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稻鴨共棲的智慧與美好宜蘭「鴨鄉鴨香」
刊登日:104/07/20
3,966
當全臺灣瀰漫在觀賞荷蘭設計師的「黃色小鴨」熱潮,人手一隻黃色小鴨布偶或飾品,已普及大街小巷。於此同時,素有「鴨鄉」之稱的宜蘭,在11月初舉辦了「鴨鄉鴨香」活動,以觀光導覽、展示和體驗,帶領遊客走入臺灣名副其實的養鴨重鎮「宜蘭」,一睹鴨子生長的實際過程與環境。
至今,宜蘭最為觀光客所熟知的,莫過於令人食指大動的鴨賞與皮蛋等鴨製品,除了「博士鴨觀光工廠」等處,教遊客認識從蛋殼被孵育成鴨的過程,以及較少被得知的鴨常識。其實深入宜蘭鄉間,還有農家以「稻鴨共棲」的方法涵養農地,不施用化學肥料,在田裡養鴨且種稻,栽植出「稻鴨米」有機米品牌。
在宜蘭游動的黃色小鴨
宜蘭因氣候多雨,水源豐沛,適宜養鴨,早期當地便盛行在河床養鴨畜牧,而後,養鴨人家慢慢遷移或挖掘自有池塘養鴨,當時農家已知可以稻鴨共存畜牧和種稻,而養鴨業興盛不免造成水源汙染;70年代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導致宜蘭的養鴨畜產業逐漸沒落。
「阿ba ba ba∼∼阿ba ba ba∼∼」,每天清晨6點,三星鄉大洲村產銷一班的陳文連,準時喚起稻田中的鴨子,飽食之後,鴨子成群走到對面的池塘裡游泳,怕生的鴨子認得主人叫喚的音頻,可不是每個人發出「阿ba ba ba∼∼」牠們就會靠近。看著白色羽毛的成鴨戲水,陳文連指著另一邊小池塘裡的小鴨笑說:「我的黃色小鴨是會動的喔,不是只會浮在水面上的那種喔!」
陳文連從8歲起,跟著父親養鴨,至今整整六十多年,從生活經驗累積得來,陳文連回想起每年一期收割的稻作循環和養鴨經驗,彷彿隨興翻閱典藏在腦中的那部農民曆,對於蓄鴨、稻作和氣候之間,如何相互配合與掌握,歷歷道來。他提到,宜蘭稻作生產周期100天,鴨子生長周期90天,每年7月收割後,直到9月,時值颱風季節水量較多,不適宜在田間養鴨,只能種油菜花和田菁,讓稻田的泥土休息,到了10月和11月,再依季節性取決養鴨時間,養鴨後,到隔年3月底,稻田播種前,必須收鴨整地,將成鴨送進屠宰場。在「鴨鄉鴨香」活動期間,在遊客眼前嬉戲的鴨子,才在田裡放牧飼養一個多月而已呢。
畜牧與種植童年的回憶
遊客看著一隻隻肥大的鴨子,不禁驚呼連連:「好可愛喔!」並追著走出田間的鴨子跑。「稻鴨共棲」養鴨且種稻的方法,是陳文連在民國89年,因農委會鼓勵成立產銷一班,推廣有機種作,因著從小的養鴨記憶,而發想出來的。現代人可能覺得新鮮有趣,殊不知早期,臺灣農民就是這樣同時養鴨又種稻呢!
