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科學精神實驗耕作
刊登日:104/02/02

工商社會,名利競技場,願意挽起褲管,貼近土地,下田耕作的人,若非保有純淨天真,就是心有大志;眾所皆知,務農是否有成,與天公伯是否眷顧有很大的關聯,遵循前人經驗,按部就班,不求改變,是最安全的做法;然而時代已經改變,總是墨守成規,並非最佳策略,新生代農夫黃正東就抱持濃厚的實驗精神,不斷改善二期轉作作物,希望號招眾人,打出另一片江山!
靠近苗栗苑里的臺中大甲西崎里,臨近海邊不到5公里,不遠處矗立的風力發電扇規律有序地轉動著,每逢入秋之後,自臺灣海峽吹過來,強韌的東北季風在這片土地上搞擾驚駭,據當地農夫黃正東透露,這裡的作物不僅生長狀況比別地差,所需要的肥料,更是他地的數倍;想要務好農,就必須擁有打死不退的堅毅性格才行!
跳脫傳統 有人在看笑話
「7年前我開始過著半農半X的生活,一方面廠裡的工作持續,一方面回家幫忙,剛開始,我順著媽媽的意思耕種,但做了兩年之後,我有自己的想法。」黃正東發現必須跳脫出來的關鍵在於,「我們1分地的肥料費,是中部大肚的4倍,這裡沒施那麼多肥,種不出原有的產量,我一直搞不懂到底為什麼?但生長趨勢就是有問題,我曾把土壤拿去送驗,有機質確實比較少。」
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讓黃正東一頭栽進去農業領域,「我去上過生物肥料的課,我就想,如果把肥料減一半,另一半用生物肥料,效果會不會比較好?但目前還在實驗,做下去,很多人等著看笑話!」
「以一期稻來說,我們這邊的收獲產量比二期好,但整體而言,還是比不上南部,那邊乾穀一分地可以收到1,400斤,但我們只有1,200斤!收成少就算了,但包括肥料在內的所有支出成本沒有比別的地方少,反而更多,農會收購價格又一樣,因此很多農夫到了二期,寧可繼續種稻,反正平均成本支出更少,比較划得來。」
所幸並非所有的人都一味墨守成規,二期轉作其他作物雖然比較辛苦,但卻能涵養地力,還有補助可以拿。根據黃正東介紹,附近也有其他農夫正摸索著不同的耕作方法,有慣型農法,也有自然農法,彼此之間都會相互交流種植出來的成果情報。
採訪 攝影 師瑞德
全文請翻閱《豐年》 64 卷第 23 期
上一篇
365天 結結實實的橙意
下一篇
多做一點 天公伯就會給飯吃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2%
我喜歡:26%
很實用:13%
夠新奇:6%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翔翔(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5/06/22
good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13
科學精神實驗耕作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2/08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