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田園新人生 甘甜在心頭-三星青農謝炘紘
刊登日:106/12/18
1,147
自從2006年雪山隧道開通後,距離臺北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宜蘭,似乎就順理成章被視為臺北人美麗的後花園。穿過隧道,不論什麼季節來到蘭陽平原,總能看到稻田、水鳥、農人交織出的和諧景象。稻作成熟時,金黃稻田彷彿一塊塊黃金拼布;休耕時,水田則宛如一面大鏡子,倒映著天空。悠閒靜謐的田園風情,總能讓人遠離都市的擁擠喧囂,獲取片刻寧靜。因著這種靜謐,便有「七年級」的農民選擇回到宜蘭,邁出人生的新腳步。
在心中埋下一顆回歸自然的種子
今年35歲的謝炘紘,回到宜蘭三星務農已經七年,當年從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後,繼續到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算是三星在地少數的高學歷農夫。頂著高學歷光環的他,當初選擇走出實驗室,返鄉改拿鋤頭過農家生活,原因之一便是一直以來對於回歸自然的嚮往。其實,早在高中求學時期,謝炘紘便與農業結下緣分。因為興趣,總喜歡嘗試種些作物的他,除了細心觀察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微妙變化,還會主動閱讀、蒐集相關知識,他也在此過程中慢慢體驗田園栽培的樂趣。偶然之下,他在報紙上看到時任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改良課長的林學詩(現任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育成「吉豐冬瓜」的消息,「我那時就寫信給林場長,請他提供種子給我試種看看。」因為這次交流,也讓謝炘紘與林學詩開始有更進一步的聯繫。大學推甄時,林學詩還幫他寫了推薦信,他也順利進入文化大學園藝系就讀。兩人這段亦師亦友的情誼一直維繫至今,「這幾年一路走來,每次遇到疑惑,林場長一直是我很好的請益對象,除了常常親自為我解答,也提供許多實用的資訊。」
走出實驗室 一頭栽進農夫的世界
然而,農夫這份工作,最早並未出現在謝炘紘的人生規畫中。2006年研究所畢業後,謝炘紘先後在海洋大學與臺灣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從事藻類培養方面研究。工作一段時日後,原本欲參加高普考投入公職的他,卻在此時看到老家一塊三分地一直空著沒人種,覺得實在可惜。在反覆思考過後,懷抱著一直以來對農業的憧憬,謝炘紘最終決定回三星從農,做自己有興趣且喜歡的工作。從實驗室的研究助理,一下子變成在田裡耕作的農夫,了解務農辛苦的父母,都會希望孩子再多思量。謝炘紘除了積極認真規劃,估算成本、評估銷售通路、蒐集資訊外,也到改良場學習有機栽培技術與經營管理,並透過三星地區農會輔導,申請各類農務貸款,再配合政府推行的「小地主大佃農」農地活化政策,完成農地承租。看著謝炘紘如此縝密規劃,雙親也決定全力支持兒子,他便從此一頭栽進農夫的世界中。
善用代耕擴大耕作 做好田間管理
三星鄉的作物中,以稻米的種植面積最廣闊,目前約有2200公頃左右。一開始謝炘紘便以十公頃的有機稻作栽培出發,但這樣的面積,其實在早期,即使是經驗老道的農人都難以負荷。不過,他認為若以單一作物為主,產量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穩定的收入,因此擴大面積,做起來才會有效率。謝炘紘的作法就是栽培分工,將翻耕、插秧、收割的工作全都委外代耕,自己則專心做個「田間管理者」。即便如此,光是插秧前用苦茶粕防治福壽螺、插秧後巡田水做好水分管理、防治草害,以及最後農忙時期大大小小的農務,都足夠讓他忙碌不已。事實上,有機耕作並不容易。剛起頭時,謝炘紘便慘遭成長速度永遠快過稻米的雜草嚴重打擊,也曾遇上稻熱病而影響收成。但是,他憑著一股熱情與傻勁,除了勤於彎腰除草之外,亦積極蒐集資訊、嘗試各種方法來因應問題。所謂自助人助,之後幸賴疼惜後輩的宜蘭三星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班長陳文連幫忙,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適時指導與協助謝炘紘在耕作上遭遇的問題。