陳文連說,跟著父親從小養鴨長大,每當到了宜蘭的休耕期,他就會開車載著鴨子,從北到南,為外縣市每年兩期作的農地,放鴨吃食稻作的天敵,最遠處曾抵達屏東,而如此花車油錢畜牧,可不是閒著沒事帶鴨子到處遊逛,也不是為了讓鴨子飽食一餐;放牧鴨子免費為農家的稻田收拾農作的蟲害,可說是當時最富人情味且用金錢無法換取的時光。
800∼900隻鴨子與稻苗,就在平均1.3公頃的天然生長環境中,共存共生;至於一畝田要放牧多少隻鴨子?必須以經驗控制,得計算鴨子總數量所排放出的排泄物,才不會影響到河川的環保問題,而縣政府與環保局都會前來檢測。放牧鴨子70天後,看稻芽萌發的狀況以及水質,即可判斷一塊田的肥料是否足夠,這時可知道要放養多少鴨子。曾有屏科大教授請教陳文連,該如何判斷天候養鴨與種稻,陳文連說這連他自己也難以用言語說明,只能靠經驗判斷。
產銷一班班長陳晉恭
稻田裡逐漸抽長的田菁和蟲類,以及稻子最大的天敵福壽螺,都是鴨子愛吃的食物,陳文連隨手抱起一隻鴨子,摸牠的喉嚨:「你看,這些硬硬的地方,都是鴨子剛吃進去的福壽螺,鴨子將吃下的食物留在喉嚨磨碎之後,再吞進胃裡。」指著從池塘回到田間的鴨群,陳文連有說不完的養鴨經:「那隻斂收雙翅蹲在田埂上的鴨子,已經吃飽了,雖然張開眼睛,其實是在睡覺喔。另一隻不斷拍水啄身體的鴨子,正在洗澡呢!」陳文連形容鴨子就像小孩一樣,每天睡飽醒來就開始吃東西,吃飽了就玩,玩累了就睡,一天覓食兩次。陳文連時常在夜裡聽到鴨子被狗等天敵騷擾,集體奔跑發出異常聲音而起身。
而農會產銷一班的「班長」陳晉恭,為了延續父親陳文連養鴨的生活記憶,原在臺北從事製傘業的他,不惜奔走宜蘭和臺北兩地,將產銷一班以公司的制度化方式經營,將肥料採購與降低成本系統化,提高農作物收益;產銷班結合了農業的生產和行銷,陳晉恭扮演的角色則類似公司的CEO,帶領產銷班走向未來、朝正面方向經營。身為產銷班裡的「CEO」,陳晉恭必須作為農友之間的協調,他說,「如果能因此將產銷班帶到一個前景,產銷班就能永續經營。」當遊客在飼鴨的稻田邊,使用小型機器體驗碾米並品嘗現場煎製的三星鄉蔥油餅,那天上午,陳晉恭走進產銷一班的碾米廠,一位農友正好載貨來到碾米廠,並為籌措兩名孩子的大學學費而向陳晉恭先行借貸。陳晉恭說,在鄉下地方,大家都重面子,產銷班裡成員互助的層面,不僅農事也擴及生活,彼此幫忙。而這座碾米廠,是陳晉恭特地為產銷一班所設置的,並非每個產銷班都設有碾米廠。
民國91年接手產銷一班之後,陳晉恭於92年設碾米廠,將稻穀冷藏與風乾⋯⋯以一條龍方式生產。這期間陸續拜訪了全臺灣的生產者、加工業者、盤商、糧商,尋問市場的流通性之中,哪些品種哪些米適合消費者口感,再決定要生產哪種米,讓消費者能夠接受。自此之後,產銷一班多元化經營,「稻鴨米」就是一個成功轉型的例子。除此之外,產銷一班存在的意義,在於產銷班和小農相較,沒有農地面積和產量的受限,小農不若產銷班,擁有大型資源設備做農業生產,因為大型設備需要大的碾米量,陳晉恭希望更多小農能跟產銷一班能夠一起聯合,做出大型的生產與行銷系統。
不造假的自然和諧之美
從表面上看來,養鴨畜牧業似乎有不變的規則,然則,養鴨畜牧對陳文連而言,是一種生活的感情與成長的回憶,後輩只能從陳文連的口述,學習如何目測鴨子是否生病,記錄下這些寶貴的口述經驗,才知道要如何管理鴨子現在的病毒種類多樣,例如禽流感,但陳文連在禽流感盛行的那段期間,憑藉豐富的經驗,他所飼養的鴨子完全不受到病毒影響。如此養鴨的經驗值,永遠都在變化,因為要畜牧業得看天吃飯,觀察不斷變化的大環境,誰都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幻變難料的天然災害。近年來,有不少臺商在越南、泰國、柬埔寨投資養鴨畜牧業,陳文連也曾受邀到當地口述養鴨管理方式。
