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農藥零檢出的勇敢承擔-雲林縣西螺鎮蔬菜產銷班第74班
刊登日:106/08/14
2,008
雲林縣西螺鎮蔬菜產銷第74班生產的有機蔬菜皆栽種於溫室中,供應對象以全國六都學校營養午餐為主,每週出貨量高達3萬公斤。尤其是新北市上至中、小學生,下至公托中心的學齡前兒童每週一次的有機營養午餐,最大的有機蔬菜來源正是來自於這一產銷班,對於農民而言,他們要做到的不只是讓遠在250公里遠的孩子們吃得安心,更要能確保供貨的穩定性。
清晨6點天才剛亮沒多久,原以為靜默地矗立在道路旁的溫室,裡頭早已聚集數位由產銷班班長廖瑞生所請來的工人,在電台廣播聲相伴下,各自坐在矮凳上雙手熟練而快速地將蔬菜一棵棵割下並放進已鋪墊好大透明塑膠袋的籃子中。裝滿蔬菜的籃子有15公斤重,廖瑞生將籃子一一扛上小貨卡,每裝滿一車,再驅車送回產銷班集貨場中的冷藏庫安放,來來回回數趟,直到日正當中,這一天的採收工作才正式結束。集貨場裡亦將陸續送進其他班員的蔬菜,它們靜待每週兩次的「班車」,整整齊齊地搭著大貨車前往北部的蔬菜裁切廠,清理完畢後即可分批送進各學校的廚房。這是廖瑞生與他所帶領的班員在田間工作的日常。但他們田間管理工作絕不只如此,要怎麼收獲,必先怎麼栽,短期葉菜的成長期約1個月,舉凡播種、插苗、自製堆肥、施用有機肥、人工除草、運用有機資材防治蟲害等細瑣工作都要在這段時間內按部就班完成。
從事有機種植是人生的另一高峰
廖瑞生帶領的產銷班成員共有40人,總耕地面積有15公頃,不僅是歷史悠久的績優吉園圃產銷班,其中15人負責管理將近9公頃的溫室更是取得有機認證標章。憑著9公頃廣大的有機蔬菜耕作面積以及每週3萬公斤的龐大產能,雖然廖瑞生開玩笑地說如果讓其他農民知道他們的產量,「一定會嚇死人。」但他的確可以自豪地說:「臺灣農業進步的關鍵點就在我這裡!」將近20年前,廖瑞生從種植芹菜開啟務農生涯。當周遭幾乎都是「老灰仔班」的時候,他這位充其量算是芹菜界「菜鳥仔」的20出頭歲年輕人,仗著不服輸的個性,屢屢從芹菜的產期、播種器材、栽培方式、洗選流程與銷售管道等面向突破既有的產銷模式框架。尤其是當大部分芹菜普遍被驗出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的年代,他率先於民國88年取得吉園圃認證,證明減少農藥使用量,一樣能生產出漂亮的高品質芹菜。
廖瑞生的革新措施帶動臺灣芹菜的生產整體往上提升,他也因此在民國94年獲得「神農獎」的肯定。但他卻有感而發地這麼說著,「得神農獎是沈淪的開始」,這不是說他真的「沈淪」過,而是他在剛得到這最高榮譽時那幾年的心情寫照。他回想那時本來以為自己很厲害,但看到其他芹菜農都在施行他的生產模式時,感覺自己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以他勇於嘗試冒險、突破創新的個性來說,有2、3年的時間,他總是思考著:「難道我這輩子就用同一套日復一日地種芹菜嗎?」廖瑞生原打算進一步導入「植物工廠」的模式生產芹菜,但後來考量相關設備的成本太高而放棄,而已經整地搭好的溫室就地轉種空心菜,此時他即決定以不用農藥的方式栽培溫室蔬菜。不再使用農藥的決定讓他往前向有機生產大步邁進,他的想法是「我們都會說吃天然的食物最好,而少吃那些化學添加物太多的食品,種菜不也是如此。既然現在已有方法可以在不添加農藥與化學肥料的條件下,讓菜長得健康又漂亮,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不久後,在同樣從事有機種植的新進班員邀約下,廖瑞生正式提出申請有機驗證。當他正煩惱如何開拓有機蔬菜的通路時,「因緣際會」下取得供應給新北市學童營養午餐的機會。他形容「新北市政府的採購就像是一個觸媒,讓產能動了起來。」有了穩定的供貨管道,原本班裡僅有3人取得有機認證,竟也一路成長茁壯成目前的規模。