田有一老如有一寶 學習老農智慧
謝炘紘說,「水稻的生長,有時要浸水,有時要晒乾,雖然這些知識都有書本資訊可查,但因各地風土氣候的差異,不同時期浸水深度的拿捏,以及對水稻狀態的判斷,在地老農經年累月累積的經驗與智慧,有時比書本來的更正確。」水稻種植慢慢步上軌道後,謝炘紘也投資曳引機等設備,希望藉此降低生產成本。在銷售通路上,謝炘紘雖曾經嘗試以自有品牌「金鴻鮮米舖」販售,但這幾年下來,他發覺要打開管道著實不易。目前他的米幾乎都交由產銷班銷售,另外則保留一小部分於臉書「妳濃我農」專頁中,以「甜在心有機米」於網路推廣販售。
掌握作物週期 制訂規律供銷計畫
宜蘭農業因受氣候因素影響,水稻一年一作,以謝炘紘的生產面積與收益而言,其實仍顯不足。他表示,「同樣經營水稻,西部一年經營十公頃以上,應該就很好過生活,稻作兩期的產出就等同有二十公頃的產量,而且尚可種植雜糧。但宜蘭本身特殊的多雨氣候,常造成最後收成不如預期。」後來,他有機會參加農改場所舉辦的「築巢營」,並將習得的實務知識投入簡易設施,栽植番茄、瓜果與蔬菜等作物,更嘗試依據作物的生長特性及栽培時程,設計「春採番茄與甜瓜、夏割稻子、秋收芋頭」之生產模式。希望藉由掌握作物生產週期,制訂一套有規律的農產品供銷計畫,讓一整年都能持續有收穫。目前謝炘紘生產的溫室蔬果,除了在三星青蔥文化館、宜蘭縣農會的生鮮超市等人潮定點販售外,他也積極尋求與在地餐廳業者合作,並思考未來開放體驗採果的可能性,以確保新鮮蔬果都能在最短時間內銷售出去。
良師陪伴歸農路 家人支持最欣慰
謝炘紘在2013年農委會「吉時從農、青春逐夢」計畫中,成為第一屆百大青年農民,為期兩年的輔導專案過程中,先後接觸到兩位在地種植青蔥多年的陪伴師張浩增與林東海,在他們的協助下,配合區域發展適地適種,投入青蔥種植。兩人除了在生產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給予協助外,也在經營管理及行銷層面提供建議,讓謝炘紘在回農之路上走得更穩健踏實。
同樣是返鄉務農的林東海表示,「因為過去自身的感受,我其實很能了解年輕人回鄉種田的憧憬與困境,要從跌跌撞撞到站穩腳步獨立作業,除了要不斷磨練,也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帶。老一輩有時會有留一手的觀念,結果最後都把技術與經驗帶進棺材裡,這樣不是很可惜嗎?農業一定要做傳承!」以往颱風來襲後,三星蔥總是受損嚴重,價格上揚卻無蔥可賣。他與謝炘紘今年都經由花蓮農改場輔導,搭建了造價不菲的鋼骨溫室,「雖然投資不少,但很穩固,不怕強風吹襲,可以使用很多年,上面有自動化的網罩,除了種蔥,也可以種植其他作物。」林東海說。靠著代耕業者、產銷班,農改場輔導計畫、鄰近農友的經驗傳承,讓謝炘紘這條返鄉歸農路走得尚且平穩,而家人的全心支持,更是他在田中揮汗時的最大欣慰。原本擔任護理師的妻子,平時除了帶小孩並協助相關農務外,也在臉書上分享田間記錄與務農心情,希望讓他們用心栽培的作物,被更多人看見。然而,這幾年全球氣候異常,無形中也增加農民栽種的困難度。作物產量不穩定,加之連續兩年的風災,雖然打亂謝炘紘原本的規畫,但他不氣餒,正思索該如何調整未來的方向。
對於有心投入農業的後進,他以自身經驗建議,「興趣絕對很重要,要有明確的目標、縝密詳實的規畫,還得忍受日晒雨淋,及收入不穩等風險。但是,只要抱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的信念,農業仍是非常值得青壯年族群投入的領域。」
青農簡歷:謝炘紘
從農時間:七年
品牌名稱:妳濃我農、甜在心有機米、金鴻鮮米舖
代表作物:有機米、小番茄、東方甜瓜、青蔥
特殊事蹟:第一屆百大青農
Data
甜在心有機米
電話:0915-155-076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尚武村尚貴路一段676號
臉書:妳濃我農
文、攝影/詹明輝 圖片提供/謝炘紘
在心中埋下一顆回歸自然的種子
