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有堅強的理念 才能逼自己進步 凱馨桂土雞的品種研發之路
刊登日:105/02/01
1,314
凱馨桂丁土雞的品種研發之路是當想法形成後,總經理鄧學凱不斷與人討論、分享,在思考與對話的激盪下,資源與條件日漸完備,因此造就「凱馨桂丁土雞」品種研發的成功。凱馨實業以品種+配方+品牌,這三道門檻讓自己站穩市場,走向國際。
凱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學凱日常的工作行程總是滿檔。為了「臺灣土雞王」這塊招牌,有太多的機關行號要拜訪、有太多的重要人士要請益,也有太多的事務要處理,往往一趟臺北行,一個上午的有限時間內,就安排了3、4個點要跑,鄧學凱非得靠著自行駕車南北奔波,若是想圖出差之行舒適而搭乘高鐵,是無法應付這緊湊的行程與快速點對點移動的彈性要求。回到位於斗六的辦公室後,一進門就能望見懸掛在牆上、幾乎與牆等高的巨幅亞洲地圖,這是朋友在聽聞鄧學凱擘畫凱馨實業未來市場版圖的願景後,費心費力為他找來的。這幅贈禮是友人的認同,亦承載了鄧學凱的夢想,尤其在畜產試驗所協助下,凱馨實業將藉由成功研發出的商用純品系雞種-凱馨桂丁土雞,立足臺灣市場,進而邁向國際,地圖上的每一個國家,都將是未來桂丁雞踏足的地方。
預見市場,找到方向
凱馨實業成立於1991年,經歷24年的光陰,從初期是國內第一家專為有色雞(土雞、烏骨雞)電宰的專業生產工廠,發展成至今,已是將種雞、飼料、孵化、飼養、電宰、加工到銷售各生產線垂直整合的有色雞專業公司。
回首公司的發展歷程,鄧學凱以市場分析的角度切入,說明公司為何致力於品種研發的工作。總體市場的變化往往是隨著消費世代的更迭而有所不同,「而每隔10年,就是一個新的世代。10年的時間足以讓消費市場中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而消費觀念亦形塑出來。」2003年,鄧學凱正式進入凱馨實業,準備接掌父親一手創辦的公司。當時,正經歷外食族增加、祭拜減少等消費型態大轉化的趨勢,土雞市場隨著逐年萎縮,讓凱馨實業的發展陷入瓶頸,產銷失衡下「當時是覺得連生存都是很大的問題,已經在虧損了,看不到訂單進來的可能性。」對比於當前凱馨實業擁有14億年營業額的麗亮表現,實是難以想像他口中12年前慘淡經營的狀況。為了挽回 勢,自2005年開始,鄧學凱大刀闊斧從「產銷人發財」進行體質改造工程,並轉型進入「生鮮」與「分切」的市場,正式推出自我品牌。經營品牌要做到數量穩定、品質整齊,以及多元行銷、開發新通路,才能贏得消費市場的肯定,總的來說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可是我想要多一點與通路商談判的力量,而有品牌才能決定價格。」甫轉戰「生鮮、分切」市場遭遇的最大敵手是傳統認為活雞現宰才叫新鮮的觀念,但現今消費市場的風向已轉往食品安全,「證明我們走對了。」鄧學凱話峰一轉,時至今日「分切的市場算是發展得很成熟了,不僅是市場的主流,更可說已是生鮮肉品市場的基本起手式。」既然如此,望向下一個10年,他已著手規劃引領公司邁向新方向,即「為土雞肉品市場建立標準」,而達成這個目標之前,他告訴自己必須從事品種研發的工作。
品種研發,水到渠成
鄧學凱內心深處堅信一個原則,「當企業想做品牌,但品牌卻沒有品種的基礎,品質就不穩,就像這棟建築物是建在一個浮動的基礎上面。」
鄧學凱以日本「和牛」為例,「和牛」即是一固定而無法被替代的品種,代表一種獨特的味道與質感。而臺灣土雞品種較雜,性狀不穩定,「而且近親繁殖就很容易感染,得病率高,就容易出現食安問題,更重要的是無法標準化」,他進一步解釋何謂無法標準化,當飼養人不變、飼料配方相同、養殖天數固定、電宰流程固定,卻因品種繁雜,而出現所生產出的肉質口感常是有時脂肪含量高,有時則乾柴而不緊實的狀況,這正是品種沒有單一化的結果。
「其實我是受到日本人的刺激與影響」,鄧學凱回想12年前,剛回來接掌凱馨實業才一個月,即代表公司前往日本參加食品展,日本客戶最常問他凱馨實業用的是什麼品種,「就答不出來呀,像日本有薩摩雞、比內雞,後來沒辦法了,想到我們的孵化場叫『青山』,就說我們的雞是『青山雞』。」他講到這段經歷,宛如視作一段趣事而大笑,但那時他可是感到非常心虛,並當下暗暗打定主意,「有機會一定要自行育種」。
12年前的想法,直到2006年時鄧學凱決定落實。他坦言,因為剛回公司接班有太多的事要做了,品種研發並不是那時的首要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到「公司開始轉虧為盈了,時機也就成熟了」。但父親鄧進得並不支持,鄧學凱強調,絕非是老一輩的人跟不上時代,「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了解箇中風險而不敢輕易嘗試」,研發需要時間、資本與人才,時間拖得愈長,後二者的投入成本愈是沈重,縱使研發成功,能否商品化亦是未定之天。然而鄧學凱不死心,花了2年的時間終於說服父親,其中的關鍵是,這條品種研發之路,將有畜產試驗所一路相伴。
