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庭園飄柚香 凝聚一家馨 臺南市麻豆區果樹產銷班第3 班
刊登日:107/05/14
1,501
臺南市麻豆區果樹產銷班第3 班班長王明杞,投入果樹栽培超過45 年,是種植文旦、白柚的專家,自認受惠於土地,就更應回饋鄉里及班員。其在外地工作的兒子王柏鈞,經考量後返鄉成為產銷班一員,帶入了新世代的觀點及改變,也在無意中凝聚了家園的溫情。
淺褐色的泥土地兩旁,約成人高的果樹林立,枝椏從左右分別伸出,在道路中央交會,形成一大片綠色隧道,行走其間,絕對不會忽略樹梢垂掛著飽滿鮮綠的文旦。王明杞用手摸摸果皮、掂掂重量,就測試出果實的成熟度、甜度,他仰頭摘下幾顆,徒手剝去厚皮,將晶瑩的果肉遞給我們,林間的柚子味又更濃了些。
文旦白柚專家 近半世紀栽培經驗
王明杞,從事文旦、白柚及酪梨種植已超過45 年,早期,酪梨與文旦和白柚同為臺南麻豆區三寶,但因地勢低窪、臨近溪流,一旦洪水泛濫,酪梨就容易淹死,因此後來王明杞專注於文旦及白柚的栽培。
對於如何提升果樹品質,王明杞有著豐富經驗,並在20 多年前將自家果園開放為觀光果園,創立「王家白柚園」,所生產之文旦及白柚皆肉質細膩,甘甜多汁,連續在競爭激烈的麻豆文旦評鑑比賽中獲得肯定,更在民國97 年一舉拿下特等獎。
不只栽種,王明杞對銷售也有獨到見解,早在數十年前,他就觀察到務農收益往往被通路商掌握,作物單價由別人控制,農民只能接受,所以他自己跑市場,自己做行口。因為比一般批發商更了解產品,分級執行澈底,品質穩定,獲得小販的信賴,不只成為忠實客戶,還會幫忙介紹,久而久之,王明杞被認定為種植文旦及白柚的專家。
受到土地的照顧,王明杞也熱心於社區事務,回饋鄉里,多年擔任麻豆鎮農會代表替農民發聲,謀求福利。王明杞更是臺南市麻豆區果樹產銷班第3 班的班長,服務80 幾位班員,邀請老師授課,傳遞農業知識,聯合採購資材,降低成本,舉辦活動等,也去了同樣生產文旦的區域如花蓮鶴崗,和當地農民交流。
程式設計師兒子接棒 帶入產銷新觀念
王鉑鈞則是王明杞的兒子,大學念交通管理系,當兵前便考上公職,但他選擇去親戚的電腦公司擔任程式設計師,從事軟體開發,工作6 年後轉赴中國,協助大哥在當地設廠的LED 業務。民國93 年因父親身體欠安,且顧及中國環境複雜,和家人商量後,就帶著妻兒返鄉。
挾著新世代的觀念,考慮到不肖人士紛紛打著王家旗號,企圖混淆消費者視聽,王鉑鈞接手果園後做的第一件事,即為創立品牌,取爸爸名字的最末一字,將「王家白柚園」正式更名為「杞果園」,申請註冊,增加辨識度,並在民國97 年8 月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王鉑鈞同時也是麻豆區果樹產銷班第3班的班員,班裡有多位3、40 歲的青年:「年輕人轉行務農,從原本在辦公室久坐轉為在田間作業可能會有些難度,但我從小參與果園工作,知道務農辛苦,已有心理準備,心態上沒有落差,回來也沒什麼掙扎。」
王鉑鈞延續父親打下的深厚基礎,依循臺南市的行口,配售臺北、臺中等地批發市場,使文旦、白柚的銷售無太大問題。但王鉑鈞秉持分散風險的理念,亦根據自己程式設計的專業,撰寫訂單管理系統、出貨系統,利用網路拍賣、部落格行銷等管道,將產品掛上網頁。他認為透過網路開發新客戶必須小心翼翼,避免負評,所以客戶服務相當重要,幸賴這個部分有妻子的全力支持和投入。
