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打造飄香國際的咖啡傳奇-南投縣國姓鄉特種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
刊登日:106/06/26
3,442
一路上跌撞辛苦走來,「國姓咖啡」終於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這群咖啡農,克服逆境尋求轉機,付出汗水與努力無私地為地方產業努力,用理想和堅持培育出臺灣市場上少有的精品咖啡,也為自己打造出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道路。
以香醇的咖啡開啟一天的生活,或是在下午時喝杯咖啡提振精神,成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序曲與調劑。早期咖啡豆大多由國外進口,近年來臺灣原生咖啡逐漸出頭,品質及風味都能與進口咖啡並駕齊驅。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臺灣咖啡最主要的產地,隱身在南投縣國姓鄉。
為了提升國姓咖啡品質與知名度,南投縣國姓鄉特種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從民國97年成立至今,致力於國姓鄉咖啡的種植推廣。走過當時摸索期的慘澹經營後,現在的「國姓咖啡」供不應求,更是全國第一個取得產地證明標章的咖啡。產銷班第3班班長蘇春賢為班員的優秀表現感到驕傲地說:「產銷班連續三年在國內咖啡評鑑中屢獲大獎,在咖啡栽培及後製技術上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而談起當時帶領班員開始種植咖啡的挫折與辛苦時,神情間更多了一抹對班員們的責任與疼惜。
萬事起頭難
蘇春賢原先在臺中大雅從事建築營造業,多年前與太太在偶然的機會下來到國姓鄉,因緣際會買下這片景色宜人的山林,而在此處定居生活。九二一地震後,當地農民原本種植的檳榔因為價格大跌,生計大受影響。當時惠蓀林場陳場長告訴他們,林場正在研發臺灣咖啡,建議蘇春賢可以帶頭種植咖啡,協助當地農民轉型。就這樣,他們拿了咖啡種子,在對咖啡完全外行的情況下,在這片山林開始了咖啡農的農作生活,兩夫妻還常常被朋友消遣:「好好的董事長不做要來做工!」
「萬事起頭難。剛開始這片山上什麼都沒有,只有樹和雜草,路也很小,只有機車能走的一條小徑。」於是蘇春賢和太太兩個人捲起褲管衣袖,一草一木親自去設計規劃開墾,尤其在水源取得上更是花費相當大的心血去建置工程,並協調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協助整治道路與山溝。也因為個人力量有限,於是號召當地農民組織產銷班共同為產業努力。因為咖啡是半日照植物,於是他們將咖啡種植於原先存在的檳榔樹下,如此不但不用砍伐檳榔樹,更能利用其為咖啡豆遮蔭,一舉兩得。終於,地整好了,咖啡種了,產銷班組成了,也順利收成了,但是困難卻也跟著來了:種出來的咖啡風味並不佳,也沒有特色。
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一開始種出的咖啡就只有咖啡香味,其他什麼都沒有。沒有後韻、沒有人家外國咖啡有的花香果香,完全種不出自己的特色。那時候我們慌了,很苦惱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改善。」蘇太太回憶起這段往事時,眉頭間還是不自覺地微微糾結了起來。「我們就開車帶著咖啡四處請人家喝、請眾人提供意見。那近三年的時間我們跟班員只能共同研究、慢慢尋求改進。」另外,在銷售上也碰上很大困難,蘇太太說:「班員們煩惱著種出來的咖啡量越積越多,但就是賣不出去。因為是我們帶領他們來種咖啡的,對這些班員的生計有責任,於是我們就盡量將那些咖啡收購回來。只是自己種的咖啡也囤積了很多,當時我們心理壓力真的非常大,知道必須盡快找出方法突破,卻又無計可施。」自己的產業自己救,他們一再嘗試,從種植方法到後製方法的改進,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審視,積極努力尋求解決之道並做出成績。
直到在農政單位舉辦的研習課程中認識了國內精品咖啡學大師韓懷宗老師,在老師的熱心指導與協助下,產銷班的產製技術終於獲得突破。韓老師更幫助他們規劃一直以來所欠缺的技術課程,並將自身團隊帶進國姓鄉講授專業知識,還要求班員們必須向外界取經,去看看別人怎麼做。一連串的課程後他們終於學習到,「種植很重要,但是後製處理才是『師傅』。」蘇春賢說,後製處理不好,種得再好的咖啡都沒用。在經過不斷地修正調整下,終於找到了製成的最佳方法,徹底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咖啡風味問題。
產量及品質大幅提升
