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達人 六龜 金煌芒果ㄟ故鄉

不知從何時開始,芒果冰成為臺灣甜品的王道,外國遊客來到臺灣,一定要循著旅遊書去著名冰店朝聖一番,不點一碗芒果爽或芒果剉冰來品嚐,美食拼圖似乎就無法完整。
臺灣水果聲名遠播,無數果農是幕後的無名英雄,六龜農會果樹產銷班21班班長蘇文龍就是其中之一。每年至少有6萬顆金煌芒果出產自他的果園,芒果人生全被一個「忙」字所填滿。
芒果品種一籮筐六龜主力在金煌
凱特、愛文、西施、玉文、金煌這些全都是臺灣現有的芒果品種,不知您吃過幾種?芒果原是外來種水果,在臺灣落地生根之後,農民改良出更多優質品種,不論是果粒、果形、風味與甜度都有差異。
在上述品種中,金煌芒果是以六龜果農黃金煌先生的名字來命名,因為特殊的地緣關係,六龜種植高達大面積金煌芒果。每年5月,各地芒果園遍布深褐色或白色套袋,呈現繽紛又熱鬧的景觀。
每逢採收季到來,一粒粒碩大又漂亮的大芒果成堆陳列在地面,隨處可見農民忙著分級與包裝的忙碌身影,是六龜鄉間的農忙一景。
金煌芒果研發者不藏私,六龜區內種植金煌芒果的面積不斷增加,歷經多年繁衍,從民國70年代至今,前些年面積6500公頃達到巔峰,近年農村人口老化,面積約略下降,約維持6000公頃,集中在荖濃、龍興等地。
當地人說,金煌芒果果形碩大可比木瓜,平均重量高達1.2公斤,所以素有「芒果之王」的稱號,果核薄、氣味清香,再加上甜度高、無纖維,一直都是人氣很旺的夏季水果。
產銷班班長 農務工作用心盡力
「金煌芒果在六龜的發展歷史超過30年,果樹產銷班21班蘇班長栽種的芒果品質有目共睹,我們可以放心推薦給消費者,難得的是,他認真取得吉園圃認證,精神可嘉!」六龜農會總幹事邱蘭英談起金煌芒果,第一個推薦人選就是農會果樹產銷班第21班班長蘇文龍。
不只總幹事大力推薦,第一線接觸農民的推廣股股長施秀鴛也這樣說。施股長說,蘇班長做事認真,他所帶領的產銷班成員也十分有衝勁,若要推薦金煌達人,蘇班長可說是不二人選。
六龜農會總幹事邱蘭英與推廣股股長施秀鴛口中的「蘇班長」蘇文龍今年52歲,年少時曾在市區當板模工人,返鄉務農廿幾年,常年勞動讓他皮膚黝黑,體型結實又精瘦,幾乎從來沒胖過。
蘇班長的家在水冬瓜山上,順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抵達半山腰中唯一一戶農舍,放眼看去,一大片芒果園佇立在農舍前,一片綠意延伸,看似果園綿延不絕至對面山頭,讓人不禁懷疑「要多少人力才能撐得起這裡的農務工作呢?」
聽到這個問題,蘇太太忍不住搶答說,哪有什麼工人,平常都是我們倆夫妻在做,父母親年事已高,粗重工作無法負荷,4個小孩多少會分擔一點農務,從小學開始就是家中的得力幫手,別人要上假期營隊,只有蘇家小孩必須下田工作。今年暑假開始,在家的小兒子要北上桃園就讀建教合作班,只有放假才能返家幫忙。
從日出到日落 必須比工人早上工
蘇家果園廣達5公頃,蘇班長說,自家果園主要種植金煌芒果,一小部分是西施芒果,整體而言,金煌平均1顆1台斤,不僅分量夠,市場的接受度也比較高,所以才以金煌芒果當主力產品。
談起種植訣竅,蘇班長謙虛說,跟其他果農比起來,並無特別的種植技巧,大家都很厲害。不過,為了預防落果,蘇家的芒果通常會生長至15公分才套袋,這樣卻要承擔果蠅叮咬外皮的風險,有些明顯發育遲緩的果實就不套袋,另外銷往「芒果青」市場,可省下套袋成本。
話雖如此,金煌芒果的產季約從5~8月,夫婦倆人從5月開始分區套袋,5公頃果園分散山區,每株果樹上的果實要一一套上紙袋,耗時又花費體力。
兩人真的忙不過來,跟別人一樣也要雇工協助,不過芒果的套袋期跟蓮霧採收期重疊在一起,鄉下缺工嚴重,連國中剛畢業的兒子都要幫忙拜託同學家人來果園工作。
蘇太太說,一般工人6點上工,我們5點就要起床,果園主人不可能比工人還晚下田,農忙時期工作至晚上6、7點很正常,忙起來真的很辛苦。
取得吉園圃認證 守護消費者健康
農藥殘留無法由外觀辨別,隨著國人消費意識抬頭,為替消費者健康把關,行政院農委會從民國82年開始推動「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並訂定管理作業規範,輔導與教育農民減少用藥,透過標章認證來建立消費者信心。
在臺灣食品尚未爆發塑化劑、修飾澱粉、香精麵包、黑心食用油等食安問題前,當時多數農民都覺得「吉園圃認證很麻煩」,蘇班長卻獨排眾議,逐步帶領班員一起努力取得吉園圃標章,19名班員中,已有1/4成員通過認證。
「沒什麼,取得認證可以讓大家吃得安心一點!」蘇班長淡然分享自己取得吉園圃認證的初衷。事實上,維持吉園圃認證要付出不少成本,每個產季都要檢驗不說,一般而言,農政單位規定的指定用藥比較貴,防治蟲害效果差一點,所以用藥成本高,果園產量也比別人少。
文圖/徐柏翔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