有機是嚴肅的事業,容不得造假
「『醜菜』在我們產銷班員眼裡是不及格的!」廖瑞生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且大大顛覆了一般大眾關於有機蔬菜賣相會較差的既定印象。此外,產銷班有機蔬菜的中心點若未能降到保鮮的溫度是不能出貨。外觀佳與鮮度夠,是他們自行設定的嚴格標準。廖瑞生強調,班裡設定的另一個不成文規定,只要是從事有機種植,就必需搭建溫室,以有效隔離蟲害及來自外部的污染。「有些做慣行的農民不相信我們的菜是有機的,說什麼哪有有機蔬菜長得那麼漂亮?!」廖瑞生說,甚至有人見到班員在溫室裡噴灑蘇力菌、枯草桿菌等有機資材,就誤以為抓到了他們噴灑農藥的把柄,對於「假有機」的質疑,廖瑞生是司空見慣,且會勸告班員無須與人爭執是真是假的問題,因為「311項農藥殘留檢測,有或沒有,一翻兩瞪眼。」他堅決地說「就算你爸爸是農委會主委,也無法改變鐵錚錚的事實。」除了每年固定一次的有機標章驗證,廖瑞生細數不僅學校會抽查,若蔬菜是送到賣場,各縣市衛生局不定期也會到賣場抽檢,而新北市農業局乃至農場所在地的雲林縣政府更是不定期就來田間取樣,宛如隨堂測驗般「很嚴啦,滴水不漏!」他再補充,一旦被檢驗出含有農藥,農民原本取得的有機標章與證書都需繳回,不僅農場中的土、水、菜要再花錢重新檢驗,還得面臨6萬元的行政罰款,以及「無法如期供貨」的違約賠款,所以「有誰會那麼傻去噴農藥!」
至於偶爾會爆發有機蔬菜驗出農藥的事件,廖瑞生認為主因出在「鄰田污染」,而這也是他堅持蓋溫室的原因。而為了降低鄰田污染的發生率,他會教導班員務必做好「敦親睦鄰」工作,當鄰田的農友噴灑農藥時,可預先告知班員施用的時間,以便班員能即時將溫室的門窗關好防止農藥隨風吹進溫室中。不過,他更希望政府能站在保護有機農業的立場訂定法律,在有機農田出現鄰田污染問題時能釐清責任歸屬,而不是一味只處罰有機農民。
政府是支撐有機農業最大的支柱
當愈來愈多立志從事有機種植的農業新兵加入產銷班,廖瑞生認為這意味食安問題的確日漸受到重視,而站在生產端這一頭的農民,也慢慢能接受有機農法,整體來看,當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理念一致時,代表臺灣農業走到發展的分水嶺,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雖然在廖瑞生看來,有機農業的前景是可以樂觀期待,但又不免有些憂心。以產銷班目前的供貨狀況而言,有8、9成的訂單是依賴六都營養午餐政策,他想著「這是地方政府的政策,不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啊。」一旦因財政收入短缺等原因而政策喊停,原本建立好的有機農業團隊,可能一夕化為烏有,因此需要中央政府能以產業政策的高度來支撐有機產業。而他目前的責任與夢想就是不斷地發展臺灣的有機農業,「班員多一個有機農場,臺灣就能少一家診所。」相信這也是全國人民所期盼的目標!
