他想著難道年復一年就只是水稻與花生輪種嗎?是否還有其他出路呢?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知識與資訊為未來的轉型作準備,他三不五時瀏覽農糧署的網站,了解各種經濟作物的市場行情。有一度,他起心動念想轉種高麗菜,還特別報名參加臺中農試所開設的蔬菜專班。此時,與朱家宏有忘年之交情誼的農試所張庚鵬博士,素來欣賞這名年輕人的懂事與上進,見他為了找尋未來出路徬徨的樣子,關心地向他建議:「要不要考慮轉型作溫室設施栽培?雲林縣政府有提供補助,去申請看看吧。」設施栽培是指利用溫室、網室、隧道棚、水平棚架、與菇舍等設施,提供遮蔭、防止雨水沖刷及昆蟲的侵入危害,改善作物的生長條件,比如日照、溫度、水分、空氣、土壤介質等田間管理方式,甚至採用設施栽培自動化技術,增加收穫效益。
若能獲得縣政府「農業發展安定基金」的補助,身為雲林子弟要踏入溫室栽培行列的門檻的確是較低,朱家宏也體認到這個良機。不過,他還有一道關卡得先闖過,那就是老爸得要點頭同意才行。朱家宏有5個姐姐,他是家裡最小的小孩且是唯一的兒子,在傳統的農村社會裡傳宗接代的觀念濃厚,朱爸爸是到了40歲時才盼到這個男孩出生。做父親的,當然會想盡辦法表達他對兒子的疼愛。但對於溫室設施栽培這件事,朱爸爸倒是頑固得很,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點頭。畢竟搭建溫室所費不貲,即使縣府補助,農民仍得自行支出大部分的資金,縱使溫室蓋好,農民還是要承擔生產的風險。對一個從事傳統作物種植已數十年之久的老農而言,更是保守謹慎,雖然愛子心切,但總不免猶豫再三。最後,朱家宏只得拜託姐姐們出馬,幫忙說情、說理。朱爸爸看女兒們如此認同朱家宏的夢想,選擇與弟弟站在同一戰線,再怎麼嘴硬也心軟了,既然兒子打定了主意,那就支持吧。
帶著父親的支持與張庚鵬博士的鼓勵,朱家宏趕緊備妥過去在農試所取得的「土壤班」、「植保班」與「蔬菜專班」三張證書,填了申請補助的表格,交給農會遞送給縣府。因為申請者眾多,其實沒有十足把握能獲得補助,然而幸運之神的眷顧,朱家宏通過了審查。在農試所老師的建議下,朱家宏規劃好要在新完工的溫室內,率先讓美濃瓜「入厝」。美濃瓜的產季在夏天,他要把握時間,趕緊聯絡廠商來搭建溫室,一切順利的話,今年他就有第一批溫室水果可上市。今年1月,他趕忙與廠商敲定在春節前簽約,排定5月時破土動工。同時,他也緊鑼密鼓地籌劃人生中的另一件大事-結婚,交往3年的女友,將在3月時正式從臺北下嫁這位農村青年。若說轉型溫室栽培是朱家宏要撐起的新事業,那麼,成家與立業,都在今年上半年同步進行又相互交錯一併達成。
好人緣,貴人來相助
朱家宏的外表與談吐有古老小鎮的書卷古韻,看他氣質斯文,卻頗有喜好結交朋友的豪氣。以誠待人是他的交友原則,經常與友相約泡茶、品酒,來場Men's Talk,他說朋友聚會大家把酒言歡,平日積壓在心裡的話都能敞開來聊,人與人之間的交陪暢快地不拐彎抹角。而這些朋友們,不僅拓展他的人生視野,也是他的貴人。
要灌溉多少水來維持溫室裡土壤的溼度?植株葉片「鑲金邊」是缺鉀嗎?葉子有氣無力地趴著「睡午覺」是不是氮素過高?遇到這些問題,朱家宏第一時間想到的詢問對象就是農試所張庚鵬博士,張博士不僅提供朱家宏技術指導,也應允為他診斷土壤品質並開出配方。有張博士的協助,無疑地讓這位溫室新手踏實許多。其實,朱家宏的溫室栽培之路差一點就開了天窗。當溫室搭建已完成了7、8成時,朱家宏也開始尋找育苗廠洽購種苗,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想買的品種「嘉玉」竟然缺貨,連找了4家廠商,都跟他搖頭。灰心之際,所幸有朋友幫忙留意,一通電話打來通知他嘉義某座山裡的一家育苗場有現貨,這才讓他如願以償迎回「嘉玉」。