鴨子在農地裡生活,不但能為農作減少蟲害,其排泄物也是含養農地最天然的肥料。土地最基本的三要素是氮、磷、鉀,磷比較容易成為固態磷,殘留在農土,而養鴨的土地,磷將對會減少,磷減少才能活化土地。曾有一對住在東部的夫妻,無意中吃了稻鴨米,打聽到農產地,帶著小孩親自找到陳永連家中,在現場看到稻鴨共棲的有趣景象,還購買了兩箱稻鴨米。陳晉恭說,對於不約而同前來的訪客,家人皆已見怪不怪,有些人還特地打電話預約參訪,陳晉恭都請他們自行參觀,「也有很多人會懷疑稻鴨米種植是否造假,不用特地和我們約時間,直接讓外人來產地親眼見證,這是無須辯解的方法。」
產銷一班讓種米與養鴨畜牧兼顧,兩全其美,是一種回憶,也改變了養殖畜牧業的看法,適量養殖才不會影響大環境。「阿ba ba ba∼∼阿ba ba ba∼∼」陳文連每天不厭倦地喚醒田間熟睡的鴨子,他笑說自己養鴨種稻要使用兩個頭腦,兩者兼顧;而他的兒子陳晉恭為了父親的生活信仰,不惜加入產銷一班,從事雨傘製造業的他,同樣要使用兩個頭腦,一邊銷售稻鴨米,一邊兼顧本業。
稻鴨共棲的景象,在「鴨鄉鴨香」活動中,是農友智慧的結晶,也呈現了人性與動物情感自然之美。
Data
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稻鴨米產銷班第一班
陳晉恭
03-956-0833、0932-264-185
宜蘭縣三星鄉大洲村大洲路2路46號
文圖╱陳思嫻
至今,宜蘭最為觀光客所熟知的,莫過於令人食指大動的鴨賞與皮蛋等鴨製品,除了「博士鴨觀光工廠」等處,教遊客認識從蛋殼被孵育成鴨的過程,以及較少被得知的鴨常識。其實深入宜蘭鄉間,還有農家以「稻鴨共棲」的方法涵養農地,不施用化學肥料,在田裡養鴨且種稻,栽植出「稻鴨米」有機米品牌。
在宜蘭游動的黃色小鴨
宜蘭因氣候多雨,水源豐沛,適宜養鴨,早期當地便盛行在河床養鴨畜牧,而後,養鴨人家慢慢遷移或挖掘自有池塘養鴨,當時農家已知可以稻鴨共存畜牧和種稻,而養鴨業興盛不免造成水源汙染;70年代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導致宜蘭的養鴨畜產業逐漸沒落。
「阿ba ba ba∼∼阿ba ba ba∼∼」,每天清晨6點,三星鄉大洲村產銷一班的陳文連,準時喚起稻田中的鴨子,飽食之後,鴨子成群走到對面的池塘裡游泳,怕生的鴨子認得主人叫喚的音頻,可不是每個人發出「阿ba ba ba∼∼」牠們就會靠近。看著白色羽毛的成鴨戲水,陳文連指著另一邊小池塘裡的小鴨笑說:「我的黃色小鴨是會動的喔,不是只會浮在水面上的那種喔!」
陳文連從8歲起,跟著父親養鴨,至今整整六十多年,從生活經驗累積得來,陳文連回想起每年一期收割的稻作循環和養鴨經驗,彷彿隨興翻閱典藏在腦中的那部農民曆,對於蓄鴨、稻作和氣候之間,如何相互配合與掌握,歷歷道來。他提到,宜蘭稻作生產周期100天,鴨子生長周期90天,每年7月收割後,直到9月,時值颱風季節水量較多,不適宜在田間養鴨,只能種油菜花和田菁,讓稻田的泥土休息,到了10月和11月,再依季節性取決養鴨時間,養鴨後,到隔年3月底,稻田播種前,必須收鴨整地,將成鴨送進屠宰場。在「鴨鄉鴨香」活動期間,在遊客眼前嬉戲的鴨子,才在田裡放牧飼養一個多月而已呢。
畜牧與種植童年的回憶
遊客看著一隻隻肥大的鴨子,不禁驚呼連連:「好可愛喔!」並追著走出田間的鴨子跑。「稻鴨共棲」養鴨且種稻的方法,是陳文連在民國89年,因農委會鼓勵成立產銷一班,推廣有機種作,因著從小的養鴨記憶,而發想出來的。現代人可能覺得新鮮有趣,殊不知早期,臺灣農民就是這樣同時養鴨又種稻呢!
