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陳建行-再現牛蒡原鄉風華
刊登日:106/08/28
5,173
無怨無悔,把產業當志業
13年前,陳建行捨棄百萬年薪,只為重振地方產業。他結合同是「牛蒡養大」的歸來子弟,導入安全生產、生物科技等創新經營理念;不到10年時間,將牛蒡產業轉型為精緻農業與生技產業。這一切,源於鄉愁、源於他把牛蒡當成志業經營,而不僅是產業。
13年前,陳建行辭去人人稱羨的百萬年薪工作,回到家鄉屏東歸來地區種植牛蒡,跌破不少人眼鏡,但他導入安全生產、生物科技、行銷策略等多元創新經營,讓一度被視為「黃昏產業」的牛蒡重新復甦,再現歸來「牛蒡的原鄉」風華,甚至成為生技產品寵兒。今年獲得神農獎,讓他肯定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庄腳囝仔,難忘鄉土情
「我從小就是在牛蒡田裡打滾長大的」,戴著眼鏡的陳建行,是歸來土生土長的庄腳囝仔,家裡從阿公那一代就種植牛蒡,才國小3 年級,他就在田裡幫忙農務,因為知道務農的辛苦,曬太陽也曬怕了,他拼了命讀書、想逃避這樣的生活;但在取得流行病學碩士學歷、30 歲擔任高階經理人後,卻擋不住對鄉土的情感,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農業。
牛蒡營養豐富,有「窮人的人蔘」之稱,屏東歸來地區的土壤、氣候及地下水源豐沛,非常適合牛蒡生長,所生產的牛蒡肉質細嫩、香氣十足,陳建行曾拜訪方耆老憶往,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歸來推廣種植牛蒡、視為軍糧,特別派遣用車運載,可見對歸來牛蒡的重視。
陳建行說,歸來地區牛蒡產業在80年代達到頂峰,全盛時期,牛蒡田高達100公頃,「很多歸來子弟都是牛蒡養大的。」可惜,歸來為靠近市區的舊部落,耕面積有限,屬小農經濟體系,生產成本高,加上過度種植造成土地沒有休養生息機會,多少影響牛蒡的品質及市場,導致歸來牛蒡逐漸失去競爭力。
集合同好,組發展協會
陳建行決定投入牛蒡產業,正是當地牛蒡市況最為低迷之際,很多農地紛紛改種其他作物,幾已找不到牛蒡田,但陳建行與一群對於牛蒡抱持相同情感的歸來子弟,懷抱著重現昔日榮景的希望組成社區發展協會,並依各人在醫藥、文教等同領域的專長擬定牛蒡產業發展計畫,有牛蒡種植經驗的陳建行負責輔導農民;返鄉之前,他做足了功課,不僅參加農委會辦理的訓練課程,還到生技食品公司習生技、管理等相關經驗,準備好了才開始推動。
為說服其他農民加入,陳建行挨家挨戶拜訪、舉辦說明會,分析牛蒡產業的趨勢、目標、遠景,民國92 年成立屏東市蔬菜產銷班第13 班,陳建行擔任班長運籌帷幄,「我們把會種牛蒡的人集合起來,接受專業技術輔導及培訓」,逐步復牛蒡種植面積,並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屏東縣政府、屏東市農會等單位輔下,導入標準化作業程序,以網室栽種無毒、無農藥的高品質牛蒡。
雖克服了種植難關,但銷售問題接踵而來,「種出來的牛蒡不知道要賣誰?」產銷班缺乏行銷管道,又碰上進口產品競爭,前4年營運均處於虧損狀態,令陳建行深感挫折。
但他並不氣餒,積極設法突破困境,嘗試運用次級品研發為加工食品,例如牛蒡茶、牛蒡香鬆、保健產品等,提升牛蒡產值,雖成效不錯,但如何行銷仍困擾他們;陳建行觀察,品牌知名度不足是關鍵,於是大膽與行銷公司合作,打出「力蔘」品牌形象,透過電視廣告及藝人介紹,「大力蔘」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算打響知名度。
價格翻漲,品牌效益高
陳建行帶領班員再接再厲,力行安全農業,先後取得產銷履歷、有機轉型期驗證及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100 年並獲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績優吉園圃產銷班殊榮,歸來牛蒡品質更受消費者信賴。陳建行也不吝於與其他農民分享經驗,宜蘭、花蓮、新竹等地跑透透,還獲得「2010 年高屏地區農業產銷班創新經營管理經驗發表競賽」第一名及「2012年產銷履歷達人」的肯定。「我把牛蒡當成業經營,而不僅僅是產業」,陳建行曾訂定10 年計畫,如果達不到目標,就重返來的行業,但不到10年時間,他成功讓牛蒡由傳統產業轉型為精緻農業與生技產業。