請到了「嘉玉」,但溫室的搭建進度一直延宕,打亂原先的規劃,眼看美濃瓜的產季即將進入尾聲,朱家宏也顧不得溫室尚未百分之百完成,找來4、5個好友來幫忙栽種種苗趕進度。朋友們夠義氣,二話不說放下手邊工作,一夥人在溫室裡忍著悶熱忙到晚上9點才收工回家。不只如此,朱家宏想節省雇水電工師傅的成本,作廣告看板生意的朋友,教他接電的技術,讓他自己搞定溫室的電力供應;他想到溫室內的植株需要蜜蜂來授粉,有朋友是專門製造蜂箱的木匠,答應介紹蜂農與他認識。或許朱家宏的溫室設施栽培之路起步時波折不斷,而他這個新手對栽培方法仍然青澀,但因為有了朋友、家人的扶持,他顯得意志昂揚。張庚鵬博士勉勵他:「這是你的第一次,就是學好技術,認真地學,好好地做田間紀錄,每個步驟都是寶貴的經驗。」朱家宏銘記在心,他知道,經驗是永遠都學不完。
就在今年,雲林縣政府決心發動「雲林有機農業擴大推動輔導旗艦計畫」,將在三年內完成有機面積800公頃,透過有機隔籬帶、有機質肥料、生物防治資材、土地租金、溫網室設施等補助,協助農民轉型有機農業,共創綠金。於此同時,朱家宏完成終身大事結婚成家,轉型有機農業之路的溫室也順利搭建,緊湊地將他的新家庭與新工作推向生涯高峰。對於設施栽培,好似結婚洞房,朱家宏在即將迎來的三十而立之年,立下無怨無悔的誓願。
採訪•攝影 余世芳
雲林北港小鎮的農村青年,民國72年出生的朱家宏說,他在從農前其實並未下過田,真正開始一肩扛起鋤頭、腳踩泥土地裡的務農生涯,也不過是近3年的事。年逾70歲的父親是典型的老農,守住自家的田地已有一個世代之久,當朱家宏決定接手家業時,想起後繼有人的老父親不禁涕泗縱橫,十分開心,親自帶領這從未下過田的兒子學會耕作。朱爸爸既是人父也是導師,他的關愛與叮嚀,一路驅策朱家宏儘早獨當一面。父親將家業交到自己手上,朱家宏勉勵自己能做出成績來,讓父親可以安心退休,以兒子為傲。因為有決心,他很快就上手,也正因「進了廚房才知熱」,他切實體認到從農之路,不能蕭規曹隨,奉令慣行農法即可。
朱家宏屬過敏體質,每回噴灑農藥,皮膚會發紅發癢地向他抗議,他尋思健康才是財富之本;而肥料價格逐步提高,每施一次肥就增加一筆成本的支出,賣穀賺的錢都被肥料吃掉一大部分,著實令他大呼吃不消,左右為難。他的身體感受與理性計算,都在告訴他,慣行農法不是辦法,要有所改變才行。邁向學習的第一步,其實就是棄學,也就是要把舊有的習慣和錯誤的成見丟掉。那時,他已經參加了臺中霧峰農試所辦的課程,受到新的農業知識的薰陶與衝擊,不斷地與他的實務經驗對話。這些都大大增強他的信心,改變是可行的。
第2年開始,他減少灑藥與施肥的次數,以結果論,他證明採行合理施肥與用藥的田間管理方式,他的收成量仍能維持與父親務農時一樣的水準與品質。而今年,他的稻穀更通過豪雨的無情考驗,直挺挺地為這新一代農民的新作法喝采鼓勵。朱家宏不負農二代的期望,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踏入溫室設施栽培行列
年輕人的企圖心可不僅止於改變耕作方法,朱家宏想要的更多,他想著難道年復一年就只是水稻與花生輪種嗎?是否還有其他出路呢?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知識與資訊為未來的轉型作準備,他三不五時瀏覽農糧署的網站,了解各種經濟作物的市場行情。有一度,他起心動念想轉種高麗菜,還特別報名參加臺中農試所開設的蔬菜專班。此時,與朱家宏有忘年之交情誼的農試所張庚鵬博士,素來欣賞這名年輕人的懂事與上進,見他為了找尋未來出路徬徨的樣子,關心地向他建議:「要不要考慮轉型作溫室設施栽培?雲林縣政府有提供補助,去申請看看吧。」設施栽培是指利用溫室、網室、隧道棚、水平棚架、與菇舍等設施,提供遮蔭、防止雨水沖刷及昆蟲的侵入危害,改善作物的生長條件,比如日照、溫度、水分、空氣、土壤介質等田間管理方式,甚至採用設施栽培自動化技術,增加收穫效益。
若能獲得縣政府「農業發展安定基金」的補助,身為雲林子弟要踏入溫室栽培行列的門檻的確是較低,朱家宏也體認到這個良機。不過,他還有一道關卡得先闖過,那就是老爸得要點頭同意才行。朱家宏有5個姐姐,他是家裡最小的小孩且是唯一的兒子,在傳統的農村社會裡傳宗接代的觀念濃厚,朱爸爸是到了40歲時才盼到這個男孩出生。做父親的,當然會想盡辦法表達他對兒子的疼愛。但對於溫室設施栽培這件事,朱爸爸倒是頑固得很,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點頭。畢竟搭建溫室所費不貲,即使縣府補助,農民仍得自行支出大部分的資金,縱使溫室蓋好,農民還是要承擔生產的風險。對一個從事傳統作物種植已數十年之久的老農而言,更是保守謹慎,雖然愛子心切,但總不免猶豫再三。最後,朱家宏只得拜託姐姐們出馬,幫忙說情、說理。朱爸爸看女兒們如此認同朱家宏的夢想,選擇與弟弟站在同一戰線,再怎麼嘴硬也心軟了,既然兒子打定了主意,那就支持吧。
