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程裕誠 4℃菜籃子 進軍連鎖超市的有機蔬菜團隊
刊登日:106/11/06
735
在雲林縣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的程裕誠,與另外二位夥伴參加農委會於2015年舉辦之第二屆百大青農遴選,成功入選為首屆團體組獎。農委會增設團體組選拔目的,在於鼓勵青年農民合作經營,他們能夠獲選,正意味著甄選時提出的共同經營計畫能夠獲得專家評審的肯定。而後,程裕誠、廖志偉二人也與歐宥礎、陳文哲等人組成團隊,自創品牌「4℃菜籃子」,打開連鎖超市通路,持續為全臺消費者供應有機蔬菜。
從宅配蔬菜箱到進入連鎖超市
程裕誠談到,當初參加團體組選拔,主要是因著他個人並不力求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反認為靠著團隊力量,可以讓務農變得輕鬆。回想去年入選百大青農時,恰好也是他出任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副會長的時候,當時他剛接手一棟溫室,正不斷嘗試調整,試圖建立起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的自動化與標準化流程,與此同時,中國生產力中心亦建議他們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並從事宅配服務,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在臺北希望廣場有兩個固定攤位,會員可利用這機會向北部消費者推廣自家農產品,在基於共同學習、成長的協力理念下,北上擺攤的會員都會拍照留念,並撰寫心得報告與大家分享。程裕誠與同是雲林農民大學的同學廖志偉、歐宥礎、陳文哲一共四人共同創建了「4℃菜籃子」品牌,一方面積極參與希望廣場的擺攤,另一方面也建立了提供宅配蔬菜箱的網頁。
由於他們的宅配服務打出的行銷特色是每週可提供客戶八種有機蔬菜,為此他們四人在每日工作結束後,利用晚上時間討論生產流程的改進,在程裕誠已試驗過的基礎上,確立了一套可通用的田間管理標準化模式,並開始找其他農場合作。蔬菜箱的生意蒸蒸日上,往往一週出貨就達四百箱。雖然生意大好,但由於必需一手包辦從生產、銷售、包裝、出貨,讓程裕誠的感想只有一句話:「累死了!」不過,這樣的狀況持續沒多久,因為他們在希望廣場擺攤時接到了連鎖超市的訂單,終於可以把精力專注在生產上。原本對方以試水溫的方式請他們提供三樣菜,但有了蔬菜箱的經驗,這根本不是問題,而到了現在,他們已能做到全年無休提供十二種有機蔬菜(包含了葉菜類、根莖類、十字花科與結球類等)給連鎖超市,每樣蔬菜每週的出貨量是一噸,合作的農場亦增加到三十二家。
強化團隊實力,打場漂亮的團體戰
雖然程裕誠說,供貨給連鎖超市相較於宅配蔬菜箱輕鬆,但為了做到數量、品質與價格的持續穩定,他們還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與努力。首先,光就田間管理標準化模式,就著實耗費了四個月的時間,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微調才確立出來,日後,只要在管理上遇到某一問題,就知道要用什麼方法解決;如現在天氣太熱,那麼灑水上就知道如何調整次數與時間。因為供給連鎖超市的蔬菜種類一路往上增加,必須不斷找到新的合作農場,程裕誠透過他在雲林農民大學帶徒弟的機會,一方面與新進農民分享經驗,另一方面即是探詢是否有加入團隊的意願。程裕誠表示,雖然他們所設計的標準化流程可通用,但因為每一棟溫室的結構與所處環境還是各有差異,譬如內遮蔭的有無、溫室的高度等,因此,只要農民有意願加入他們的團隊,他們會負責察看這位農民溫室的「體質」,再將他們的標準化工作進行微調,得以量身打造,而這通常要用上半年的時間。
即使新合作的農場仍需時間進行微調,但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已可接單,只是生產的量會少一點,而且因為合作農場多,大家可以輪作,這次誰種A 菜或誰種青江菜,並非同一時間大家種的蔬菜都相同,加上還得視個人意願與所擅長的栽種種類。通常是由廖志偉來統整,再透過程裕誠提供有機菜苗的方式進行分配,他也會在送苗的過程中察看栽種的狀況。
程裕誠強調團體作戰,他們的作法很類似產銷班的共同運銷,團隊成員不會各自去找訂單,因為這樣「力量會被分散」。連鎖超市有機蔬菜的排面一般來說是三十種,而他們團隊未來則要力拚能生產到二十種。程裕誠的想法是,若通路商的力量大於生產者,則生產者將淪為通路商的代工,那將「說降價就降價,說退貨就退貨」。在團結力量大的情況下,他會反過來要求通路商,若只因品相問題而退貨,就必須整批退貨,這般同進退的立場就讓通路商不敢過於強硬與刁難。透過提供有機蔬菜種苗,縮短合作農場栽培蔬菜的時間與提高土地利用率,再配合用同一套管理模式,即可應付十二種蔬菜種植,程裕誠明白地指出,以目前有機蔬菜業而言,鮮少有農場能做到出貨品項如此多且每週一噸的規模。他們所創造的條件給予他們不小的談判籌碼,確保他們取得全國最多分店數的通路,並反映在收購價格的提高,如此才能切實照顧到每位合作農民的收入。