對於如何顧好品質,王鉑鈞更是戰戰兢兢。柚子皮厚,不易在不破壞果皮的情況下進行糖分檢測,產銷班現在幾乎都是靠土法煉鋼:品嚐,因此分級選別極度仰賴班長王明杞的經驗與手感。
王鉑鈞說:「管理果園像在走鋼索,果實的產量跟美味是有衝突的。柚子好吃就是要讓果樹有點衰弱、瀕臨死亡,但又不能讓它真的死掉。所以氮肥成分不能太高,太高果樹就會健壯,一直冒新芽,競爭養分,我們必須讓營養盡量灌注於果實上。」
說服上一代最好的方法 就是成果而且同一果園的果樹不可能均質,即使同一棵果樹的樹枝也有強有弱,維持產品的穩定性就是一門功夫,平日即要注重修剪枝條,使其分枝。
另外,文旦雖然算是相當抗病的水果,今年感染潰瘍病和油斑病的狀況也罕見的嚴重,病徵呈現在果皮,若產銷班班員捨不得摘或沒有注意到,一下雨就擴散開來,所以得花很多時間在防治上,以求澈底清除病害。
王鉑鈞表示,白柚銷售期長,無法做一次性採收,承擔風險大,但是報酬低,對班員來說相對負擔;文旦跟白柚開花期一樣,但採收期約落在農曆8 月25 日前後,對照白柚的採收期為10 月15 日到25 日,整整拉長2 個月。因此常有人建議可在兩者之間安插紅柚的銷售,拉長銷售期,分散銷售壓力。但王鉑鈞還在觀望:「紅柚對土質要求沒那麼高,即使是鹽分累積的魚塭養殖地也能長得很好,耐受性比文旦還強,但一旦安插,在文旦與白柚2 個產品之間就無法預作準備,很容易忽略包括寄DM、宣傳、包裝等例行工作。」
王鉑鈞希望帶動產銷班採取新的方式來管理果園,例如使用微生物菌來改善土壤,以有機肥逐步取代化肥、果園草生栽培等,起初難以和上一輩討論:「我也還在學習,畢竟爸爸的既有經驗已好幾十年,這些經驗都等於是他的實驗過程,當我們接收的訊息和他的經驗有衝突時,就要循序漸進,慢慢調整,例如目標若是100,我們就先從50 開始,讓他放心。上一代的經驗來自成果,想要說服上一代,最好的方式就是成果。」
改變帶來風險 也替家園帶來甜蜜
比方草生栽培,可以調節水分、土溫,也能保護弱勢果樹。但王明杞擔心雜草搶了柚樹養分,王鉑鈞費盡唇舌,使父親答應先對一半的果園進行試驗,直到親眼見證柚樹的成長狀況,才漸漸接受。王鉑鈞也因此決定充實學識,報考嘉義大學的農學研究所,跟隨呂明雄、李堂察等教授做研究,同時持續參加農改場的經營管理班。
縱使做足準備,也成功說服父親,「改變」仍然充滿風險。柚子依不同的地域、土質、樹齡、大小,會有不同的施肥和耕種技巧,王鉑鈞說:「老師把方法傳授給我們,但有沒有用還是要自己去判斷,有時候方法還太新,樣本數不足,就有可能帶來傷害。何況嘗試的結果不是短期能夠顯示:樹的死亡往往不會在一夕之間,很多影響甚至得兩年後才會慢慢浮現。」杞果園及產銷班由父母辛苦奠基,若革新的狀況不如預期,王鉑鈞不只是感到挫折而已,更有對爸媽抱歉的內疚和心理壓力。
不過,回首這十幾年,看重家庭的王鉑鈞及太太依然認為非常值得,特別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多,看見父母含飴弄孫之際:「以前在外工作,和家人溝通機會少;爸媽兒女成群,卻都不在身邊,多少也感覺失落。但回鄉從農增加了我們和爸媽的互動,特別是孩子誕生後,孩子成為我和父母的橋梁、生活的共同交集,我爸媽也因為孫子突破原本內斂的個性。」一路走來,慢慢在轉變的、溢滿芳香的,原來不只有果園而已。
