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種茄馬拉松 高雄二號生長故事
刊登日:105/05/09
1,105
秋冬食補無需遠求,許多常民蔬菜便是極佳的營養源。若要為臺灣最具營養價值的常民蔬菜做出評比,被稱為紅皮菜的茄子絕對名列前茅。四季皆有產出的茄子因品種不同,盛產季節也不相同。秋分過後,屬於夏季的麻糬茄暫時退場,由生長於高屏一帶的高雄二號接棒,從九月到明年四月,繼續為餐桌佳肴增添一抹紫紅豔色。
高雄二號迎旺季
色澤豔麗的茄子令消費者趨之若鶩。對於茄子好壞的評斷,也往往依循著「外貌協會」法則──以貌取勝。改良自屏東長茄的高雄二號,十多年來之所以橫掃市場,原因便在於消費者對於茄子修長外表,以及裡頭晶瑩白肉的迷戀。高雄二號最佳生長溫度在攝氏20度到25度之間,雖不耐高溫,但耐寒度可達低溫10度。而屏東冬季白天高溫達25度,晚上則徘徊在17至18度之間,平均溫度剛好在20度上下,因此最適合植栽高雄二號。早在六月,屏東九如、鹽埔、里港和高樹等鄉鎮的茄農們,已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裡播下種子。經過約七十日的成長期,飽饜夏日陽光的植株迅速成長,於入秋後進入長達七至八個月的採收期,直到明年四月方休。其中十二月到二月間乃是生長旺季。
九如是高雄二號的最大產區,種植面積約達80公頃。秋分後,走進九如鄉農民謝豐吉耕作了四十年的的菜園裡,可見到排列整齊的茄子植株早已結實纍纍。從採收期至今,他的菜園已經收成了六至七遍。一棵植株上,同時垂吊著淺紫色的小花、深紫色的幼果,以及長度不一、外皮紫黑到發亮的茄子,隨著氣溫降低,果實表皮色澤還會越趨光亮。「只要茄子沒死,就可以收到明年!」謝豐吉等茄農們無不滿心期盼著。
茄子完美主義 外貌定勝負
正因為茄子屬於產出穩定的經濟作物,從八年前開始,九如青年農夫蔡閔吉也在自家旱地上種起茄子。不過消費市場對於茄子的外表,要求近乎苛刻,茄農們不但要費上許多工夫照料,還得靠一些運氣,才能培養出體態修長優雅、皮膚光潔無暇的茄子。「例如茄子要在28 度以下, 才能長得漂亮。」蔡閔吉指出,當陽光太烈,紫外線會破壞茄子的紅色素,導至尾端變白,美色大打折扣。但植株上的葉片若是太密,又會遮住茄子生長所需的光線,甚至造成「擦枝」。所謂擦枝,意指風吹拂葉面時,儘管葉子只是輕輕擦過果實外皮,但過於細緻的表皮禁不住反覆磨擦,逐漸被磨出斑駁瑕疵,賣相與價格大受影響。所以謝豐財、蔡閔吉等茄農們必須勤勞除葉,把造成擦枝的「元凶」葉子盡早摘去,確保茄子從幼果到成熟都能維持靚亮外觀。「所以整枝方面,我是保持通風的原則。」蔡閔吉小心翼翼地摘去葉片,謹慎地說道。「因為幼果只有一次生長機會,要是照顧不好,皮膚出現異樣,是不能復元的。」由秋轉冬後,茄子在低溫環境下,長度會逐漸延展,如蔡閔吉就曾種出長達兩尺的茄子。但茄子越長,植株負荷就越大,使得茄子不斷往下垂。所以茄農多半會在樁上綁鐵絲,然後在植株枝幹以塑膠繩綁上活結,再將繩端繫在鐵絲上,藉此拉提植株高度,避免茄子和地面產生摩擦。
茄子防疫長期抗戰
雖說茄子有長達數月的採收期,但這幾個月來茄農絕非高枕無憂。九如鄉農會推廣股股長龔泰文把種茄比喻為賽跑。「說到種茄子,每個農民都有他的撇步。但是就像賽跑一樣,最後還是要看誰最有耐力抵達終點。」而茄科植物最怕遇上的青枯病和立枯病,就是上天為茄農設下的最大考驗。龔泰文指出,青枯病和立枯病病源體一直存在於土壤裡,屬於靠土壤和水源傳播的菌種。植株抵抗力弱時,病菌便有機可趁,通過根部侵入植株體內。植株染病後,茄叢外表看起來雖是綠色,但幼果長出沒多久,茄叢便會枯萎,嚴重則致死。若是植株大量死去,農人只能改種其他作物,隔一年後重新來過。
至今青枯病和立枯病仍無法根治。即使茄子栽種於上好田地,也可能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令農民束手無策。像是九如鄉蔬菜產銷第七班班長江光卿分明擁有良田,種植出來的水稻品質遠高於旱地,但他轉種茄子後,今年才收成一次,植株旋即因交叉感染青枯病和立枯病菌而枯萎。不久整座茄園都受到感染,茄叢紛紛死去。江光卿只好把它們全挖出來,重新翻土改種敏豆。「至少有收一期起來,這樣想比較安慰啦!」江光卿苦笑著說。
