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吃穿靠天品質靠自己 土庫無毒玉米
刊登日:106/10/30
2,984
8月下旬康芮颱風橫掃過雲嘉南地區,挾帶的暴雨造成雲林縣土庫鎮以及其他幾個鄉鎮大淹水,惡水肆虐後的一週,土庫鎮還可見到伏倒或是水傷的作物,部分田裡也還看得見大塊面的積水未退,而溼濘的土地也影響了插苗的時間。人們說「種田就是看天吃飯」,一點不假,老天給予我們種植糧食的恩澤,同時也要我們學會順應自然發生的一切,當環境處於逆境時,我們也看到做田郎不怨天、不尤人的踏實性格,甚至還有年輕新血的加入。
整裝袋發 奇幻玉米田之旅
在雲林縣土庫鎮農會推廣組陳特凱股長的陪伴下,早上8點我們到了玉米的集貨場,集貨場老闆娘金環姊豪爽地笑著說:「你們再晚點來,我們就出完貨啦!」原本站在一旁聊天的大哥們也跟著大笑,隨即又投入分裝的作業。原來集貨場的作業配合玉米的採收時間,一般來說在凌晨5點左右開始,到了8、9點就已經陸續出貨完畢。一座綠色的小山,是我到集貨場時的第一眼印象,也不難想像如果再早點來,那座山會有多高。玉米分裝的步驟並不複雜,主要為分級、秤重、標記;負責分級的大姊身旁會有兩個綠色的袋子,依玉米的大小以及品項區分為特級與優級入袋,一袋裝滿之後,一旁的大哥就會把每袋玉米拖到秤台上,確認每袋的重量是否為50公斤,接著玉米會被推到一旁等待標記。標記的方式是利用紅色及黃色塑膠繩把袋口綁起來,這樣到市場的時候馬上可以分辨出玉米的等級,品項好的玉米一斤約賣20塊錢,體積較小、品項差的卻只有4∼5塊錢的價格。問金環姊:「你們每次都要裝這麼多玉米喔!」金環姐笑著說:「這無算多啦,攏嘛係風颱,平尚時可是整個倉庫滿滿呢!」才9點半,整裝待發的玉米已經一袋袋的裝載滿車。
採收下來的玉米會慢慢散熱,所以採收玉米的工作得要在凌晨2∼3點開始進行,不能等太陽露臉時才工作,這樣玉米會吸收太多陽光,在等待分裝時,堆在裡面的玉米會因為散發太多溫度而被悶壞。接著,陳股長帶我到玉米田,本以為會看到一片金黃的玉米,沒想到沿路上經過的,不是歪歪斜斜就是空空如也。陳股長說:「因為康芮颱風帶來的豪雨,玉米田受損情況十分的嚴重。土庫的玉米田能收的都已經收了,不能收的都已經整理完了。」採訪的目的地是扶朝社區,也是股長特地替我們找到還算正常的玉米田。在股長說明的同時,一旁的黃大姊突然從田裡冒出來開心的跟股長打招呼。這樣的不期而遇,讓我享受一場奇幻的玉米導覽之旅,「一株玉米株可以長出5穗玉米,但為了品質及口感,每株玉米都只保留最上面的一到兩穗,而摘下來未成熟的玉米,就是我們所謂的玉米筍。」黃大姊手裡拿著剛摘下來的玉米筍介紹著,這讓喜歡吃玉米筍的我大吃一驚,原來玉米筍不是品種上的不同,是真正未成熟的玉米,我咬了一口剛摘下的玉米筍,果然嚐起來甜、聞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土澀味。
《臺灣府誌》記載「番麥狀如黍,實如石榴子,一葉一穗數百粒」,形容得真是傳神,玉米桿頂端是玉米的雄花,而雌花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玉米鬚。授粉時期來臨時,雄蕊會是放花粉讓下面的雌蕊授粉。而一根玉米鬚授粉就會長出一顆玉米粒。有些時候會發現玉米只在下半部有玉米粒,上半部沒有結粒,這是因為授粉不完全所產生的狀況。「玉米一天會在上午9點跟下午3點各授粉一次,這個時間如果遇到雨水就不容易授粉,像這次的風颱,這片玉米田攏嘛啞狗,未擱大啊。」果然又是「颱風」,我心裡滴咕著,雖
然已經從新聞報導知道這次颱風所造成的農損很嚴重,但實地到田地現場,看到這麼多農夫辛苦照護的玉米最後只有靠運氣,能收多少算多少,感受又特別深刻。
有機班成立 堅持理念無畏挑戰