目前歸來地區的牛蒡田約13 公頃,種植面積雖然不大,產值卻相當可觀;早年牛蒡外銷1 公斤25 元,如今產地平均價格約65元左右,零售更賣到160 多元,價格早已翻了數倍,並且進入有機市場、百貨生鮮超市、網路等通路,銷售量每年成長15%。以「歸來牛蒡」為原料製作的加工品多達十數種,除了牛蒡肉圓、麵包、餅乾等美食,還製成保健食品,一提到牛蒡,就聯想到歸來「大力蔘」,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詢問度也很高,品牌效益難以估計。
產業復甦,未來展宏圖
令人感動的是,牛蒡產業的復甦,也凝聚了在地情感。陳建行說,歸來牛蒡產業歷經從興盛到衰退,最初他們投入時,很多人雖不看好,心裡其實是認同的,產銷班年年舉辦牛蒡推廣活動獲得不少迴響,曾有一場親子活動,他們預估大約300人參加,沒想到竟湧進2,000多人,還造成田間嚴重塞車,盛況空前。近年來,每到3、4 月牛蒡產季,歸來地區家家戶戶會在門前擺售牛蒡相關產品,直接做起生意,「這也是以前不曾有過的情形」,在在證明愈來愈多人支持牛蒡產業發展。
對於牛蒡,陳建行還有更宏遠的「藍海」,「落實產業在地化」是他接下來努力的方向,他希望加強產銷班的硬體設施,未來從生產、包裝到加工製造、行銷一手包辦,爭取更多外銷訂單,還將打造牛蒡觀光工廠及教學農場,吸引更多人親近農業、認識農業,並結合更多地方產業一起走向國際,相信歸來牛蒡產業將更上一層樓。
2013十大神農-農糧署
13年前,陳建行捨棄百萬年薪,只為重振地方產業。他結合同是「牛蒡養大」的歸來子弟,導入安全生產、生物科技等創新經營理念;不到10年時間,將牛蒡產業轉型為精緻農業與生技產業。這一切,源於鄉愁、源於他把牛蒡當成志業經營,而不僅是產業。
13年前,陳建行辭去人人稱羨的百萬年薪工作,回到家鄉屏東歸來地區種植牛蒡,跌破不少人眼鏡,但他導入安全生產、生物科技、行銷策略等多元創新經營,讓一度被視為「黃昏產業」的牛蒡重新復甦,再現歸來「牛蒡的原鄉」風華,甚至成為生技產品寵兒。今年獲得神農獎,讓他肯定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庄腳囝仔,難忘鄉土情
「我從小就是在牛蒡田裡打滾長大的」,戴著眼鏡的陳建行,是歸來土生土長的庄腳囝仔,家裡從阿公那一代就種植牛蒡,才國小3 年級,他就在田裡幫忙農務,因為知道務農的辛苦,曬太陽也曬怕了,他拼了命讀書、想逃避這樣的生活;但在取得流行病學碩士學歷、30 歲擔任高階經理人後,卻擋不住對鄉土的情感,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農業。
牛蒡營養豐富,有「窮人的人蔘」之稱,屏東歸來地區的土壤、氣候及地下水源豐沛,非常適合牛蒡生長,所生產的牛蒡肉質細嫩、香氣十足,陳建行曾拜訪方耆老憶往,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歸來推廣種植牛蒡、視為軍糧,特別派遣用車運載,可見對歸來牛蒡的重視。
陳建行說,歸來地區牛蒡產業在80年代達到頂峰,全盛時期,牛蒡田高達100公頃,「很多歸來子弟都是牛蒡養大的。」可惜,歸來為靠近市區的舊部落,耕面積有限,屬小農經濟體系,生產成本高,加上過度種植造成土地沒有休養生息機會,多少影響牛蒡的品質及市場,導致歸來牛蒡逐漸失去競爭力。
集合同好,組發展協會
陳建行決定投入牛蒡產業,正是當地牛蒡市況最為低迷之際,很多農地紛紛改種其他作物,幾已找不到牛蒡田,但陳建行與一群對於牛蒡抱持相同情感的歸來子弟,懷抱著重現昔日榮景的希望組成社區發展協會,並依各人在醫藥、文教等同領域的專長擬定牛蒡產業發展計畫,有牛蒡種植經驗的陳建行負責輔導農民;返鄉之前,他做足了功課,不僅參加農委會辦理的訓練課程,還到生技食品公司習生技、管理等相關經驗,準備好了才開始推動。
為說服其他農民加入,陳建行挨家挨戶拜訪、舉辦說明會,分析牛蒡產業的趨勢、目標、遠景,民國92 年成立屏東市蔬菜產銷班第13 班,陳建行擔任班長運籌帷幄,「我們把會種牛蒡的人集合起來,接受專業技術輔導及培訓」,逐步復牛蒡種植面積,並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屏東縣政府、屏東市農會等單位輔下,導入標準化作業程序,以網室栽種無毒、無農藥的高品質牛蒡。
雖克服了種植難關,但銷售問題接踵而來,「種出來的牛蒡不知道要賣誰?」產銷班缺乏行銷管道,又碰上進口產品競爭,前4年營運均處於虧損狀態,令陳建行深感挫折。