幸運點的茄農,可在植株發病時立即砍去枝幹,只留下根部,藉此減緩傳染速度。「今年蠻多茄子遇到這種狀況,因為下雨,有病菌跑進去,我只好把它剪掉。」蔡閔吉指著園裡一株只剩下根部的植株說道。「我這裡地利算不錯,如果茄子夠強壯,會從母幹那邊發新芽出來。但是有時母幹生病太嚴重,就會直接掛掉。」目前茄農用來對付青枯病和立枯病的辦法,只有輪種一途。龔泰文表示,土壤要是連作同科作物,常常會出問題,就像長期種茄科植物,會導致特定病蟲害孳生。但茄科若與水稻輪種,不但能以水淹方式除去青枯菌和立枯菌,也能改善酸性土質。只是許多農民為了省事,多偏好輪種豆科、瓜科和茄科作物。「不同科的作物吃的養分不同。像是茄子對鉀肥和磷肥需求較高,葫蘆科更需要氮肥。所以茄科和葫蘆科輪種,可以讓葫蘆科吃掉茄子不喜歡的養分,降低土壤負荷。」不過輪作並非萬靈丹,如江光卿以水稻田種茄,仍無法阻止青枯病和立枯病連續奪命。
外貌不完美 品質不打折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2010年推出高雄三號後,龔泰文曾率先試種。他指出,高雄三號的抗病性比高雄二號強,良果率也不遜於高雄二號,但市場接受度不高。探究其原因,消費者對茄子完美外表的過度追求,可能是最大阻礙。「高雄三號果肉偏綠,加上鐵質較高,氧化後會變成褐色,消費者覺得煮起來顏色不好看,就不願意接受它。但事實上高雄三號的養分應該更高。」而農民們眼看高雄三號市場反應不佳,也不願再種植,令龔泰文十分惋惜。「消費者需要改變觀念。」龔泰文明確地表示。「消費者希望茄子長得十全十美,但又希望農民不要使用農藥和化肥,這是不太可能的。」目前九如鄉農會積極向農民推廣無毒和有機農法,例如以蓖麻粕為有機肥驅走線蟲,減少對農藥的依賴。儘管以無毒和有機農法種出的茄子,外表相對不夠美麗,但健康和美味程度反而加倍。「我們要從生產和消費兩端一起教育,教大家用心品嚐茄子,不要光憑外觀來論定。這樣一來,無毒和有機農業才能持續下去。」
Data
九如鄉農會推廣股股長龔泰文
0910759650
屏東縣九如鄉九如路二段207號
文圖╱林何臻
高雄二號迎旺季
色澤豔麗的茄子令消費者趨之若鶩。對於茄子好壞的評斷,也往往依循著「外貌協會」法則──以貌取勝。改良自屏東長茄的高雄二號,十多年來之所以橫掃市場,原因便在於消費者對於茄子修長外表,以及裡頭晶瑩白肉的迷戀。高雄二號最佳生長溫度在攝氏20度到25度之間,雖不耐高溫,但耐寒度可達低溫10度。而屏東冬季白天高溫達25度,晚上則徘徊在17至18度之間,平均溫度剛好在20度上下,因此最適合植栽高雄二號。早在六月,屏東九如、鹽埔、里港和高樹等鄉鎮的茄農們,已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裡播下種子。經過約七十日的成長期,飽饜夏日陽光的植株迅速成長,於入秋後進入長達七至八個月的採收期,直到明年四月方休。其中十二月到二月間乃是生長旺季。
九如是高雄二號的最大產區,種植面積約達80公頃。秋分後,走進九如鄉農民謝豐吉耕作了四十年的的菜園裡,可見到排列整齊的茄子植株早已結實纍纍。從採收期至今,他的菜園已經收成了六至七遍。一棵植株上,同時垂吊著淺紫色的小花、深紫色的幼果,以及長度不一、外皮紫黑到發亮的茄子,隨著氣溫降低,果實表皮色澤還會越趨光亮。「只要茄子沒死,就可以收到明年!」謝豐吉等茄農們無不滿心期盼著。
茄子完美主義 外貌定勝負
正因為茄子屬於產出穩定的經濟作物,從八年前開始,九如青年農夫蔡閔吉也在自家旱地上種起茄子。不過消費市場對於茄子的外表,要求近乎苛刻,茄農們不但要費上許多工夫照料,還得靠一些運氣,才能培養出體態修長優雅、皮膚光潔無暇的茄子。「例如茄子要在28 度以下, 才能長得漂亮。」蔡閔吉指出,當陽光太烈,紫外線會破壞茄子的紅色素,導至尾端變白,美色大打折扣。但植株上的葉片若是太密,又會遮住茄子生長所需的光線,甚至造成「擦枝」。所謂擦枝,意指風吹拂葉面時,儘管葉子只是輕輕擦過果實外皮,但過於細緻的表皮禁不住反覆磨擦,逐漸被磨出斑駁瑕疵,賣相與價格大受影響。所以謝豐財、蔡閔吉等茄農們必須勤勞除葉,把造成擦枝的「元凶」葉子盡早摘去,確保茄子從幼果到成熟都能維持靚亮外觀。「所以整枝方面,我是保持通風的原則。」蔡閔吉小心翼翼地摘去葉片,謹慎地說道。「因為幼果只有一次生長機會,要是照顧不好,皮膚出現異樣,是不能復元的。」由秋轉冬後,茄子在低溫環境下,長度會逐漸延展,如蔡閔吉就曾種出長達兩尺的茄子。但茄子越長,植株負荷就越大,使得茄子不斷往下垂。所以茄農多半會在樁上綁鐵絲,然後在植株枝幹以塑膠繩綁上活結,再將繩端繫在鐵絲上,藉此拉提植株高度,避免茄子和地面產生摩擦。
茄子防疫長期抗戰
雖說茄子有長達數月的採收期,但這幾個月來茄農絕非高枕無憂。九如鄉農會推廣股股長龔泰文把種茄比喻為賽跑。「說到種茄子,每個農民都有他的撇步。但是就像賽跑一樣,最後還是要看誰最有耐力抵達終點。」而茄科植物最怕遇上的青枯病和立枯病,就是上天為茄農設下的最大考驗。龔泰文指出,青枯病和立枯病病源體一直存在於土壤裡,屬於靠土壤和水源傳播的菌種。植株抵抗力弱時,病菌便有機可趁,通過根部侵入植株體內。植株染病後,茄叢外表看起來雖是綠色,但幼果長出沒多久,茄叢便會枯萎,嚴重則致死。若是植株大量死去,農人只能改種其他作物,隔一年後重新來過。