今年35歲的謝炘紘,回到宜蘭三星務農已經七年,當年從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後,繼續到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算是三星在地少數的高學歷農夫。頂著高學歷光環的他,當初選擇走出實驗室,返鄉改拿鋤頭過農家生活,原因之一便是一直以來對於回歸自然的嚮往。其實,早在高中求學時期,謝炘紘便與農業結下緣分。因為興趣,總喜歡嘗試種些作物的他,除了細心觀察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微妙變化,還會主動閱讀、蒐集相關知識,他也在此過程中慢慢體驗田園栽培的樂趣。偶然之下,他在報紙上看到時任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改良課長的林學詩(現任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育成「吉豐冬瓜」的消息,「我那時就寫信給林場長,請他提供種子給我試種看看。」因為這次交流,也讓謝炘紘與林學詩開始有更進一步的聯繫。大學推甄時,林學詩還幫他寫了推薦信,他也順利進入文化大學園藝系就讀。兩人這段亦師亦友的情誼一直維繫至今,「這幾年一路走來,每次遇到疑惑,林場長一直是我很好的請益對象,除了常常親自為我解答,也提供許多實用的資訊。」
走出實驗室 一頭栽進農夫的世界
然而,農夫這份工作,最早並未出現在謝炘紘的人生規畫中。2006年研究所畢業後,謝炘紘先後在海洋大學與臺灣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從事藻類培養方面研究。工作一段時日後,原本欲參加高普考投入公職的他,卻在此時看到老家一塊三分地一直空著沒人種,覺得實在可惜。在反覆思考過後,懷抱著一直以來對農業的憧憬,謝炘紘最終決定回三星從農,做自己有興趣且喜歡的工作。從實驗室的研究助理,一下子變成在田裡耕作的農夫,了解務農辛苦的父母,都會希望孩子再多思量。謝炘紘除了積極認真規劃,估算成本、評估銷售通路、蒐集資訊外,也到改良場學習有機栽培技術與經營管理,並透過三星地區農會輔導,申請各類農務貸款,再配合政府推行的「小地主大佃農」農地活化政策,完成農地承租。看著謝炘紘如此縝密規劃,雙親也決定全力支持兒子,他便從此一頭栽進農夫的世界中。
善用代耕擴大耕作 做好田間管理
三星鄉的作物中,以稻米的種植面積最廣闊,目前約有2200公頃左右。一開始謝炘紘便以十公頃的有機稻作栽培出發,但這樣的面積,其實在早期,即使是經驗老道的農人都難以負荷。不過,他認為若以單一作物為主,產量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穩定的收入,因此擴大面積,做起來才會有效率。謝炘紘的作法就是栽培分工,將翻耕、插秧、收割的工作全都委外代耕,自己則專心做個「田間管理者」。即便如此,光是插秧前用苦茶粕防治福壽螺、插秧後巡田水做好水分管理、防治草害,以及最後農忙時期大大小小的農務,都足夠讓他忙碌不已。事實上,有機耕作並不容易。剛起頭時,謝炘紘便慘遭成長速度永遠快過稻米的雜草嚴重打擊,也曾遇上稻熱病而影響收成。但是,他憑著一股熱情與傻勁,除了勤於彎腰除草之外,亦積極蒐集資訊、嘗試各種方法來因應問題。所謂自助人助,之後幸賴疼惜後輩的宜蘭三星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班長陳文連幫忙,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適時指導與協助謝炘紘在耕作上遭遇的問題。
田有一老如有一寶 學習老農智慧
謝炘紘說,「水稻的生長,有時要浸水,有時要晒乾,雖然這些知識都有書本資訊可查,但因各地風土氣候的差異,不同時期浸水深度的拿捏,以及對水稻狀態的判斷,在地老農經年累月累積的經驗與智慧,有時比書本來的更正確。」水稻種植慢慢步上軌道後,謝炘紘也投資曳引機等設備,希望藉此降低生產成本。在銷售通路上,謝炘紘雖曾經嘗試以自有品牌「金鴻鮮米舖」販售,但這幾年下來,他發覺要打開管道著實不易。目前他的米幾乎都交由產銷班銷售,另外則保留一小部分於臉書「妳濃我農」專頁中,以「甜在心有機米」於網路推廣販售。