2008年品種研發工作正式啟動,由凱馨實業決定所需的肉品品質與改良的方向,再由畜產試驗所提供技術與專業人才的輔導以及鑑定的工作,此一合作模式很大程度地降低凱馨實業的研發成本,鄧學凱感念地說:「我們不用自己摸索,少走了許多冤枉路,也少花了許多錢,因為他們夠專業。」並終於在2014年年底通過農業委員會登記命名為「凱馨桂丁土雞,成為臺灣第一隻民間育成的商用純品系雞種。
建立標準化,邁向國際化
隨著品種研發與商品化的成功,鄧學凱表示凱馨實業的發展方向可用「微笑曲線」來看,一端是研發,一端是品牌,品種加上品牌,再搭配自行調配含有活菌的飼料配方,凱馨實業旗下的40戶契養戶是採同一套標準,飼養出規格一致、品質均等的桂丁土雞,如此一來品牌整體形象將進一步提升,對消費者來說,只需認定「凱馨」這個品牌,即代表品質的保證,「雖然我們是在農業,但我們是把農業套在現代企業的經營邏輯裡面。」鄧學凱說到,生產能標準化,消費方式亦能標準化。來自於進口汽車分級的靈感,桂丁土雞依養殖週齡區隔為C、E、S三種等級,不同的週齡有不同的料理方式,鄧學凱的企圖心是在未來10年型塑出消費標準,「我希望這個分級會是未來臺灣土雞的標準分級」。
「如果不國際化,那大概也不用想那麼多。」鄧學凱認為桂丁土雞非常適合進軍亞洲市場,他分析,「亞洲那麼大,過去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而中東地區因為信仰回教,對雞肉的需求很大」,放眼廣大的亞洲市場,出生甫一天的桂丁土雞披著「KT Chicken」這個品種名,已在去(2014)年搭飛機到緬甸飼養。這是凱馨實業「品種輸出」的第一步,亦將為凱馨實業輸出生產標準鋪路。
採訪/攝影 余世芳
凱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學凱日常的工作行程總是滿檔。為了「臺灣土雞王」這塊招牌,有太多的機關行號要拜訪、有太多的重要人士要請益,也有太多的事務要處理,往往一趟臺北行,一個上午的有限時間內,就安排了3、4個點要跑,鄧學凱非得靠著自行駕車南北奔波,若是想圖出差之行舒適而搭乘高鐵,是無法應付這緊湊的行程與快速點對點移動的彈性要求。回到位於斗六的辦公室後,一進門就能望見懸掛在牆上、幾乎與牆等高的巨幅亞洲地圖,這是朋友在聽聞鄧學凱擘畫凱馨實業未來市場版圖的願景後,費心費力為他找來的。這幅贈禮是友人的認同,亦承載了鄧學凱的夢想,尤其在畜產試驗所協助下,凱馨實業將藉由成功研發出的商用純品系雞種-凱馨桂丁土雞,立足臺灣市場,進而邁向國際,地圖上的每一個國家,都將是未來桂丁雞踏足的地方。
預見市場,找到方向
凱馨實業成立於1991年,經歷24年的光陰,從初期是國內第一家專為有色雞(土雞、烏骨雞)電宰的專業生產工廠,發展成至今,已是將種雞、飼料、孵化、飼養、電宰、加工到銷售各生產線垂直整合的有色雞專業公司。
回首公司的發展歷程,鄧學凱以市場分析的角度切入,說明公司為何致力於品種研發的工作。總體市場的變化往往是隨著消費世代的更迭而有所不同,「而每隔10年,就是一個新的世代。10年的時間足以讓消費市場中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而消費觀念亦形塑出來。」2003年,鄧學凱正式進入凱馨實業,準備接掌父親一手創辦的公司。當時,正經歷外食族增加、祭拜減少等消費型態大轉化的趨勢,土雞市場隨著逐年萎縮,讓凱馨實業的發展陷入瓶頸,產銷失衡下「當時是覺得連生存都是很大的問題,已經在虧損了,看不到訂單進來的可能性。」對比於當前凱馨實業擁有14億年營業額的麗亮表現,實是難以想像他口中12年前慘淡經營的狀況。為了挽回 勢,自2005年開始,鄧學凱大刀闊斧從「產銷人發財」進行體質改造工程,並轉型進入「生鮮」與「分切」的市場,正式推出自我品牌。經營品牌要做到數量穩定、品質整齊,以及多元行銷、開發新通路,才能贏得消費市場的肯定,總的來說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可是我想要多一點與通路商談判的力量,而有品牌才能決定價格。」甫轉戰「生鮮、分切」市場遭遇的最大敵手是傳統認為活雞現宰才叫新鮮的觀念,但現今消費市場的風向已轉往食品安全,「證明我們走對了。」鄧學凱話峰一轉,時至今日「分切的市場算是發展得很成熟了,不僅是市場的主流,更可說已是生鮮肉品市場的基本起手式。」既然如此,望向下一個10年,他已著手規劃引領公司邁向新方向,即「為土雞肉品市場建立標準」,而達成這個目標之前,他告訴自己必須從事品種研發的工作。
品種研發,水到渠成
鄧學凱內心深處堅信一個原則,「當企業想做品牌,但品牌卻沒有品種的基礎,品質就不穩,就像這棟建築物是建在一個浮動的基礎上面。」
