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看天田
刊登日:108/01/14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位於嘉義縣東石鄉,為臺灣最大的海埔新生地,具有多樣生態環境與棲地型態,也是候鳥喜歡棲息的地方。看天田農場老闆郭明賢,愛上這片回歸自然的生態綠洲,租下農地開始耕作。在這個區域的名稱為看天田。看天田成立約4年多,目前佔地約25公頃,主要的作業是水稻、玉米與毛豆,進行作物的輪作,主要的使用者是吳柏毅先生。
二、農務e把抓導入過程-廻鄉經驗,分享經驗
看天田佔地20多公頃,除了吳柏毅之外,還有3個正式員工進行相關的田間工作,這些田間作業紀錄每一筆都是重要的經驗,這些經驗若能保留下來,對於傳承就很重要了。所以吳柏毅希望透過資訊工作來做有系統化的管理。吳柏毅之前有在廻鄉有機工作,當時迴鄉農務e把抓主要的使用者他就是期中一位,所以對於系統很熟悉,但是好的工具不嫌少,他也是持續有在找尋相關的田間生產管理工具進行比較,就臺灣目前有提供田間管理系統的部份,除了農務e把抓之外,還有資策會的「神農一指收」,但是他評估比較後,還是農務e把抓務實又好用,因此將農務e把抓導入至看天田進行田間的管理與紀錄。
三、農務e把抓帶來的效益-紀錄累積,經驗傳承
傳統農業都是用紙本紀錄,看天田一開始也是一樣,但這些紀錄沒有保存的很好,不是不見,就是資料紀錄會依人而異,他懂我不懂,所以對吳柏毅而言,有系統、有標準化的紀錄,才是重要的。農務e把抓就是能提供這樣服務。
經驗傳承,是吳柏毅想做的,他感嘆農業青年人待不久,有新人加入,還需要邊做邊教,對他而言管理20幾公頃已經夠累了,找人來是減輕工作,不是增加負擔。因此,如果平常作物的田間作業能有統一性、標準性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資料就不再雜亂難區分。
另外農務e把抓也可以開帳號給多人使用,可以提供給契作買主,員工等等,有階層性的管理,增加了彈性應用的空間。
四、農務e把抓的期待-進銷存較單調
就目前農務e把抓的功能面來說,已經可以滿足吳柏毅田間生產紀錄的需求了,就一個人在管理上,可以幫上很多忙了,所以很感謝農委會有持續在更新讓功能更完善。
但是就進銷存的部份,目前功能就較於簡單,可以增加靈活性的功能,例如跟農來記整合應用之類的,儘量減少使用多套系統。
五、傳承才是最重要的
在看天田幾年的時光,人來人往,當人來時就要教,人離開時,就很可惜,因為又要重頭來一次。農務e把抓的紀錄,不是提供給消費者看,更重要的是內部人員的經驗傳承。當一期、二期…累積多期的紀錄轉成栽培曆後,相信對於進入農業的青年們可以有參考的數據,對吳柏毅來說,可加快他們上手的速度,同時也可讓吳柏毅知道新農人常發生的問題,有助於後續的改善,這才是紀錄的重要性。
| 單位名稱 | 看天田 |
| 達人姓名 | 吳柏毅 |
| 作物品項 | 水稻、玉米、雜糧 |
| 產季 | 1年四季輪作 |
| 種植面積 | 20公頃 |
| 生產區域 | 嘉義縣東石鄉 |
|
農務e把抓 申請時間 |
2017/04/24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38%
很實用:6%
夠新奇:6%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