雲林縣西螺鎮蔬菜產銷班第74班
聯絡人:廖瑞生班長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九隆里66號
電話:05-5875305
採訪.攝影余世芳
清晨6點天才剛亮沒多久,原以為靜默地矗立在道路旁的溫室,裡頭早已聚集數位由產銷班班長廖瑞生所請來的工人,在電台廣播聲相伴下,各自坐在矮凳上雙手熟練而快速地將蔬菜一棵棵割下並放進已鋪墊好大透明塑膠袋的籃子中。裝滿蔬菜的籃子有15公斤重,廖瑞生將籃子一一扛上小貨卡,每裝滿一車,再驅車送回產銷班集貨場中的冷藏庫安放,來來回回數趟,直到日正當中,這一天的採收工作才正式結束。集貨場裡亦將陸續送進其他班員的蔬菜,它們靜待每週兩次的「班車」,整整齊齊地搭著大貨車前往北部的蔬菜裁切廠,清理完畢後即可分批送進各學校的廚房。這是廖瑞生與他所帶領的班員在田間工作的日常。但他們田間管理工作絕不只如此,要怎麼收獲,必先怎麼栽,短期葉菜的成長期約1個月,舉凡播種、插苗、自製堆肥、施用有機肥、人工除草、運用有機資材防治蟲害等細瑣工作都要在這段時間內按部就班完成。
從事有機種植是人生的另一高峰
廖瑞生帶領的產銷班成員共有40人,總耕地面積有15公頃,不僅是歷史悠久的績優吉園圃產銷班,其中15人負責管理將近9公頃的溫室更是取得有機認證標章。憑著9公頃廣大的有機蔬菜耕作面積以及每週3萬公斤的龐大產能,雖然廖瑞生開玩笑地說如果讓其他農民知道他們的產量,「一定會嚇死人。」但他的確可以自豪地說:「臺灣農業進步的關鍵點就在我這裡!」將近20年前,廖瑞生從種植芹菜開啟務農生涯。當周遭幾乎都是「老灰仔班」的時候,他這位充其量算是芹菜界「菜鳥仔」的20出頭歲年輕人,仗著不服輸的個性,屢屢從芹菜的產期、播種器材、栽培方式、洗選流程與銷售管道等面向突破既有的產銷模式框架。尤其是當大部分芹菜普遍被驗出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的年代,他率先於民國88年取得吉園圃認證,證明減少農藥使用量,一樣能生產出漂亮的高品質芹菜。
廖瑞生的革新措施帶動臺灣芹菜的生產整體往上提升,他也因此在民國94年獲得「神農獎」的肯定。但他卻有感而發地這麼說著,「得神農獎是沈淪的開始」,這不是說他真的「沈淪」過,而是他在剛得到這最高榮譽時那幾年的心情寫照。他回想那時本來以為自己很厲害,但看到其他芹菜農都在施行他的生產模式時,感覺自己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以他勇於嘗試冒險、突破創新的個性來說,有2、3年的時間,他總是思考著:「難道我這輩子就用同一套日復一日地種芹菜嗎?」廖瑞生原打算進一步導入「植物工廠」的模式生產芹菜,但後來考量相關設備的成本太高而放棄,而已經整地搭好的溫室就地轉種空心菜,此時他即決定以不用農藥的方式栽培溫室蔬菜。不再使用農藥的決定讓他往前向有機生產大步邁進,他的想法是「我們都會說吃天然的食物最好,而少吃那些化學添加物太多的食品,種菜不也是如此。既然現在已有方法可以在不添加農藥與化學肥料的條件下,讓菜長得健康又漂亮,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不久後,在同樣從事有機種植的新進班員邀約下,廖瑞生正式提出申請有機驗證。當他正煩惱如何開拓有機蔬菜的通路時,「因緣際會」下取得供應給新北市學童營養午餐的機會。他形容「新北市政府的採購就像是一個觸媒,讓產能動了起來。」有了穩定的供貨管道,原本班裡僅有3人取得有機認證,竟也一路成長茁壯成目前的規模。
有機是嚴肅的事業,容不得造假
「『醜菜』在我們產銷班員眼裡是不及格的!」廖瑞生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且大大顛覆了一般大眾關於有機蔬菜賣相會較差的既定印象。此外,產銷班有機蔬菜的中心點若未能降到保鮮的溫度是不能出貨。外觀佳與鮮度夠,是他們自行設定的嚴格標準。廖瑞生強調,班裡設定的另一個不成文規定,只要是從事有機種植,就必需搭建溫室,以有效隔離蟲害及來自外部的污染。「有些做慣行的農民不相信我們的菜是有機的,說什麼哪有有機蔬菜長得那麼漂亮?!」廖瑞生說,甚至有人見到班員在溫室裡噴灑蘇力菌、枯草桿菌等有機資材,就誤以為抓到了他們噴灑農藥的把柄,對於「假有機」的質疑,廖瑞生是司空見慣,且會勸告班員無須與人爭執是真是假的問題,因為「311項農藥殘留檢測,有或沒有,一翻兩瞪眼。」他堅決地說「就算你爸爸是農委會主委,也無法改變鐵錚錚的事實。」除了每年固定一次的有機標章驗證,廖瑞生細數不僅學校會抽查,若蔬菜是送到賣場,各縣市衛生局不定期也會到賣場抽檢,而新北市農業局乃至農場所在地的雲林縣政府更是不定期就來田間取樣,宛如隨堂測驗般「很嚴啦,滴水不漏!」他再補充,一旦被檢驗出含有農藥,農民原本取得的有機標章與證書都需繳回,不僅農場中的土、水、菜要再花錢重新檢驗,還得面臨6萬元的行政罰款,以及「無法如期供貨」的違約賠款,所以「有誰會那麼傻去噴農藥!」