回到土庫鎮農會,與約好的雲林縣土庫鎮蔬菜番茄產銷班第44班班員碰面。班員王子爽朗的笑容最先出現在辦公室,接著其他班員也陸續到場。這一班共有六位班員,班長是謝萬來,以及班員王子、張芳娟、許育彰、黃雅平、李寶文。成員橫跨4、5、6、7年級,有職場退休、青年返鄉,專業背景各不同,但因為對有機無毒玉米有共同的想法與目標,進而一起成立產銷班,希望可以透過產銷班一起研究有機玉米的種植與銷售,對於推廣「用心、關心、安心」的有機玉米有著相同的熱情與抱負。班級成立約四個月,時間雖短,卻已成為土庫鎮農會種植玉米裡很特別的一班。土庫鎮是臺灣種植食用玉米的重要產地,一年種植面積近兩千公頃,是本鎮一大特色。但多數的玉米農在「產量」考量下,仍以慣行農法為主。栽種有機玉米所花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高,且產量遠低於慣行農法,較高的銷售價格讓有機玉米在一般市場上較沒有競爭力,所以班員大多藉由網路平台銷售他們的有機玉米。目前44班主要推廣的有機水果玉米已經通過「吉園圃」的認證標章,希望藉此在市場上有更好的競爭力,未來希望藉全班的力量建立有機玉米的品牌以及責任農業,善盡確保消費者健康的責任。
顧健康又顧土地 高鐵沿線抗下陷
曾聽長輩說:「臺灣不適合種玉米,所以臺灣的玉米施藥量都很大。」陳股長解釋,現在的玉米種植方式與過去慣行的舊有農法相比,已有顯著不同,不論在施藥量或環境保護上都有長足改進;現在土庫的玉米已經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玉米富含高營養價值,例如葉黃素有助於保護眼睛免受氧化極高能量光線傷害;玉米鬚又可製成天然的養生飲品,非常適合長期使用電腦的現代人食用。玉米本身又是深根植物,具抗旱性;種植過程不須太多灌溉用水,可減少農民過度抽取地下水的情況,避免地層下陷問題發生。目前雲連線規劃沿高鐵周邊推動「黃金廊道」,種植抗旱植物以保護生態環境並避免地層下陷問題的發生。
雜草與玉米的賽跑 用心取勝
當我提出想去參觀班員的田地時,44班許育彰笑著說「我現在的田雜草跟玉米都分不太出來了唷!」一開始我還無法理解,到了現場,遠遠一看,果然很難發現田在哪裡。其他班員的田也一樣,跟周圍的田地相比,雜草就是特別明顯。「因為不能使用除草劑,我們都只能僱工或是靠自己手拔。」問了一下許大哥有機玉米有無特別方法可以減低雜草的影響?他說「不要用播種的方式,得改用插苗的方法來種植;只要你玉米長的比雜草快就比較免驚了啦,不過嘛系要拔啊,沒有都完全不用拔草的。」原來決定田裡長出的是雜草、還是玉米,對選擇有機栽種的44班來說,「用心」是唯一的選擇。
班員裡唯一的7年級生王子原本從事科技業,因家人年紀漸長,所以決定回家幫忙種稻;他笑自己不務正業,「從科技業跳到農業以外,回到家鄉,我的主業是開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具,種有機還是很難賺啊,所以種田現在還是我的副業。」他還說,「我不敢跟人家說我種的是有機玉米,如果被田地附近居民知道,採收期前會被偷拔。都拔光了我是要賣甚麼!」選擇有機農業,最常遇到的阻礙是什麼?大多數的第一個阻礙通常來自於「家庭」;家裡原本務農的就會一直說「草仔噴農藥卡緊啦!一欉一欉拔是要拔到當時?」甚至鄰居也會來家裡苦口婆心的勸「麥做憨仔啦,農藥噴噴丟好啊!」面對這些阻礙,班員都說「既然選擇走這條路了,就要堅持下去,只要做出成績,大家就會認同了。」
Data
土庫鄉農會
05-6223-111
雲林縣土庫鎮建國路37之1號
文圖╱黃任暘
整裝袋發 奇幻玉米田之旅