帶著父親的支持與張庚鵬博士的鼓勵,朱家宏趕緊備妥過去在農試所取得的「土壤班」、「植保班」與「蔬菜專班」三張證書,填了申請補助的表格,交給農會遞送給縣府。因為申請者眾多,其實沒有十足把握能獲得補助,然而幸運之神的眷顧,朱家宏通過了審查。在農試所老師的建議下,朱家宏規劃好要在新完工的溫室內,率先讓美濃瓜「入厝」。美濃瓜的產季在夏天,他要把握時間,趕緊聯絡廠商來搭建溫室,一切順利的話,今年他就有第一批溫室水果可上市。今年1月,他趕忙與廠商敲定在春節前簽約,排定5月時破土動工。同時,他也緊鑼密鼓地籌劃人生中的另一件大事-結婚,交往3年的女友,將在3月時正式從臺北下嫁這位農村青年。若說轉型溫室栽培是朱家宏要撐起的新事業,那麼,成家與立業,都在今年上半年同步進行又相互交錯一併達成。
好人緣,貴人來相助
朱家宏的外表與談吐有古老小鎮的書卷古韻,看他氣質斯文,卻頗有喜好結交朋友的豪氣。以誠待人是他的交友原則,經常與友相約泡茶、品酒,來場Men's Talk,他說朋友聚會大家把酒言歡,平日積壓在心裡的話都能敞開來聊,人與人之間的交陪暢快地不拐彎抹角。而這些朋友們,不僅拓展他的人生視野,也是他的貴人。
要灌溉多少水來維持溫室裡土壤的溼度?植株葉片「鑲金邊」是缺鉀嗎?葉子有氣無力地趴著「睡午覺」是不是氮素過高?遇到這些問題,朱家宏第一時間想到的詢問對象就是農試所張庚鵬博士,張博士不僅提供朱家宏技術指導,也應允為他診斷土壤品質並開出配方。有張博士的協助,無疑地讓這位溫室新手踏實許多。其實,朱家宏的溫室栽培之路差一點就開了天窗。當溫室搭建已完成了7、8成時,朱家宏也開始尋找育苗廠洽購種苗,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想買的品種「嘉玉」竟然缺貨,連找了4家廠商,都跟他搖頭。灰心之際,所幸有朋友幫忙留意,一通電話打來通知他嘉義某座山裡的一家育苗場有現貨,這才讓他如願以償迎回「嘉玉」。
請到了「嘉玉」,但溫室的搭建進度一直延宕,打亂原先的規劃,眼看美濃瓜的產季即將進入尾聲,朱家宏也顧不得溫室尚未百分之百完成,找來4、5個好友來幫忙栽種種苗趕進度。朋友們夠義氣,二話不說放下手邊工作,一夥人在溫室裡忍著悶熱忙到晚上9點才收工回家。不只如此,朱家宏想節省雇水電工師傅的成本,作廣告看板生意的朋友,教他接電的技術,讓他自己搞定溫室的電力供應;他想到溫室內的植株需要蜜蜂來授粉,有朋友是專門製造蜂箱的木匠,答應介紹蜂農與他認識。或許朱家宏的溫室設施栽培之路起步時波折不斷,而他這個新手對栽培方法仍然青澀,但因為有了朋友、家人的扶持,他顯得意志昂揚。張庚鵬博士勉勵他:「這是你的第一次,就是學好技術,認真地學,好好地做田間紀錄,每個步驟都是寶貴的經驗。」朱家宏銘記在心,他知道,經驗是永遠都學不完。
就在今年,雲林縣政府決心發動「雲林有機農業擴大推動輔導旗艦計畫」,將在三年內完成有機面積800公頃,透過有機隔籬帶、有機質肥料、生物防治資材、土地租金、溫網室設施等補助,協助農民轉型有機農業,共創綠金。於此同時,朱家宏完成終身大事結婚成家,轉型有機農業之路的溫室也順利搭建,緊湊地將他的新家庭與新工作推向生涯高峰。對於設施栽培,好似結婚洞房,朱家宏在即將迎來的三十而立之年,立下無怨無悔的誓願。
採訪•攝影 余世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5%
我喜歡:25%
很實用:4%
夠新奇:4%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3/20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