突破跨入有機種植的心理門檻
原是採用慣行農法的程裕誠,曾孤身前往寮國住了半年,「我到了寮國才發現,我的技術來自於仰賴農藥與肥料。沒有農藥與肥料,我不知道怎麼種菜。」可是當地人卻向他展示了,原來不施灑農藥與肥料,而只憑掌握天候就能讓作物順利成長,自此讓他信服「有機是真的」。回臺灣後,有心走向有機種植的程裕誠,先是報名參加農民大學進修,爾後又在自家的蔬菜苗場挪出五棟溫室培育有機菜苗,亦因此有機會就近觀察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他發現,若是以菜苗取代撒種,十天後菜葉將大到可覆蓋土壤,進而抑制雜草。當程裕誠見識到有機蔬菜種植原來可以不用費太多人力與時間在除草上時,剛好有位農友因投資失利,將溫室轉讓由他來經營,提供他一個可施展手腳的機會,才從此發展出後來的團隊規模。
從農,既能賺錢又擁有好生活品質
程裕誠看了許多青年返鄉務農的狀況,觀察到這些農業新兵因隔行如隔山所以相當好學,而相關單位聘請的專家也的確是特定領域的佼佼者,但他發現青農上完課回來,卻沒有辦法融會貫通,他舉例:「像播種機一樣,如果有鬆土、抹平、打洞、播種與覆土這五個步驟,而這五個步驟都用全世界最好的機器來處理,卻因不一樣品牌而互不相容,結果卡住了,工作也無法順利完成。」而不只要懂得融會貫通,更要學會「把天氣的變動、人為的因素考量進去。」這即是他強調的變異管理。另外,程裕誠常見到新農為了追求種植高經濟作物如小番茄、美濃瓜等,由於這類作物需要挑高的生長空間,因而砸下大筆錢蓋大溫室,但因單打獨鬥,往往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綁在溫室中,累垮了自己,也失去了生活品質。因此他常會建議加入他們團隊共同合作的農民,耕作面積保持小規模兩、三分地即可,千萬不要太貪心而輕易擴大生產規模,才能在穩定且不錯的收入下,仍舊保有充裕時間給自己過更好的生活。程裕誠想著:「總要有一個人把大家聯絡在一起,讓大家留在農村,能賺到錢又能生活地快樂。」而他正是扮演這個角色,不論是透過有機蔬菜團隊的組建或是青年農民聯誼會,他總不失初衷。
4℃菜籃子
電話:0921-352-415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新厝路3-4 號
臉書:4 度C 菜籃子
文╱余世芳 圖╱程裕誠
從宅配蔬菜箱到進入連鎖超市
程裕誠談到,當初參加團體組選拔,主要是因著他個人並不力求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反認為靠著團隊力量,可以讓務農變得輕鬆。回想去年入選百大青農時,恰好也是他出任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副會長的時候,當時他剛接手一棟溫室,正不斷嘗試調整,試圖建立起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的自動化與標準化流程,與此同時,中國生產力中心亦建議他們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並從事宅配服務,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在臺北希望廣場有兩個固定攤位,會員可利用這機會向北部消費者推廣自家農產品,在基於共同學習、成長的協力理念下,北上擺攤的會員都會拍照留念,並撰寫心得報告與大家分享。程裕誠與同是雲林農民大學的同學廖志偉、歐宥礎、陳文哲一共四人共同創建了「4℃菜籃子」品牌,一方面積極參與希望廣場的擺攤,另一方面也建立了提供宅配蔬菜箱的網頁。
由於他們的宅配服務打出的行銷特色是每週可提供客戶八種有機蔬菜,為此他們四人在每日工作結束後,利用晚上時間討論生產流程的改進,在程裕誠已試驗過的基礎上,確立了一套可通用的田間管理標準化模式,並開始找其他農場合作。蔬菜箱的生意蒸蒸日上,往往一週出貨就達四百箱。雖然生意大好,但由於必需一手包辦從生產、銷售、包裝、出貨,讓程裕誠的感想只有一句話:「累死了!」不過,這樣的狀況持續沒多久,因為他們在希望廣場擺攤時接到了連鎖超市的訂單,終於可以把精力專注在生產上。原本對方以試水溫的方式請他們提供三樣菜,但有了蔬菜箱的經驗,這根本不是問題,而到了現在,他們已能做到全年無休提供十二種有機蔬菜(包含了葉菜類、根莖類、十字花科與結球類等)給連鎖超市,每樣蔬菜每週的出貨量是一噸,合作的農場亦增加到三十二家。
強化團隊實力,打場漂亮的團體戰