在雲林縣土庫鎮農會推廣組陳特凱股長的陪伴下,早上8點我們到了玉米的集貨場,集貨場老闆娘金環姊豪爽地笑著說:「你們再晚點來,我們就出完貨啦!」原本站在一旁聊天的大哥們也跟著大笑,隨即又投入分裝的作業。原來集貨場的作業配合玉米的採收時間,一般來說在凌晨5點左右開始,到了8、9點就已經陸續出貨完畢。一座綠色的小山,是我到集貨場時的第一眼印象,也不難想像如果再早點來,那座山會有多高。玉米分裝的步驟並不複雜,主要為分級、秤重、標記;負責分級的大姊身旁會有兩個綠色的袋子,依玉米的大小以及品項區分為特級與優級入袋,一袋裝滿之後,一旁的大哥就會把每袋玉米拖到秤台上,確認每袋的重量是否為50公斤,接著玉米會被推到一旁等待標記。標記的方式是利用紅色及黃色塑膠繩把袋口綁起來,這樣到市場的時候馬上可以分辨出玉米的等級,品項好的玉米一斤約賣20塊錢,體積較小、品項差的卻只有4∼5塊錢的價格。問金環姊:「你們每次都要裝這麼多玉米喔!」金環姐笑著說:「這無算多啦,攏嘛係風颱,平尚時可是整個倉庫滿滿呢!」才9點半,整裝待發的玉米已經一袋袋的裝載滿車。
採收下來的玉米會慢慢散熱,所以採收玉米的工作得要在凌晨2∼3點開始進行,不能等太陽露臉時才工作,這樣玉米會吸收太多陽光,在等待分裝時,堆在裡面的玉米會因為散發太多溫度而被悶壞。接著,陳股長帶我到玉米田,本以為會看到一片金黃的玉米,沒想到沿路上經過的,不是歪歪斜斜就是空空如也。陳股長說:「因為康芮颱風帶來的豪雨,玉米田受損情況十分的嚴重。土庫的玉米田能收的都已經收了,不能收的都已經整理完了。」採訪的目的地是扶朝社區,也是股長特地替我們找到還算正常的玉米田。在股長說明的同時,一旁的黃大姊突然從田裡冒出來開心的跟股長打招呼。這樣的不期而遇,讓我享受一場奇幻的玉米導覽之旅,「一株玉米株可以長出5穗玉米,但為了品質及口感,每株玉米都只保留最上面的一到兩穗,而摘下來未成熟的玉米,就是我們所謂的玉米筍。」黃大姊手裡拿著剛摘下來的玉米筍介紹著,這讓喜歡吃玉米筍的我大吃一驚,原來玉米筍不是品種上的不同,是真正未成熟的玉米,我咬了一口剛摘下的玉米筍,果然嚐起來甜、聞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土澀味。
《臺灣府誌》記載「番麥狀如黍,實如石榴子,一葉一穗數百粒」,形容得真是傳神,玉米桿頂端是玉米的雄花,而雌花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玉米鬚。授粉時期來臨時,雄蕊會是放花粉讓下面的雌蕊授粉。而一根玉米鬚授粉就會長出一顆玉米粒。有些時候會發現玉米只在下半部有玉米粒,上半部沒有結粒,這是因為授粉不完全所產生的狀況。「玉米一天會在上午9點跟下午3點各授粉一次,這個時間如果遇到雨水就不容易授粉,像這次的風颱,這片玉米田攏嘛啞狗,未擱大啊。」果然又是「颱風」,我心裡滴咕著,雖
然已經從新聞報導知道這次颱風所造成的農損很嚴重,但實地到田地現場,看到這麼多農夫辛苦照護的玉米最後只有靠運氣,能收多少算多少,感受又特別深刻。
有機班成立 堅持理念無畏挑戰
回到土庫鎮農會,與約好的雲林縣土庫鎮蔬菜番茄產銷班第44班班員碰面。班員王子爽朗的笑容最先出現在辦公室,接著其他班員也陸續到場。這一班共有六位班員,班長是謝萬來,以及班員王子、張芳娟、許育彰、黃雅平、李寶文。成員橫跨4、5、6、7年級,有職場退休、青年返鄉,專業背景各不同,但因為對有機無毒玉米有共同的想法與目標,進而一起成立產銷班,希望可以透過產銷班一起研究有機玉米的種植與銷售,對於推廣「用心、關心、安心」的有機玉米有著相同的熱情與抱負。班級成立約四個月,時間雖短,卻已成為土庫鎮農會種植玉米裡很特別的一班。土庫鎮是臺灣種植食用玉米的重要產地,一年種植面積近兩千公頃,是本鎮一大特色。但多數的玉米農在「產量」考量下,仍以慣行農法為主。栽種有機玉米所花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高,且產量遠低於慣行農法,較高的銷售價格讓有機玉米在一般市場上較沒有競爭力,所以班員大多藉由網路平台銷售他們的有機玉米。目前44班主要推廣的有機水果玉米已經通過「吉園圃」的認證標章,希望藉此在市場上有更好的競爭力,未來希望藉全班的力量建立有機玉米的品牌以及責任農業,善盡確保消費者健康的責任。