陳文連說,跟著父親從小養鴨長大,每當到了宜蘭的休耕期,他就會開車載著鴨子,從北到南,為外縣市每年兩期作的農地,放鴨吃食稻作的天敵,最遠處曾抵達屏東,而如此花車油錢畜牧,可不是閒著沒事帶鴨子到處遊逛,也不是為了讓鴨子飽食一餐;放牧鴨子免費為農家的稻田收拾農作的蟲害,可說是當時最富人情味且用金錢無法換取的時光。
800∼900隻鴨子與稻苗,就在平均1.3公頃的天然生長環境中,共存共生;至於一畝田要放牧多少隻鴨子?必須以經驗控制,得計算鴨子總數量所排放出的排泄物,才不會影響到河川的環保問題,而縣政府與環保局都會前來檢測。放牧鴨子70天後,看稻芽萌發的狀況以及水質,即可判斷一塊田的肥料是否足夠,這時可知道要放養多少鴨子。曾有屏科大教授請教陳文連,該如何判斷天候養鴨與種稻,陳文連說這連他自己也難以用言語說明,只能靠經驗判斷。
產銷一班班長陳晉恭
稻田裡逐漸抽長的田菁和蟲類,以及稻子最大的天敵福壽螺,都是鴨子愛吃的食物,陳文連隨手抱起一隻鴨子,摸牠的喉嚨:「你看,這些硬硬的地方,都是鴨子剛吃進去的福壽螺,鴨子將吃下的食物留在喉嚨磨碎之後,再吞進胃裡。」指著從池塘回到田間的鴨群,陳文連有說不完的養鴨經:「那隻斂收雙翅蹲在田埂上的鴨子,已經吃飽了,雖然張開眼睛,其實是在睡覺喔。另一隻不斷拍水啄身體的鴨子,正在洗澡呢!」陳文連形容鴨子就像小孩一樣,每天睡飽醒來就開始吃東西,吃飽了就玩,玩累了就睡,一天覓食兩次。陳文連時常在夜裡聽到鴨子被狗等天敵騷擾,集體奔跑發出異常聲音而起身。
而農會產銷一班的「班長」陳晉恭,為了延續父親陳文連養鴨的生活記憶,原在臺北從事製傘業的他,不惜奔走宜蘭和臺北兩地,將產銷一班以公司的制度化方式經營,將肥料採購與降低成本系統化,提高農作物收益;產銷班結合了農業的生產和行銷,陳晉恭扮演的角色則類似公司的CEO,帶領產銷班走向未來、朝正面方向經營。身為產銷班裡的「CEO」,陳晉恭必須作為農友之間的協調,他說,「如果能因此將產銷班帶到一個前景,產銷班就能永續經營。」當遊客在飼鴨的稻田邊,使用小型機器體驗碾米並品嘗現場煎製的三星鄉蔥油餅,那天上午,陳晉恭走進產銷一班的碾米廠,一位農友正好載貨來到碾米廠,並為籌措兩名孩子的大學學費而向陳晉恭先行借貸。陳晉恭說,在鄉下地方,大家都重面子,產銷班裡成員互助的層面,不僅農事也擴及生活,彼此幫忙。而這座碾米廠,是陳晉恭特地為產銷一班所設置的,並非每個產銷班都設有碾米廠。
民國91年接手產銷一班之後,陳晉恭於92年設碾米廠,將稻穀冷藏與風乾⋯⋯以一條龍方式生產。這期間陸續拜訪了全臺灣的生產者、加工業者、盤商、糧商,尋問市場的流通性之中,哪些品種哪些米適合消費者口感,再決定要生產哪種米,讓消費者能夠接受。自此之後,產銷一班多元化經營,「稻鴨米」就是一個成功轉型的例子。除此之外,產銷一班存在的意義,在於產銷班和小農相較,沒有農地面積和產量的受限,小農不若產銷班,擁有大型資源設備做農業生產,因為大型設備需要大的碾米量,陳晉恭希望更多小農能跟產銷一班能夠一起聯合,做出大型的生產與行銷系統。
不造假的自然和諧之美
從表面上看來,養鴨畜牧業似乎有不變的規則,然則,養鴨畜牧對陳文連而言,是一種生活的感情與成長的回憶,後輩只能從陳文連的口述,學習如何目測鴨子是否生病,記錄下這些寶貴的口述經驗,才知道要如何管理鴨子現在的病毒種類多樣,例如禽流感,但陳文連在禽流感盛行的那段期間,憑藉豐富的經驗,他所飼養的鴨子完全不受到病毒影響。如此養鴨的經驗值,永遠都在變化,因為要畜牧業得看天吃飯,觀察不斷變化的大環境,誰都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幻變難料的天然災害。近年來,有不少臺商在越南、泰國、柬埔寨投資養鴨畜牧業,陳文連也曾受邀到當地口述養鴨管理方式。