採訪/林劭璚 攝影/林佑璁(豐年6619.6620)
淺褐色的泥土地兩旁,約成人高的果樹林立,枝椏從左右分別伸出,在道路中央交會,形成一大片綠色隧道,行走其間,絕對不會忽略樹梢垂掛著飽滿鮮綠的文旦。王明杞用手摸摸果皮、掂掂重量,就測試出果實的成熟度、甜度,他仰頭摘下幾顆,徒手剝去厚皮,將晶瑩的果肉遞給我們,林間的柚子味又更濃了些。
文旦白柚專家 近半世紀栽培經驗
王明杞,從事文旦、白柚及酪梨種植已超過45 年,早期,酪梨與文旦和白柚同為臺南麻豆區三寶,但因地勢低窪、臨近溪流,一旦洪水泛濫,酪梨就容易淹死,因此後來王明杞專注於文旦及白柚的栽培。
對於如何提升果樹品質,王明杞有著豐富經驗,並在20 多年前將自家果園開放為觀光果園,創立「王家白柚園」,所生產之文旦及白柚皆肉質細膩,甘甜多汁,連續在競爭激烈的麻豆文旦評鑑比賽中獲得肯定,更在民國97 年一舉拿下特等獎。
不只栽種,王明杞對銷售也有獨到見解,早在數十年前,他就觀察到務農收益往往被通路商掌握,作物單價由別人控制,農民只能接受,所以他自己跑市場,自己做行口。因為比一般批發商更了解產品,分級執行澈底,品質穩定,獲得小販的信賴,不只成為忠實客戶,還會幫忙介紹,久而久之,王明杞被認定為種植文旦及白柚的專家。
受到土地的照顧,王明杞也熱心於社區事務,回饋鄉里,多年擔任麻豆鎮農會代表替農民發聲,謀求福利。王明杞更是臺南市麻豆區果樹產銷班第3 班的班長,服務80 幾位班員,邀請老師授課,傳遞農業知識,聯合採購資材,降低成本,舉辦活動等,也去了同樣生產文旦的區域如花蓮鶴崗,和當地農民交流。
程式設計師兒子接棒 帶入產銷新觀念
王鉑鈞則是王明杞的兒子,大學念交通管理系,當兵前便考上公職,但他選擇去親戚的電腦公司擔任程式設計師,從事軟體開發,工作6 年後轉赴中國,協助大哥在當地設廠的LED 業務。民國93 年因父親身體欠安,且顧及中國環境複雜,和家人商量後,就帶著妻兒返鄉。
挾著新世代的觀念,考慮到不肖人士紛紛打著王家旗號,企圖混淆消費者視聽,王鉑鈞接手果園後做的第一件事,即為創立品牌,取爸爸名字的最末一字,將「王家白柚園」正式更名為「杞果園」,申請註冊,增加辨識度,並在民國97 年8 月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王鉑鈞同時也是麻豆區果樹產銷班第3班的班員,班裡有多位3、40 歲的青年:「年輕人轉行務農,從原本在辦公室久坐轉為在田間作業可能會有些難度,但我從小參與果園工作,知道務農辛苦,已有心理準備,心態上沒有落差,回來也沒什麼掙扎。」
王鉑鈞延續父親打下的深厚基礎,依循臺南市的行口,配售臺北、臺中等地批發市場,使文旦、白柚的銷售無太大問題。但王鉑鈞秉持分散風險的理念,亦根據自己程式設計的專業,撰寫訂單管理系統、出貨系統,利用網路拍賣、部落格行銷等管道,將產品掛上網頁。他認為透過網路開發新客戶必須小心翼翼,避免負評,所以客戶服務相當重要,幸賴這個部分有妻子的全力支持和投入。
對於如何顧好品質,王鉑鈞更是戰戰兢兢。柚子皮厚,不易在不破壞果皮的情況下進行糖分檢測,產銷班現在幾乎都是靠土法煉鋼:品嚐,因此分級選別極度仰賴班長王明杞的經驗與手感。
王鉑鈞說:「管理果園像在走鋼索,果實的產量跟美味是有衝突的。柚子好吃就是要讓果樹有點衰弱、瀕臨死亡,但又不能讓它真的死掉。所以氮肥成分不能太高,太高果樹就會健壯,一直冒新芽,競爭養分,我們必須讓營養盡量灌注於果實上。」