顧健康又顧土地 高鐵沿線抗下陷
曾聽長輩說:「臺灣不適合種玉米,所以臺灣的玉米施藥量都很大。」陳股長解釋,現在的玉米種植方式與過去慣行的舊有農法相比,已有顯著不同,不論在施藥量或環境保護上都有長足改進;現在土庫的玉米已經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玉米富含高營養價值,例如葉黃素有助於保護眼睛免受氧化極高能量光線傷害;玉米鬚又可製成天然的養生飲品,非常適合長期使用電腦的現代人食用。玉米本身又是深根植物,具抗旱性;種植過程不須太多灌溉用水,可減少農民過度抽取地下水的情況,避免地層下陷問題發生。目前雲連線規劃沿高鐵周邊推動「黃金廊道」,種植抗旱植物以保護生態環境並避免地層下陷問題的發生。
雜草與玉米的賽跑 用心取勝
當我提出想去參觀班員的田地時,44班許育彰笑著說「我現在的田雜草跟玉米都分不太出來了唷!」一開始我還無法理解,到了現場,遠遠一看,果然很難發現田在哪裡。其他班員的田也一樣,跟周圍的田地相比,雜草就是特別明顯。「因為不能使用除草劑,我們都只能僱工或是靠自己手拔。」問了一下許大哥有機玉米有無特別方法可以減低雜草的影響?他說「不要用播種的方式,得改用插苗的方法來種植;只要你玉米長的比雜草快就比較免驚了啦,不過嘛系要拔啊,沒有都完全不用拔草的。」原來決定田裡長出的是雜草、還是玉米,對選擇有機栽種的44班來說,「用心」是唯一的選擇。
班員裡唯一的7年級生王子原本從事科技業,因家人年紀漸長,所以決定回家幫忙種稻;他笑自己不務正業,「從科技業跳到農業以外,回到家鄉,我的主業是開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具,種有機還是很難賺啊,所以種田現在還是我的副業。」他還說,「我不敢跟人家說我種的是有機玉米,如果被田地附近居民知道,採收期前會被偷拔。都拔光了我是要賣甚麼!」選擇有機農業,最常遇到的阻礙是什麼?大多數的第一個阻礙通常來自於「家庭」;家裡原本務農的就會一直說「草仔噴農藥卡緊啦!一欉一欉拔是要拔到當時?」甚至鄰居也會來家裡苦口婆心的勸「麥做憨仔啦,農藥噴噴丟好啊!」面對這些阻礙,班員都說「既然選擇走這條路了,就要堅持下去,只要做出成績,大家就會認同了。」
Data
土庫鄉農會
05-6223-111
雲林縣土庫鎮建國路37之1號
文圖╱黃任暘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35%
很實用:5%
夠新奇:5%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2
好棒~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2
用 新&心 !
路人甲(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1
健康無價。
鏡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1
好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1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