如今在國姓鄉土地上採用自然農法種植出來的咖啡,果實碩大而飽滿,以手工摘採挑選,以求維持咖啡豆的品質,再經過去皮、發酵、水洗、日曬等處理,最後經過烘焙,才製作出新鮮並具有在地風味的「國姓咖啡」。其口感甘醇、圓潤、不酸、不澀,低咖啡因,若以中淺度烘焙,還會散發出淡淡果香,具有豐富的醇度及喉韻,非常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蘇春賢並將一半產量的咖啡豆轉為精品豆製作,他認為臺灣咖啡如果不轉型為精品咖啡將無法與國際競爭,因此唯有將品質提高,並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國際市場立足。而為了擴大產量,也希望能為在地勞工創造多一些的就業機會,產銷班第3班在民國101年加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目前已經有17.8公頃的栽種面積。更透過這個政策的補助和輔導,後製設備得以更新升級,大幅提升產量及品質,未來還要以擴編及契作方式,穩定地控制品質並擴大產量。因為產量穩定、數量足夠,因此能將所研發的咖啡產品,與國內大型超商洽談商品上架機制,利用全國大型通路來行銷國姓咖啡。更因為知名度大開,現在國姓咖啡每年產量零庫存,完全銷售一空、供不應求。一路上跌撞辛苦走來,「國姓咖啡」終於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推動與國際接軌
「我們很感恩有這麼多貴人及農政單位的協助支援與指導,也感謝我們的班員非常努力盡心。現在外縣市的農友都很羨慕我們產銷班的團結,路程很遠也趕來參與我們舉辦的課程。過去一路走來雖然有那麼多艱辛,但是看到這些成果一切都很值得。」對於產銷班未來的計劃,蘇春賢說,「因為社會形態轉變很快,我們現在的銷量雖然很好,但是也要預防如果有一天產量過剩該怎麼辦。」於是他強力推動與國際接軌,讓國姓咖啡銷往國際市場,並鼓勵班員去參加世界認證,在民國103年就有3位班員拿到美國咖啡精品協會(簡稱CQI)認證,成績相當良好。蘇春賢也看見結合休閒產業的轉型將是未來趨勢,產銷班將朝向用產業帶動觀光,以觀光帶動產業的行銷規劃進行。這是臺灣令人感佩的一群咖啡農,克服逆境尋求轉機,付出汗水與努力無私地為地方產業努力,用理想和堅持培育出臺灣市場上少有的精品咖啡,也為自己打造出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道路。
南投縣國姓鄉特種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
班長:蘇春賢
地址:南頭縣國姓北港村國姓路87-9號
電話:049-246-1001
採訪.攝影/戴靜宜
以香醇的咖啡開啟一天的生活,或是在下午時喝杯咖啡提振精神,成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序曲與調劑。早期咖啡豆大多由國外進口,近年來臺灣原生咖啡逐漸出頭,品質及風味都能與進口咖啡並駕齊驅。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臺灣咖啡最主要的產地,隱身在南投縣國姓鄉。
為了提升國姓咖啡品質與知名度,南投縣國姓鄉特種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從民國97年成立至今,致力於國姓鄉咖啡的種植推廣。走過當時摸索期的慘澹經營後,現在的「國姓咖啡」供不應求,更是全國第一個取得產地證明標章的咖啡。產銷班第3班班長蘇春賢為班員的優秀表現感到驕傲地說:「產銷班連續三年在國內咖啡評鑑中屢獲大獎,在咖啡栽培及後製技術上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而談起當時帶領班員開始種植咖啡的挫折與辛苦時,神情間更多了一抹對班員們的責任與疼惜。
萬事起頭難
蘇春賢原先在臺中大雅從事建築營造業,多年前與太太在偶然的機會下來到國姓鄉,因緣際會買下這片景色宜人的山林,而在此處定居生活。九二一地震後,當地農民原本種植的檳榔因為價格大跌,生計大受影響。當時惠蓀林場陳場長告訴他們,林場正在研發臺灣咖啡,建議蘇春賢可以帶頭種植咖啡,協助當地農民轉型。就這樣,他們拿了咖啡種子,在對咖啡完全外行的情況下,在這片山林開始了咖啡農的農作生活,兩夫妻還常常被朋友消遣:「好好的董事長不做要來做工!」
「萬事起頭難。剛開始這片山上什麼都沒有,只有樹和雜草,路也很小,只有機車能走的一條小徑。」於是蘇春賢和太太兩個人捲起褲管衣袖,一草一木親自去設計規劃開墾,尤其在水源取得上更是花費相當大的心血去建置工程,並協調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協助整治道路與山溝。也因為個人力量有限,於是號召當地農民組織產銷班共同為產業努力。因為咖啡是半日照植物,於是他們將咖啡種植於原先存在的檳榔樹下,如此不但不用砍伐檳榔樹,更能利用其為咖啡豆遮蔭,一舉兩得。終於,地整好了,咖啡種了,產銷班組成了,也順利收成了,但是困難卻也跟著來了:種出來的咖啡風味並不佳,也沒有特色。
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一開始種出的咖啡就只有咖啡香味,其他什麼都沒有。沒有後韻、沒有人家外國咖啡有的花香果香,完全種不出自己的特色。那時候我們慌了,很苦惱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改善。」蘇太太回憶起這段往事時,眉頭間還是不自覺地微微糾結了起來。「我們就開車帶著咖啡四處請人家喝、請眾人提供意見。那近三年的時間我們跟班員只能共同研究、慢慢尋求改進。」另外,在銷售上也碰上很大困難,蘇太太說:「班員們煩惱著種出來的咖啡量越積越多,但就是賣不出去。因為是我們帶領他們來種咖啡的,對這些班員的生計有責任,於是我們就盡量將那些咖啡收購回來。只是自己種的咖啡也囤積了很多,當時我們心理壓力真的非常大,知道必須盡快找出方法突破,卻又無計可施。」自己的產業自己救,他們一再嘗試,從種植方法到後製方法的改進,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審視,積極努力尋求解決之道並做出成績。