鴨子在農地裡生活,不但能為農作減少蟲害,其排泄物也是含養農地最天然的肥料。土地最基本的三要素是氮、磷、鉀,磷比較容易成為固態磷,殘留在農土,而養鴨的土地,磷將對會減少,磷減少才能活化土地。曾有一對住在東部的夫妻,無意中吃了稻鴨米,打聽到農產地,帶著小孩親自找到陳永連家中,在現場看到稻鴨共棲的有趣景象,還購買了兩箱稻鴨米。陳晉恭說,對於不約而同前來的訪客,家人皆已見怪不怪,有些人還特地打電話預約參訪,陳晉恭都請他們自行參觀,「也有很多人會懷疑稻鴨米種植是否造假,不用特地和我們約時間,直接讓外人來產地親眼見證,這是無須辯解的方法。」
產銷一班讓種米與養鴨畜牧兼顧,兩全其美,是一種回憶,也改變了養殖畜牧業的看法,適量養殖才不會影響大環境。「阿ba ba ba∼∼阿ba ba ba∼∼」陳文連每天不厭倦地喚醒田間熟睡的鴨子,他笑說自己養鴨種稻要使用兩個頭腦,兩者兼顧;而他的兒子陳晉恭為了父親的生活信仰,不惜加入產銷一班,從事雨傘製造業的他,同樣要使用兩個頭腦,一邊銷售稻鴨米,一邊兼顧本業。
稻鴨共棲的景象,在「鴨鄉鴨香」活動中,是農友智慧的結晶,也呈現了人性與動物情感自然之美。
Data
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稻鴨米產銷班第一班
陳晉恭
03-956-0833、0932-264-185
宜蘭縣三星鄉大洲村大洲路2路46號
文圖╱陳思嫻
上一篇
白牡丹綻茶香 茶葉達人葉步銧
下一篇
玉荷包達人 曾淑惠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9%
我喜歡:41%
很實用:5%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8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 さん(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9/06/25
讚~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2/02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2/02
good
翔翔(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5/06/22
good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0/29
啵棒!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27
很好
阿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21
讚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21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