至於偶爾會爆發有機蔬菜驗出農藥的事件,廖瑞生認為主因出在「鄰田污染」,而這也是他堅持蓋溫室的原因。而為了降低鄰田污染的發生率,他會教導班員務必做好「敦親睦鄰」工作,當鄰田的農友噴灑農藥時,可預先告知班員施用的時間,以便班員能即時將溫室的門窗關好防止農藥隨風吹進溫室中。不過,他更希望政府能站在保護有機農業的立場訂定法律,在有機農田出現鄰田污染問題時能釐清責任歸屬,而不是一味只處罰有機農民。
政府是支撐有機農業最大的支柱
當愈來愈多立志從事有機種植的農業新兵加入產銷班,廖瑞生認為這意味食安問題的確日漸受到重視,而站在生產端這一頭的農民,也慢慢能接受有機農法,整體來看,當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理念一致時,代表臺灣農業走到發展的分水嶺,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雖然在廖瑞生看來,有機農業的前景是可以樂觀期待,但又不免有些憂心。以產銷班目前的供貨狀況而言,有8、9成的訂單是依賴六都營養午餐政策,他想著「這是地方政府的政策,不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啊。」一旦因財政收入短缺等原因而政策喊停,原本建立好的有機農業團隊,可能一夕化為烏有,因此需要中央政府能以產業政策的高度來支撐有機產業。而他目前的責任與夢想就是不斷地發展臺灣的有機農業,「班員多一個有機農場,臺灣就能少一家診所。」相信這也是全國人民所期盼的目標!
雲林縣西螺鎮蔬菜產銷班第74班
聯絡人:廖瑞生班長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九隆里66號
電話:05-5875305
採訪.攝影余世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0%
我喜歡:52%
很實用:4%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19
GOOD
蘇*嘉(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6/10/14
GOOD
老牛(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9
好好好
秀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7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6
GOOD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6
好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6
棒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6
好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6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6
good
謝齡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4
好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4
棒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4
GOOD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14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