至今青枯病和立枯病仍無法根治。即使茄子栽種於上好田地,也可能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令農民束手無策。像是九如鄉蔬菜產銷第七班班長江光卿分明擁有良田,種植出來的水稻品質遠高於旱地,但他轉種茄子後,今年才收成一次,植株旋即因交叉感染青枯病和立枯病菌而枯萎。不久整座茄園都受到感染,茄叢紛紛死去。江光卿只好把它們全挖出來,重新翻土改種敏豆。「至少有收一期起來,這樣想比較安慰啦!」江光卿苦笑著說。
幸運點的茄農,可在植株發病時立即砍去枝幹,只留下根部,藉此減緩傳染速度。「今年蠻多茄子遇到這種狀況,因為下雨,有病菌跑進去,我只好把它剪掉。」蔡閔吉指著園裡一株只剩下根部的植株說道。「我這裡地利算不錯,如果茄子夠強壯,會從母幹那邊發新芽出來。但是有時母幹生病太嚴重,就會直接掛掉。」目前茄農用來對付青枯病和立枯病的辦法,只有輪種一途。龔泰文表示,土壤要是連作同科作物,常常會出問題,就像長期種茄科植物,會導致特定病蟲害孳生。但茄科若與水稻輪種,不但能以水淹方式除去青枯菌和立枯菌,也能改善酸性土質。只是許多農民為了省事,多偏好輪種豆科、瓜科和茄科作物。「不同科的作物吃的養分不同。像是茄子對鉀肥和磷肥需求較高,葫蘆科更需要氮肥。所以茄科和葫蘆科輪種,可以讓葫蘆科吃掉茄子不喜歡的養分,降低土壤負荷。」不過輪作並非萬靈丹,如江光卿以水稻田種茄,仍無法阻止青枯病和立枯病連續奪命。
外貌不完美 品質不打折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2010年推出高雄三號後,龔泰文曾率先試種。他指出,高雄三號的抗病性比高雄二號強,良果率也不遜於高雄二號,但市場接受度不高。探究其原因,消費者對茄子完美外表的過度追求,可能是最大阻礙。「高雄三號果肉偏綠,加上鐵質較高,氧化後會變成褐色,消費者覺得煮起來顏色不好看,就不願意接受它。但事實上高雄三號的養分應該更高。」而農民們眼看高雄三號市場反應不佳,也不願再種植,令龔泰文十分惋惜。「消費者需要改變觀念。」龔泰文明確地表示。「消費者希望茄子長得十全十美,但又希望農民不要使用農藥和化肥,這是不太可能的。」目前九如鄉農會積極向農民推廣無毒和有機農法,例如以蓖麻粕為有機肥驅走線蟲,減少對農藥的依賴。儘管以無毒和有機農法種出的茄子,外表相對不夠美麗,但健康和美味程度反而加倍。「我們要從生產和消費兩端一起教育,教大家用心品嚐茄子,不要光憑外觀來論定。這樣一來,無毒和有機農業才能持續下去。」
Data
九如鄉農會推廣股股長龔泰文
0910759650
屏東縣九如鄉九如路二段207號
文圖╱林何臻
下一篇
以環保為使命的蔬活達人 吳貴盛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6%
我喜歡:44%
很實用:4%
夠新奇:4%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20
讚~
李*璇(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5/07/26
很棒
婧(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6/20
煮了外貌就變了,為何要在乎外貌呢
翔翔(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5/06/15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18
好文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18
好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18
棒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14
好讚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14
good
An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1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