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 結結實實的橙意

沿著台三線來到雲林縣古坑鄉,兩旁路樹扶蔭交錯成為縣內著名的「綠色隧道」,在清晨及下午時間看陽光穿過樹蔭間隙沿途灑落在道路上,把握空閒時分來趟自行車之旅,享受久違的鄉間風光十分愜意。每逢周末,農民常會帶著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到隧道裡的農夫市集叫賣,消費者可以直接接觸生產者,認識作物的栽培過程,讓消費者挑的安心也吃得安心,週末假日走一趟農業首都,腦袋跟肚皮實在滿載而歸。
橙香、橙鄉的黯淡心情
順著台三線繼續往前走,路邊會看到古坑鄉麻園社區的指示牌,指示牌下方畫了三顆黃橙橙的柳丁,簡單道出麻園村的產業特色。通往村子的主要道路兩旁都可以看到整區整區的柳丁樹。每到年底柳丁轉色的時候,顆顆結實纍纍的的柳丁掛在樹梢,「清明落雪香,冬至滿山紅」就是閩南諺語中形容柳丁花期與年底結果的美麗景象,也像野獸派畫作用色一樣,大膽的將陽光般閃耀的黃色顏料滴灑在綠叢中。
古坑鄉柳丁種植面積為全臺最大,每年產量占全臺30%以上,大約每三顆柳丁就有一顆來自於古坑鄉。麻園種植柳丁的年代甚早,約從民國50年左右開始進行種植,早期年代柳丁價格好,從栽種、管理、採收、分裝等工作已成為大多數的在地居民養家活口的主要收入來源。橙農吳鏡說:「柳丁價格最好的時期是在民國80年初,當時售價平均一斤有50~70塊,這樣的好價格因此吸引許多農友紛紛改種柳丁,種植面積大增的結果造成產量過剩市場行情整個轉跌直下,造成產地價格最低一斤只剩下4、5塊。低迷的價格持續到近兩年才慢慢有起色。」
0歲到人瑞,顧頭嘛顧尾
吳鏡的家族是麻園最早開始種柳丁的家族之一,目前種植面積約兩甲地左右。吳鏡說:「柳丁是非常健康的水果,可以從0歲吃到人瑞對身體都很好,尤其柳丁是所有水果裡面,要從年頭顧到年冬的水果。」整整一年的生長期,所有的養分都跟著陽光保存在每一顆柳丁裡面,果然是適合每一年齡層都能吃的好水果。
柳丁相較於其他柑橘類的水果是比較好管理與照護的,但是在管理上所要投注的心力絕對不含糊。每年柳丁採收完要進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疏枝,將不必要的突長枝剪掉,一來方便管理二來也有助於隔年的結果,緊接在花期來臨前進行洗欉的動作,使用一種被稱作「夏油」的礦物質混和乳化劑之後噴灑在樹上,將樹上的蟲卵包覆,乾燥之後蟲卵無法接觸水分及氧氣,可以有效降低蟲類生長的數量。
從二月初柳丁開花後果園的管理又需要更加細心,蟲害方面鏽壁虱、薊馬、介殼蟲、蚜蟲這些讓果實皮衣不好賣相差,或是造成潰瘍病等等蟲蟲危機都不輕視。尤其是颱風來或是雨季之後,果園的土地管理更是重要,果樹經過浸泡之後容易發生滾水病、潰瘍病、黃龍病等病情,生病的果樹輕而落果影響收成,嚴重的甚至會讓果樹死亡。採收下來的柳丁就要開始分級、包袋然後放倉,放倉的地方選在涼爽處避免太陽直曬,保存好的柳丁不需冷藏可以放到七個月之久。
吳鏡特別分享他們家柳丁汁多飽滿、香甜回韻的秘密武器,原來祕訣是在落肥時,除了基本氮、磷、鉀等元素以外還加入了芝麻渣,施肥方式也不僅是將肥料撒在土地上而已,而是將肥料埋到土裡,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果樹浮根,經掩埋發酵過後的肥料更讓柳丁增添一股濃郁甜味。可見每一顆送到消費者手中黃澄澄的柳丁不只是營養滿分而已,更蘊含橙農365天對果樹的用心照護。 (文圖/黃任暘)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1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