雖然程裕誠說,供貨給連鎖超市相較於宅配蔬菜箱輕鬆,但為了做到數量、品質與價格的持續穩定,他們還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與努力。首先,光就田間管理標準化模式,就著實耗費了四個月的時間,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微調才確立出來,日後,只要在管理上遇到某一問題,就知道要用什麼方法解決;如現在天氣太熱,那麼灑水上就知道如何調整次數與時間。因為供給連鎖超市的蔬菜種類一路往上增加,必須不斷找到新的合作農場,程裕誠透過他在雲林農民大學帶徒弟的機會,一方面與新進農民分享經驗,另一方面即是探詢是否有加入團隊的意願。程裕誠表示,雖然他們所設計的標準化流程可通用,但因為每一棟溫室的結構與所處環境還是各有差異,譬如內遮蔭的有無、溫室的高度等,因此,只要農民有意願加入他們的團隊,他們會負責察看這位農民溫室的「體質」,再將他們的標準化工作進行微調,得以量身打造,而這通常要用上半年的時間。
即使新合作的農場仍需時間進行微調,但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已可接單,只是生產的量會少一點,而且因為合作農場多,大家可以輪作,這次誰種A 菜或誰種青江菜,並非同一時間大家種的蔬菜都相同,加上還得視個人意願與所擅長的栽種種類。通常是由廖志偉來統整,再透過程裕誠提供有機菜苗的方式進行分配,他也會在送苗的過程中察看栽種的狀況。
程裕誠強調團體作戰,他們的作法很類似產銷班的共同運銷,團隊成員不會各自去找訂單,因為這樣「力量會被分散」。連鎖超市有機蔬菜的排面一般來說是三十種,而他們團隊未來則要力拚能生產到二十種。程裕誠的想法是,若通路商的力量大於生產者,則生產者將淪為通路商的代工,那將「說降價就降價,說退貨就退貨」。在團結力量大的情況下,他會反過來要求通路商,若只因品相問題而退貨,就必須整批退貨,這般同進退的立場就讓通路商不敢過於強硬與刁難。透過提供有機蔬菜種苗,縮短合作農場栽培蔬菜的時間與提高土地利用率,再配合用同一套管理模式,即可應付十二種蔬菜種植,程裕誠明白地指出,以目前有機蔬菜業而言,鮮少有農場能做到出貨品項如此多且每週一噸的規模。他們所創造的條件給予他們不小的談判籌碼,確保他們取得全國最多分店數的通路,並反映在收購價格的提高,如此才能切實照顧到每位合作農民的收入。
突破跨入有機種植的心理門檻
原是採用慣行農法的程裕誠,曾孤身前往寮國住了半年,「我到了寮國才發現,我的技術來自於仰賴農藥與肥料。沒有農藥與肥料,我不知道怎麼種菜。」可是當地人卻向他展示了,原來不施灑農藥與肥料,而只憑掌握天候就能讓作物順利成長,自此讓他信服「有機是真的」。回臺灣後,有心走向有機種植的程裕誠,先是報名參加農民大學進修,爾後又在自家的蔬菜苗場挪出五棟溫室培育有機菜苗,亦因此有機會就近觀察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他發現,若是以菜苗取代撒種,十天後菜葉將大到可覆蓋土壤,進而抑制雜草。當程裕誠見識到有機蔬菜種植原來可以不用費太多人力與時間在除草上時,剛好有位農友因投資失利,將溫室轉讓由他來經營,提供他一個可施展手腳的機會,才從此發展出後來的團隊規模。
從農,既能賺錢又擁有好生活品質
程裕誠看了許多青年返鄉務農的狀況,觀察到這些農業新兵因隔行如隔山所以相當好學,而相關單位聘請的專家也的確是特定領域的佼佼者,但他發現青農上完課回來,卻沒有辦法融會貫通,他舉例:「像播種機一樣,如果有鬆土、抹平、打洞、播種與覆土這五個步驟,而這五個步驟都用全世界最好的機器來處理,卻因不一樣品牌而互不相容,結果卡住了,工作也無法順利完成。」而不只要懂得融會貫通,更要學會「把天氣的變動、人為的因素考量進去。」這即是他強調的變異管理。另外,程裕誠常見到新農為了追求種植高經濟作物如小番茄、美濃瓜等,由於這類作物需要挑高的生長空間,因而砸下大筆錢蓋大溫室,但因單打獨鬥,往往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綁在溫室中,累垮了自己,也失去了生活品質。因此他常會建議加入他們團隊共同合作的農民,耕作面積保持小規模兩、三分地即可,千萬不要太貪心而輕易擴大生產規模,才能在穩定且不錯的收入下,仍舊保有充裕時間給自己過更好的生活。程裕誠想著:「總要有一個人把大家聯絡在一起,讓大家留在農村,能賺到錢又能生活地快樂。」而他正是扮演這個角色,不論是透過有機蔬菜團隊的組建或是青年農民聯誼會,他總不失初衷。
4℃菜籃子
電話:0921-352-415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新厝路3-4 號
臉書:4 度C 菜籃子
文╱余世芳 圖╱程裕誠
上一篇
喚醒味覺感官 正當冰很正當
下一篇
吃穿靠天品質靠自己 土庫無毒玉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4%
我喜歡:29%
很實用:8%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KC(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6/11/15
不錯!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8
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