掌握作物週期 制訂規律供銷計畫
宜蘭農業因受氣候因素影響,水稻一年一作,以謝炘紘的生產面積與收益而言,其實仍顯不足。他表示,「同樣經營水稻,西部一年經營十公頃以上,應該就很好過生活,稻作兩期的產出就等同有二十公頃的產量,而且尚可種植雜糧。但宜蘭本身特殊的多雨氣候,常造成最後收成不如預期。」後來,他有機會參加農改場所舉辦的「築巢營」,並將習得的實務知識投入簡易設施,栽植番茄、瓜果與蔬菜等作物,更嘗試依據作物的生長特性及栽培時程,設計「春採番茄與甜瓜、夏割稻子、秋收芋頭」之生產模式。希望藉由掌握作物生產週期,制訂一套有規律的農產品供銷計畫,讓一整年都能持續有收穫。目前謝炘紘生產的溫室蔬果,除了在三星青蔥文化館、宜蘭縣農會的生鮮超市等人潮定點販售外,他也積極尋求與在地餐廳業者合作,並思考未來開放體驗採果的可能性,以確保新鮮蔬果都能在最短時間內銷售出去。
良師陪伴歸農路 家人支持最欣慰
謝炘紘在2013年農委會「吉時從農、青春逐夢」計畫中,成為第一屆百大青年農民,為期兩年的輔導專案過程中,先後接觸到兩位在地種植青蔥多年的陪伴師張浩增與林東海,在他們的協助下,配合區域發展適地適種,投入青蔥種植。兩人除了在生產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給予協助外,也在經營管理及行銷層面提供建議,讓謝炘紘在回農之路上走得更穩健踏實。
同樣是返鄉務農的林東海表示,「因為過去自身的感受,我其實很能了解年輕人回鄉種田的憧憬與困境,要從跌跌撞撞到站穩腳步獨立作業,除了要不斷磨練,也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帶。老一輩有時會有留一手的觀念,結果最後都把技術與經驗帶進棺材裡,這樣不是很可惜嗎?農業一定要做傳承!」以往颱風來襲後,三星蔥總是受損嚴重,價格上揚卻無蔥可賣。他與謝炘紘今年都經由花蓮農改場輔導,搭建了造價不菲的鋼骨溫室,「雖然投資不少,但很穩固,不怕強風吹襲,可以使用很多年,上面有自動化的網罩,除了種蔥,也可以種植其他作物。」林東海說。靠著代耕業者、產銷班,農改場輔導計畫、鄰近農友的經驗傳承,讓謝炘紘這條返鄉歸農路走得尚且平穩,而家人的全心支持,更是他在田中揮汗時的最大欣慰。原本擔任護理師的妻子,平時除了帶小孩並協助相關農務外,也在臉書上分享田間記錄與務農心情,希望讓他們用心栽培的作物,被更多人看見。然而,這幾年全球氣候異常,無形中也增加農民栽種的困難度。作物產量不穩定,加之連續兩年的風災,雖然打亂謝炘紘原本的規畫,但他不氣餒,正思索該如何調整未來的方向。
對於有心投入農業的後進,他以自身經驗建議,「興趣絕對很重要,要有明確的目標、縝密詳實的規畫,還得忍受日晒雨淋,及收入不穩等風險。但是,只要抱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的信念,農業仍是非常值得青壯年族群投入的領域。」
青農簡歷:謝炘紘
從農時間:七年
品牌名稱:妳濃我農、甜在心有機米、金鴻鮮米舖
代表作物:有機米、小番茄、東方甜瓜、青蔥
特殊事蹟:第一屆百大青農
Data
甜在心有機米
電話:0915-155-076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尚武村尚貴路一段676號
臉書:妳濃我農
文、攝影/詹明輝 圖片提供/謝炘紘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5%
我喜歡:47%
很實用:6%
夠新奇:6%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3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呂*馨(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6/19
讚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6
讚
小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6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