直到在農政單位舉辦的研習課程中認識了國內精品咖啡學大師韓懷宗老師,在老師的熱心指導與協助下,產銷班的產製技術終於獲得突破。韓老師更幫助他們規劃一直以來所欠缺的技術課程,並將自身團隊帶進國姓鄉講授專業知識,還要求班員們必須向外界取經,去看看別人怎麼做。一連串的課程後他們終於學習到,「種植很重要,但是後製處理才是『師傅』。」蘇春賢說,後製處理不好,種得再好的咖啡都沒用。在經過不斷地修正調整下,終於找到了製成的最佳方法,徹底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咖啡風味問題。
產量及品質大幅提升
如今在國姓鄉土地上採用自然農法種植出來的咖啡,果實碩大而飽滿,以手工摘採挑選,以求維持咖啡豆的品質,再經過去皮、發酵、水洗、日曬等處理,最後經過烘焙,才製作出新鮮並具有在地風味的「國姓咖啡」。其口感甘醇、圓潤、不酸、不澀,低咖啡因,若以中淺度烘焙,還會散發出淡淡果香,具有豐富的醇度及喉韻,非常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蘇春賢並將一半產量的咖啡豆轉為精品豆製作,他認為臺灣咖啡如果不轉型為精品咖啡將無法與國際競爭,因此唯有將品質提高,並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國際市場立足。而為了擴大產量,也希望能為在地勞工創造多一些的就業機會,產銷班第3班在民國101年加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目前已經有17.8公頃的栽種面積。更透過這個政策的補助和輔導,後製設備得以更新升級,大幅提升產量及品質,未來還要以擴編及契作方式,穩定地控制品質並擴大產量。因為產量穩定、數量足夠,因此能將所研發的咖啡產品,與國內大型超商洽談商品上架機制,利用全國大型通路來行銷國姓咖啡。更因為知名度大開,現在國姓咖啡每年產量零庫存,完全銷售一空、供不應求。一路上跌撞辛苦走來,「國姓咖啡」終於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推動與國際接軌
「我們很感恩有這麼多貴人及農政單位的協助支援與指導,也感謝我們的班員非常努力盡心。現在外縣市的農友都很羨慕我們產銷班的團結,路程很遠也趕來參與我們舉辦的課程。過去一路走來雖然有那麼多艱辛,但是看到這些成果一切都很值得。」對於產銷班未來的計劃,蘇春賢說,「因為社會形態轉變很快,我們現在的銷量雖然很好,但是也要預防如果有一天產量過剩該怎麼辦。」於是他強力推動與國際接軌,讓國姓咖啡銷往國際市場,並鼓勵班員去參加世界認證,在民國103年就有3位班員拿到美國咖啡精品協會(簡稱CQI)認證,成績相當良好。蘇春賢也看見結合休閒產業的轉型將是未來趨勢,產銷班將朝向用產業帶動觀光,以觀光帶動產業的行銷規劃進行。這是臺灣令人感佩的一群咖啡農,克服逆境尋求轉機,付出汗水與努力無私地為地方產業努力,用理想和堅持培育出臺灣市場上少有的精品咖啡,也為自己打造出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道路。
南投縣國姓鄉特種作物咖啡產銷班第3班
班長:蘇春賢
地址:南頭縣國姓北港村國姓路87-9號
電話:049-246-1001
採訪.攝影/戴靜宜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49%
很實用:3%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9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5
Good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05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03
很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9
喜歡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7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7
好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7
讚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7
好文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7
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