說服上一代最好的方法 就是成果而且同一果園的果樹不可能均質,即使同一棵果樹的樹枝也有強有弱,維持產品的穩定性就是一門功夫,平日即要注重修剪枝條,使其分枝。
另外,文旦雖然算是相當抗病的水果,今年感染潰瘍病和油斑病的狀況也罕見的嚴重,病徵呈現在果皮,若產銷班班員捨不得摘或沒有注意到,一下雨就擴散開來,所以得花很多時間在防治上,以求澈底清除病害。
王鉑鈞表示,白柚銷售期長,無法做一次性採收,承擔風險大,但是報酬低,對班員來說相對負擔;文旦跟白柚開花期一樣,但採收期約落在農曆8 月25 日前後,對照白柚的採收期為10 月15 日到25 日,整整拉長2 個月。因此常有人建議可在兩者之間安插紅柚的銷售,拉長銷售期,分散銷售壓力。但王鉑鈞還在觀望:「紅柚對土質要求沒那麼高,即使是鹽分累積的魚塭養殖地也能長得很好,耐受性比文旦還強,但一旦安插,在文旦與白柚2 個產品之間就無法預作準備,很容易忽略包括寄DM、宣傳、包裝等例行工作。」
王鉑鈞希望帶動產銷班採取新的方式來管理果園,例如使用微生物菌來改善土壤,以有機肥逐步取代化肥、果園草生栽培等,起初難以和上一輩討論:「我也還在學習,畢竟爸爸的既有經驗已好幾十年,這些經驗都等於是他的實驗過程,當我們接收的訊息和他的經驗有衝突時,就要循序漸進,慢慢調整,例如目標若是100,我們就先從50 開始,讓他放心。上一代的經驗來自成果,想要說服上一代,最好的方式就是成果。」
改變帶來風險 也替家園帶來甜蜜
比方草生栽培,可以調節水分、土溫,也能保護弱勢果樹。但王明杞擔心雜草搶了柚樹養分,王鉑鈞費盡唇舌,使父親答應先對一半的果園進行試驗,直到親眼見證柚樹的成長狀況,才漸漸接受。王鉑鈞也因此決定充實學識,報考嘉義大學的農學研究所,跟隨呂明雄、李堂察等教授做研究,同時持續參加農改場的經營管理班。
縱使做足準備,也成功說服父親,「改變」仍然充滿風險。柚子依不同的地域、土質、樹齡、大小,會有不同的施肥和耕種技巧,王鉑鈞說:「老師把方法傳授給我們,但有沒有用還是要自己去判斷,有時候方法還太新,樣本數不足,就有可能帶來傷害。何況嘗試的結果不是短期能夠顯示:樹的死亡往往不會在一夕之間,很多影響甚至得兩年後才會慢慢浮現。」杞果園及產銷班由父母辛苦奠基,若革新的狀況不如預期,王鉑鈞不只是感到挫折而已,更有對爸媽抱歉的內疚和心理壓力。
不過,回首這十幾年,看重家庭的王鉑鈞及太太依然認為非常值得,特別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多,看見父母含飴弄孫之際:「以前在外工作,和家人溝通機會少;爸媽兒女成群,卻都不在身邊,多少也感覺失落。但回鄉從農增加了我們和爸媽的互動,特別是孩子誕生後,孩子成為我和父母的橋梁、生活的共同交集,我爸媽也因為孫子突破原本內斂的個性。」一路走來,慢慢在轉變的、溢滿芳香的,原來不只有果園而已。
採訪/林劭璚 攝影/林佑璁(豐年6619.6620)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3%
我喜歡:33%
很實用:17%
夠新奇:11%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18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