但他並不氣餒,積極設法突破困境,嘗試運用次級品研發為加工食品,例如牛蒡茶、牛蒡香鬆、保健產品等,提升牛蒡產值,雖成效不錯,但如何行銷仍困擾他們;陳建行觀察,品牌知名度不足是關鍵,於是大膽與行銷公司合作,打出「力蔘」品牌形象,透過電視廣告及藝人介紹,「大力蔘」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算打響知名度。
價格翻漲,品牌效益高
陳建行帶領班員再接再厲,力行安全農業,先後取得產銷履歷、有機轉型期驗證及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100 年並獲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績優吉園圃產銷班殊榮,歸來牛蒡品質更受消費者信賴。陳建行也不吝於與其他農民分享經驗,宜蘭、花蓮、新竹等地跑透透,還獲得「2010 年高屏地區農業產銷班創新經營管理經驗發表競賽」第一名及「2012年產銷履歷達人」的肯定。「我把牛蒡當成業經營,而不僅僅是產業」,陳建行曾訂定10 年計畫,如果達不到目標,就重返來的行業,但不到10年時間,他成功讓牛蒡由傳統產業轉型為精緻農業與生技產業。
目前歸來地區的牛蒡田約13 公頃,種植面積雖然不大,產值卻相當可觀;早年牛蒡外銷1 公斤25 元,如今產地平均價格約65元左右,零售更賣到160 多元,價格早已翻了數倍,並且進入有機市場、百貨生鮮超市、網路等通路,銷售量每年成長15%。以「歸來牛蒡」為原料製作的加工品多達十數種,除了牛蒡肉圓、麵包、餅乾等美食,還製成保健食品,一提到牛蒡,就聯想到歸來「大力蔘」,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詢問度也很高,品牌效益難以估計。
產業復甦,未來展宏圖
令人感動的是,牛蒡產業的復甦,也凝聚了在地情感。陳建行說,歸來牛蒡產業歷經從興盛到衰退,最初他們投入時,很多人雖不看好,心裡其實是認同的,產銷班年年舉辦牛蒡推廣活動獲得不少迴響,曾有一場親子活動,他們預估大約300人參加,沒想到竟湧進2,000多人,還造成田間嚴重塞車,盛況空前。近年來,每到3、4 月牛蒡產季,歸來地區家家戶戶會在門前擺售牛蒡相關產品,直接做起生意,「這也是以前不曾有過的情形」,在在證明愈來愈多人支持牛蒡產業發展。
對於牛蒡,陳建行還有更宏遠的「藍海」,「落實產業在地化」是他接下來努力的方向,他希望加強產銷班的硬體設施,未來從生產、包裝到加工製造、行銷一手包辦,爭取更多外銷訂單,還將打造牛蒡觀光工廠及教學農場,吸引更多人親近農業、認識農業,並結合更多地方產業一起走向國際,相信歸來牛蒡產業將更上一層樓。
2013十大神農-農糧署
上一篇
周志亮-再創臺灣養殖業第二春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46%
很實用:2%
夠新奇:5%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3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鏡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2
好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19
GOOD
蘇*嘉(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6/10/14
GOOD
小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05
很棒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9/03
GOOD
秀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31
GOOD
老牛(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9
好好好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Thank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棒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讚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