鄧學凱以日本「和牛」為例,「和牛」即是一固定而無法被替代的品種,代表一種獨特的味道與質感。而臺灣土雞品種較雜,性狀不穩定,「而且近親繁殖就很容易感染,得病率高,就容易出現食安問題,更重要的是無法標準化」,他進一步解釋何謂無法標準化,當飼養人不變、飼料配方相同、養殖天數固定、電宰流程固定,卻因品種繁雜,而出現所生產出的肉質口感常是有時脂肪含量高,有時則乾柴而不緊實的狀況,這正是品種沒有單一化的結果。
「其實我是受到日本人的刺激與影響」,鄧學凱回想12年前,剛回來接掌凱馨實業才一個月,即代表公司前往日本參加食品展,日本客戶最常問他凱馨實業用的是什麼品種,「就答不出來呀,像日本有薩摩雞、比內雞,後來沒辦法了,想到我們的孵化場叫『青山』,就說我們的雞是『青山雞』。」他講到這段經歷,宛如視作一段趣事而大笑,但那時他可是感到非常心虛,並當下暗暗打定主意,「有機會一定要自行育種」。
12年前的想法,直到2006年時鄧學凱決定落實。他坦言,因為剛回公司接班有太多的事要做了,品種研發並不是那時的首要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到「公司開始轉虧為盈了,時機也就成熟了」。但父親鄧進得並不支持,鄧學凱強調,絕非是老一輩的人跟不上時代,「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了解箇中風險而不敢輕易嘗試」,研發需要時間、資本與人才,時間拖得愈長,後二者的投入成本愈是沈重,縱使研發成功,能否商品化亦是未定之天。然而鄧學凱不死心,花了2年的時間終於說服父親,其中的關鍵是,這條品種研發之路,將有畜產試驗所一路相伴。
2008年品種研發工作正式啟動,由凱馨實業決定所需的肉品品質與改良的方向,再由畜產試驗所提供技術與專業人才的輔導以及鑑定的工作,此一合作模式很大程度地降低凱馨實業的研發成本,鄧學凱感念地說:「我們不用自己摸索,少走了許多冤枉路,也少花了許多錢,因為他們夠專業。」並終於在2014年年底通過農業委員會登記命名為「凱馨桂丁土雞,成為臺灣第一隻民間育成的商用純品系雞種。
建立標準化,邁向國際化
隨著品種研發與商品化的成功,鄧學凱表示凱馨實業的發展方向可用「微笑曲線」來看,一端是研發,一端是品牌,品種加上品牌,再搭配自行調配含有活菌的飼料配方,凱馨實業旗下的40戶契養戶是採同一套標準,飼養出規格一致、品質均等的桂丁土雞,如此一來品牌整體形象將進一步提升,對消費者來說,只需認定「凱馨」這個品牌,即代表品質的保證,「雖然我們是在農業,但我們是把農業套在現代企業的經營邏輯裡面。」鄧學凱說到,生產能標準化,消費方式亦能標準化。來自於進口汽車分級的靈感,桂丁土雞依養殖週齡區隔為C、E、S三種等級,不同的週齡有不同的料理方式,鄧學凱的企圖心是在未來10年型塑出消費標準,「我希望這個分級會是未來臺灣土雞的標準分級」。
「如果不國際化,那大概也不用想那麼多。」鄧學凱認為桂丁土雞非常適合進軍亞洲市場,他分析,「亞洲那麼大,過去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而中東地區因為信仰回教,對雞肉的需求很大」,放眼廣大的亞洲市場,出生甫一天的桂丁土雞披著「KT Chicken」這個品種名,已在去(2014)年搭飛機到緬甸飼養。這是凱馨實業「品種輸出」的第一步,亦將為凱馨實業輸出生產標準鋪路。
採訪/攝影 余世芳
上一篇
草生栽培 濃綠生豔紅火龍果
下一篇
自家養、節氣食 花田喜彘 張勝哲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3%
我喜歡:53%
很實用:9%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9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桑(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9/06/22
讚~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6/17
GOOD
翔翔(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5/06/16
GOOD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26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2/15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2/13
喜歡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2/06
真好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2/03
很好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2/03
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